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藏文化建设政策的引领效应

2016-02-19 03:42尕藏才旦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西藏建设

尕藏才旦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试论西藏文化建设政策的引领效应

尕藏才旦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文章通过梳理“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公共文化政策建设及发展成效,依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公共文化宣传工作的具体部署,提出了持续加大文化建设政策的引领效应,不断科学推进文化建设政策的实用效应,逐步完善文化建设政策的服务效应等公共文化建设政策建议。

西藏;公共文化;政策效应

民主改革时期,中共西藏工委在仲吉林(今西藏大学老校区院内)创办藏汉文化交流学习班,为进藏干部讲授藏语、藏族历史、藏族音乐、藏族美术和西藏民俗等课程,同时为本地藏族进步青年男女教授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现代汉语、中华民族文明史、体育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并组织藏汉学员业余歌舞队在节庆假日赴基层向农牧民群众开展公共文化宣传教育演艺活动,从此迈开了文化面向公众服务的发展步伐。

文革时期,西藏各地区先后成立了文艺工作宣传队,虽然演出内容极左,但从演出形式上奠定了公共文化面向基层服务的基础。改革开放初期,西藏七地市不断加强完善国有歌舞团、文艺工作队和民间演出团的服务工作,使公共文化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服务质量更加优质、服务层次更加多样。尤其在“十二五”期间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西藏各地市新建了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电影院,全区各乡村建起了图书阅览室、乡镇文化站和电影队,西藏公共文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西藏公共文化建设政策,以便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提高西藏公共文化建设成效,从而顺利实现“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科学发展目标。

一、“十二五”时期西藏文化建设政策概况

“十二五”期间,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先后出台了系列文件,掀起了全面推进西藏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新高潮。《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藏党发[2010]17号)文件的颁布,为西藏七地市公共文化建设指明了具体奋斗方向和实施步骤。尤其是自治区党委八届二次全委会审议通过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意见》后,西藏各地市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公共文化机构改革与文化服务的创新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相协调、相适应的“共享式”发展水平。2012年6月,自治区党办、政办出台了《西藏自治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来,西藏各地区各县、乡镇、村社都兴建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体育馆、电影院、图书室、电影队、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善。并不断充实完善公共文化建设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立了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20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西藏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建立了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库。

(一)西藏文化建设的基本类型

在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科学引导下,西藏各地市不但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建设活动,而且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形成了公益性文化全面发展、盈利性文化初具规模的发展格局,彰显出西藏文化建设政策的普惠性、科学性、优越性和实践性优势。

1.公益性文化建设

在中共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藏各地市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正确把握舆论传播导向、文化教育方向,不断完善充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广播影视制作、新闻出版发行、文艺作品创作和藏学研究领域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截止2015年末,完成了全区各地、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已达到98%以上,人均图书报刊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预计到2020年,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公共文化建设将成为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动力。

2.盈利性文化建设

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西藏自治区财政厅教科文处根据西藏各地(市)影视动漫产业、民族手工艺产业、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发行业、新媒体产业、文化演艺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发展现状,制定了文化产业专项扶持、奖励、补贴和优惠政策。从2012年开始累计划拨专项扶持资金2.5亿元,中共拉萨市党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拉萨市财政局也根据拉萨市七县两区一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自2013年开始每年划拨专项扶持资金3000万元,累计1.2亿元。

“十二五”期间,西藏文化产业培育孵化出大型民族歌舞《美丽西藏》、新编藏戏《金色家园》、话剧《共同家园》等一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制作了《天上西藏》、《西藏传统儿歌》等优秀剧节目光盘80多万张,免费发放到基层单位和群众手中。《文成公主》《寻找香巴拉》《幸福在路上》《江孜印迹》等一批重点演艺项目投入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西藏强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的政策回顾

西藏城乡受地理、信息、交通和人口的客观影响,公共文化建设也难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因此,在公共文化投入中政策法规、人力资源、信息传递和资金划拨等方面,乡村和城镇存在明显的差距。

