动画剧本编创人才培养思考*

2016-02-19 10:02邱秉常张永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动画人才艺术

■ 李 敏 邱秉常 张永进

(作者李敏系青岛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邱秉常系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永进系青岛大学教务处讲师)



动画剧本编创人才培养思考*

■李敏邱秉常张永进

动画剧本编创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如何培养动画剧本编创人才进行探讨,从动画专业人才基本能力分析以及培养理念、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实践训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动画专业;剧本创作;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家提出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力争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动画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对动画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急剧增加,也对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如何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动画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动画产业已经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成为一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料显示,全球动画产业产值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与动画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则早已超过5000亿美元。我国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政策层面正式提出发展动画产业,2006年国务院多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产动画产量突飞猛进,2004年之前年产量不足4000分钟,到2010年产量已经高达22万分钟,短短几年间产量跃升了50倍,目前已经超过美、日、韩等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

文化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动画产业产值从“十五”末期不足100亿元,到2010年增长到470亿元。最新发布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5)》指出,2014年中国动画产业产值超过了1000亿元,到2020年有望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翻一番,产值规模突破2000亿元,真正跻身世界动画强国行列。

动画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催生了巨大的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中国版协游戏工委在2012年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未来十年,我国的游戏、动画及衍生产业链等行业人才需求在100万以上。

2.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为满足动画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动画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也急速扩大。在1999年,全国只有2所高校举办动画专业,截止目前国内有400多所高校开设了动画本科专业,1000余所高校开设了动画等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40多万人,十几年中开设动画相关专业的学校翻了千倍。①

高等学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数量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动画产业的人才需求却没有得到根本性满足,而且动画等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偏低,就业状况总体不佳。2014年,教育部发布全国就业率低的15个专业,开始采取调整措施,控制这些专业的招生规模和布点数量,如果实在不适应市场需求,将撤销相关专业,动画专业就是其中之一。如此,动画专业人才供求陷入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企业急需大量动画人才,高薪难招人;另一方面院校所供人才和企业所需人才在专业素质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致使毕业生就业困难,专业办学被严控。②

3.动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大体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影视传媒类院校,利用影视艺术资源,在影视动画制作人才的培养上有明显优势;一类是美术设计类院校,利用自己在美术设计和绘画方面的优势,培养动画造型和美术设计人才;一类是工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利用自己的工科技术优势,培养软件开发方面的动画技术人才;还有一些综合性大学,利用自己拥有的多学科综合优势,培养多元发展的动画专业人才。这几种类型的院校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各有特色,很难说哪种类型最好,哪种类型具有绝对优势,它们只能利用自己现有的条件试探摸索,不断充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从目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存在动画制作人才相对过剩,高端创意人才严重缺失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动画人才培养具有跨学科性,需要文学、艺术、文化、传播、营销、媒体技术等多学科的支撑,许多高校并不具备培养这类人才的条件。虽然目前设置动画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很多,但由于一些学校最初冲动盲目地开设动画专业,自身办学能力和条件所限,诸多高校存在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培养模式单一、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硬件投入不足、教学脱离实践等问题,人才培养存在严重的目标低端化、模式同质化现象,导致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难以满足动画产业发展需求。

二、动画剧本编创人才是动画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而其动画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在世界动画产业中所占据的地位,却与之极不相称,亟待奋起直追。中国动画,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一度辉煌,那时它被称为“美术电影”。但在中国“文革”动乱期间,西方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其动画专业也随之进入高度发达时期,我国的动画专业落在了后面。进入新时期后,我们一直在努力,但至今仍未摆脱落后局面。