1.城镇公共文化建设政策

截止2015年底,西藏实现地市均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尤其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在公共文化政策建设方面取得了“三快”发展特点,即起步快、发展快、见效快,动因在于拉萨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政策的不断创新与强力实施。拉萨市公共文化建设政策涉及面广、实施力度大、具体部署贴切,如财税优惠政策、投融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工商行政管理服务政策、文化宣传优惠政策、土地征用优惠政策、户籍管理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走在了全区前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拉萨传媒集团、拉萨市电视台、拉萨晚报、拉萨市歌舞团、拉萨市文体中心、娘热民间艺术团等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2.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政策

“十二五”文化建设项目共落实投资9.04亿元,组织实施了54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9个民间艺术团排练场,19个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建设项目,其中大部分涉及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目前,已基本实现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乡有综合文化站、53%的县民间艺术团有排练场所的目标。公共文化设施总量比“十一五”期间增加593个,基本形成地县乡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建成了共享工程自治区分中心1座,地市中心3座,县级中心74座,乡镇基层服务点692个,村基层服务点5300余个。通过援藏等多种途径,建成了1600余个文化广场。

二、西藏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政策效益

(一)不断健全文化发展政策体系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不断提升文化工作的引导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持续加大政策、资金、项目和人才等投入力度,为西藏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特别是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专题研究文化工作,第一次作出了“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的重要部署,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区党委八届二次全委会审议通过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文化发展改革的新目标;自治区党办、政办出台了《西藏自治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任务。区党委八届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全委会持续完善文化建设政策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文化发展的有力政策,有力地支撑了文化事业发展。文化发展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充分体现了区党委政府对西藏文化发展的高度自觉,为西藏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根本保障。

(二)不断提升文艺精品的感召力

“十二五”以来,西藏大力创作文艺精品,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文化活动,如上海世博会“西藏文化周”活动、建党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藏博会”、上海国际艺术节“西藏文化周”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以每年创作推出至少一台精品剧目为目标,催生出《美丽西藏》《太阳的女儿》《中国梦 雪山欢歌》《金色家园》《朵雄的春天》《解放 解放》《守望的左旋柳》《共同家园》等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改编和推出了舞台版传统藏戏《白玛文巴》和《诺桑王子》。《美丽西藏》《解放 解放》等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文华剧目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五年来,全区专业文艺团体和县民间艺术团创作节目达4000余个。全区专业文艺团体和县民间艺术团累计下乡演出场次达到1.8万场,观众逾300万人次。同时大力实施文化活动“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先后派出团(组)30余个,访问了美国、泰国和港澳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80多个城市进行了文化交流演出和展览200余场,向国内外集中展示了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巨大成果,有效提升了西藏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积极邀请20多个省市的文化工作者和10个国家级院团到西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70余次,有效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

(三)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西藏一直致力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文化权益、提升幸福指数。西藏先后落实公共文化建设项目投资9.04亿元,基本形成了地县乡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通过援藏等多种途径,建成了1600余个文化广场,启动实施了边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项目,完成了“格萨尔多媒体资源”等一批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和近1000小时的优秀文化资源藏语译制、传播工作,为人民群众享受便捷的数字化文化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启动了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共落实免费开放经费近3亿元,累计开展免费开放活动近4万场次,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得到显著提升。林芝成为我区首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山南和拉萨获得第二、三批国家示范创建资格。不断加大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和引导,广泛组织和开展群众性文艺调演展演、书美影比赛等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日喀则珠峰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性、常态化的品牌文化活动90余个,乡村文艺队伍每年开展文艺活动8400余场。在第十六届“群星奖”决赛中,西藏5个群众文艺作品和4个项目获得“群星奖”,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四)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截止2015年底,全区培育各类文化产业企业4126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其中文化经营场所871家,初步形成了多门类、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资模式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拉萨市、林芝市、昌都市纳入文化部、财政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核心区,山南和那曲地区纳入辐射区,18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预计总投资30亿元以上。全区现有国家级文化示范基地2个、试验园区1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4个,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文成公主》《寻找香巴拉》、《幸福在路上》《江孜印迹》等一批重点演艺项目陆续投入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区文化产业实现引资5.7亿元,年产值27亿元,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2.8%。2010年至2015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近20%以上,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明显。