我国动画产业落后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来考察。但原创剧本的匮乏和质量不高,是比技术落后而导致我国动画产业落后更为重要的原因,这已成为业内共识。剧本是一剧之本,“一部动画片中剧本是其核心,没有引人人胜的故事内容 ,再高明的制作都无法创作出经典。”③一个民族任何一种艺术事业的发展,没有丰厚的艺术作品创作积累,便没有可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固然要关注世界动画制作技术的进步,但科技的发展毕竟是一个世界性、开放性的系统,完全可以靠学习交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原创艺术作品则是绽放在本民族大地上的花朵,它的生命之根深深扎在本土;固然优质的动画作品,因其闪耀着普遍性的任性光辉,而获得上佳的国际传播效果,但这绝不是仅靠与世界交流学习就能枝繁叶茂的。中国的动画原创艺术作品,只有扎根在民族艺术和传统的肥田沃壤中,并接受现代化、全球化新鲜的阳光雨露,才能呈现出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繁荣局面。

专业人才是支撑一个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动画产业是以动漫画、电脑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从动画产品的制作流程来看,一部完整的动画制作流程包括策划、制作、合成三个阶段。动画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样化的人才,与其制作推广的各个环节相适应,至少需要剧本编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人才、网络和手机游戏开发人才、动漫游戏营销人才、衍生产品开发营销人才等各类人才。动画人才的专业水平,特别是高端创意人才的实力,决定动画产业的发展水平,中国目前缺乏的正是各类高水平的创意大师和团队。

如上所述,既然原创剧本匮乏是制约我国动画产业落后的重要原因,那么高水平动画剧本编创人才就成为影响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动画艺术人才,特别是高水平动画剧本编创人才,不能靠输入,只能靠我们自己培养。我国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赤字”严重,在图书、影片等文化艺术产品的引进与出口上“逆差”太大。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言,“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④这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期待。要输出某种思想观念,必须创作出承载这种思想观念的艺术作品。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中国,应该在未来世界文化艺术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有朝一日中国的动画艺术能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那我们向世界各国传递输送的,也应该主要是体现动画产业文化内涵的动画艺术作品,这比输出动画制作技术更重要。要创作出能够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动画艺术作品,就必须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动画剧本编创人才。

三、动画剧本编创人才培养的对策

1.深刻剖析动画专业人才基本要求

动画艺术是综合性非常广的视听艺术形式,是科技与艺术、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它集文、理、技、艺为一体,既涉及到文学和艺术,又涉及到科学和技术,它有着文学的内涵、艺术的形象、戏剧的叙事、电影的语言结构和音乐的灵魂。⑤动画艺术的创制过程,实际上是多种艺术门类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过程。一部动画作品的完成,从文学剧本开始到艺术的表现,从视觉原理的运用到屏幕上彩像的显现,集中地体现了文理技艺综合的过程。从动画产业整个产业链条来看,一部动画产品制作完成后,投入市场与消费者见面还要经过推广营销阶段,同时还会带动其衍生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对于学习动画专业的人员来说,其实就是把文艺理论、技术技能和推广传播相结合的实践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动画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普遍存在创作、制作、推广分离的现象:作品的主创人员多出自文科,一般偏重于艺术理论的研究,对动画制作中的科学技术知之甚少,难以运用现代科技拓展自己思维的创造和视听语言的表现;作品的制作人员通常来自理科,重视技术性实际操作,很少研究艺术基本理论,即便有较熟练的技能,也不善于运用影视传播的特性和发挥影视语言的特点;作品的推广人员多为商科出身,侧重于普通产品的营销管理,对于动画产品的创作和制作过程缺少深入的理解,其前期市场调研和后期宣传促销难以和动画创意制作有机衔接。

动画工作者各自知识结构的局限以及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与动画艺术本身的综合性、科技含量以及国际化推广日见增进不相适应,导致传统观念难以突破,制约了动画艺术的提高和传播。现代动画的艺术与科技含量日益增加、涉及知识领域日渐增广,对动画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广博的知识、系统的技能和艰苦繁杂的全面“修行”,难以取得“正果”。因此,提升动画工作者整体素质、培养新一代既懂艺术又懂技术又懂营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发展我国动画产业的当务之急。

2.切实明晰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动画专业的跨学科性,决定了任何一位从事动画行业的人才都要具备动画艺术、技术和营销等基本能力,同时又要有所侧重,在某一方面重点发展。基于这样一种基本认识,我们认为,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树立“系统教育、重点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则,“系统教育”,是指对动画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教育,使之达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所规定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要“学习动画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⑥使学生将来能够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动画研究与教学工作。二则,“重点培养”,是从学生的个人爱好与能力,以及未来就业的实际出发,对每位学生进行专业特长的培养训练。一般来说,动画从业人员,不可能对动画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达到精深的程度,大多数人只能专精于某一方面、某一环节的工作。因此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做到全知全解,而只能要求他们在系统掌握动画生产流程的前提下,在某一方面、某一环节上多下功夫,进行比较精深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应在教学进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并对其重点培养,使其“掌握独立完成动画从策划、创作到推广的至少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与他人合作策划、创作、推广一至两部动画短片或动画应用项目,并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⑦。

3.明确定位动画剧本编创人才培养目标

动画剧本编创,既然是影响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基本因素,那么,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就应该成为动画专业不容忽视的重点责任。如上所述,目前培养动画专业人才的高校既有艺术院校,也有工科院校,还有综合性大学,他们有不同的发展背景,学科基础和传统强项各不相同,有的传媒艺术基础扎实,有的擅长计算机动画软件技术,有的营销管理学科历史积淀深厚,他们应该在培养不同方向的动画专门人才上发挥各自的特长,从而实现不同高校的错位发展。

高校在不同方向人才培养上的侧重,是通过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实现的,这就要求部分高校要把动画人才培养的方向定位于高水平动画剧本编创人才,作为“重点培养”的方向之一。与专科性艺术或技术院校相比,综合性大学具有更加丰厚的人文素质和文学艺术修养教育资源,举办的动画专业应当在培养动画剧本编创人才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可以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重点培养动画文学剧本编创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从综合性大学的动画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着眼,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发挥自己的长处,办出自己的特色,不仅符合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综合性大学举办动画专业的优势所在,是完全可行的。

4.科学设置动画剧本编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教育部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明确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共17门,其中除影视原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摄影基础三门专业基础课程外,其余14门均为讲述动画史、动画理论、动画创作的专业课程。而直接讲述动画产品从策划、剧本写作、角色和场景设计、视听语言设计、分镜头剧本设计,直到后期完成的课程就占7门。⑧可以看出,核心课程是紧扣动画产品创作与制作环节的专业化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具备了动画专业一般从业人员应有的艺术、技术、营销等最基础的知识结构。

要成为一流的动画艺术人才,仅靠对上述核心课程的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古代诗论家评论诗歌创作时说“功夫在诗外”,就是说仅靠学诗,是作不出好诗来的,还必须在诗外下功夫。对于动画专业某个方向专门人才的培养来说,一方面,要更进一步对核心课程中的某一门或某一课程群进行更深更细的学习、研究;另一方面,则要拓展课程空间,增设足够数量可供学生自由选修的课程。选修课,一是要满足有不同主攻方向的学生,在动画专业内的某一方面、某一环节继续深造的需求;二是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艺术境界。比如,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与动画专业相关的主干学科是电影学、戏剧学、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因此,这些相关学科的部分基础课程便可以列为动画专业的选修课。再比如文学,并不是动画专业的相关主干学科,但对于任何一门艺术领域的学科来说,文学修养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部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动画专业学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不但要使学生“具有较好的中西方传统文化素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⑨,因而文学知识、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也应该纳入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对于重点培养动画剧本编创人才而言,除了开设上述专业核心课程和相关主干学科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一般地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设置艺术作品赏析、民族传统文化、剧本创作等与动画剧本编创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例如影视名作赏析、元代传奇杂剧名作赏析、中国现代话剧名作赏析、神话传说与民间文学、文学剧本创作、动画剧本创作等课程。对于重点培养剧本编创人才的动画专业,开设剧本创作课程的必要性自不必言,其在课程体系中理应占据核心课程的重要位置。开设艺术作品赏析课对动画剧本编创人才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艺术作品鉴赏同艺术作品创作分界于艺术活动过程中的两极,是相互联系、互为对象的两个环节,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最终需要观众接受。如果动画剧本编创人员对鉴赏不了解,知之不深,把握不准,创作就会无的放矢,其作品必然只能孤芳自赏,作品价值也得不到观众的认同和实现。因而,动画剧本创作者要搞好动画创作除了要在思想和艺术修养上提高,在动画创作理论和技巧上磨砺,掌握鉴赏理论、探索鉴赏规律也是动画剧本创作者应该下的功夫。⑩

另外,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素材,是美日动画强国成功的经验之一,设置相关课程对培养动画剧本编创人才也尤其必要。比如,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民间文学,这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只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中占一些章节,并不是一门受重视的、独立的核心课程,但对于动画编创人才培养而言它应该成为一门必修的重点课程,因为在任何一个民族,神话故事、民间传说都是该民族动画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5.强化动画剧本编创人才培养实践训练

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动画剧本创作等课程强化学生动画剧本编创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动画剧本编创能力,首先要加强学生基本写作能力训练,在训练文体的选择上,要与动画剧本编创写作紧密结合,通过论说文和散文随笔的训练,提高学生议论、说明、叙事、描写的能力;通过戏剧影视动画剧本创作的写作训练,直接提高学生剧本编创的能力;通过剧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理论批评的能力;写作理论教学从简从略,让学生在写作训练的实际中逐渐领会。

对于戏剧影视名作赏析课,则更要与学生实际编创写作能力的提高结合,力求避免宽博浮泛的讲解;可以直接从具体作品入手,对名作进行深而细的剖析,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外剧作的基础上,对名作反复观赏揣摩,对经典剧作中的名段甚至全篇要认真诵读、抄写,直至背诵、默写,一字一句都不可轻易放过。对于具体的动画剧本编创课程,可从改编入手,将其他的文学艺术形式,改编成影视动画剧本,先短后长,先小后大,循序渐进,基本成型之后,可以试着从事原创剧本的写作;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创作活动中有价值的东西,予以正确的引导,并力促其作品的完成。

通过动画短片创作,加强学生剧本编创实践训练。动画短片创作课程是以学生合作为基础、以课题创作为形式的综合训练课程。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分工合作,每位或数位学生负责一个动画短片,从剧本写作,到角色形象设计、场景设计、视听语言设计、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完成,乃至项目推广、衍生产品开发等一系列制作过程,都由学生动手实践,以深入了解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动画短片可以来源于教师的动画创作或研究项目,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承担外单位委托的项目。这种动画创作实践,可以使学生对动画制作过程有全方位了解,对不同方向的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往往更加明显,无疑对以动画剧本创作为主攻方向的学生,是大为有益的。

四、结语

动画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艺术门类,它要求学生“一专多能”。所谓“多能”,即要求学生有实际的编创、制作、营销等基本能力,即使只能从事某一环节工作的人才,也应了解动画制作的全过程;所谓“一专”,即要求学生在熟悉动画产业全流程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精通某一环节或岗位的工作技能。动画剧本编创是最重要的“一专”,有相应学科基础和办学条件高校,特别是地方综合大学,要结合区域动画产业发展需求,明确动画剧本编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剧本编创实践能力培养,着力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动画剧本编创人才。

注释:

①郑洁:《数字媒体时代的高校动画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中国人才》,2013年第3期。

②王墨红:《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分层教育模式探究》,《职教通讯》,2012年第32期。

③姚砚:《动画专业课程中剧本创作课程的重要性》,《文教资料》,2012年12月。

④郑汉根:《用文化交流化解“中国威胁论”》,《参考消息》,2006年4月27日。

⑤陈哲:《探析画面构图对动画影片的应用研究》,《现代装饰》,2015年5月。

⑥⑦⑧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357、358、358、357页。

⑩孙宜君:《影视艺术鉴赏学:一门亟待构建的新学科》,《现代传播》,2002年第3期。

(作者李敏系青岛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邱秉常系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永进系青岛大学教务处讲师)

【责任编辑:刘俊】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山东省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5CFXJ0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动画人才艺术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人才云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纸的艺术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