“十二五”以来,西藏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制定出台了《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完成了《西藏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成功举办了“人间圣地·天上西藏”第三届藏博会,3万多各族群众参加演出,近3000人次的各级领导、国内外70余名知名专家和企业精英参与6个论坛。同时,藏博会招商引资签署投资项目146个,合同投资额1084.3亿元,签约重点项目16个,投资总额近100亿元。期间参展产品1000多种,展销售营业额5000多万元。第三届藏博会不但加快推进了各民族包容性发展的坚实步伐,而且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促进南亚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西藏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市场的繁荣发展,既带动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面深化与发展,又不断丰富和活跃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2013年末,全区共有藏医药制造企业法人单位27个,从业人员2241人,资产总计30.87亿元;民族纺织企业法人单位66个,从业人员1655人,资产总计4.26亿元;民族竹木制品及家具制造企业法人单位49个,从业人员1084人,资产总计1.70亿元;民族工艺美术品制造企业法人单位57个,从业人员1926人,资产总计6.90亿元;民族香料制造企业法人单位31个,从业人员758人,资产总计3.42亿元;电力生产与供应企业法人单位98个,从业人员7463人,资产总计407.92亿元。①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R].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03-09.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6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亿元人民币。据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1月至6月,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31.9%,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2.1%。②新华社.2016年上半年西藏接待游客687万人次[EB/OL].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60805/ 150701987.shtml.

2016年11月11日,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上海隆重开幕,西藏展区前国内外消费者络绎不绝前来咨询洽谈。据不完全统计,西藏展台累计接待各类顾客5万人次,并接受各种咨询8000余次,发放旅游导读资料6万余份。当天下午,西藏旅游总公司等7家旅行社在旅游洽谈会上与消费者零距离对接120余次,达成21项合作意向。为期3天的交易会上,西藏参展团接待各类公众521人,顺利完成具体业务洽谈466次,达成合作意向63项,签订正式合作协议14份。①刘倩茹.西藏参展2016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推四季旅游[EB/OL].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http://www.scio. gov.cn/zhzc/8/1/Document/1532291/1532291.htm.

(五)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传承中华文脉、构建精神家园。西藏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规划投资11亿元的“十二五”46项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全面启动,革命历史文物发掘工程全面推进,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全区文物安全得到进一步加强,文博单位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区有各类文物点4277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3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自治区级391处,市县级97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十二五”期间全面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藏戏和格萨尔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323个项目入选自治区级名录,1117个项目入选市县级名录。有国家级传承人68名,自治区级传承人350名。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自治级示范基地12个。建成唐卡画院等113个传习基地和场所,自治区命名65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自治区还出台了《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暂行办法》,藏戏、格萨尔、民间歌舞等传统艺术得到了抢救和保护。唐卡、藏香、藏纸等特色技艺实现活态传承,迸发新活力。拉萨、日喀则吉隆等非遗项目富集地逐步实现整体性保护。此外,已编纂出版《中国藏戏史》等保护研究成果图书和音像制品,形成“全区藏戏大赛”、“精品唐卡系列展览”等宣传展示品牌,推出卓舞《雅砻春潮》、舞蹈《天湖之舞》等“非遗”精品节目。同时,启动传统八大藏戏舞台化工程。②中国新闻网.西藏“非遗”保护十年投入1.3亿元成效显著[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612/ 13774231_0.shtml.

积极推进古籍保护工作,完成了全区古籍普查工作,实施了重点古籍收藏单位收藏条件改善项目,征集珍贵古籍170多部,布达拉宫等4个单位列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录,158部古籍列入全国珍贵古籍名录。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色企业不断增多。西藏七地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有力推进,为传承弘扬中华历史文脉、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特色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不断强化文化服务人才梯队建设

“十二五”以来,出台了《专业艺术团演员整班培养和专业人员单招单录意见》,西藏七地市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文化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总量得到有效增长。目前,全区文化系统共有专职工作人员近6000人,共有10个专业文艺团体、74个县实现县乡有民间艺术团,133支民间藏戏队、2400余支乡村业余文艺队,落实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3000余人。2011年以来,组织全区性文化队伍培训近200期,受训人员近万人次。③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规划思路及2016年工作要点[S].

2016年是西藏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增、增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七)不断升华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

不断升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十二五”期间,西藏七地市公共文化服务不但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改观,而且各项公共文化交流频率明显加快。尤其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全国对口援藏各省市通过项目援藏、教育援藏、文化援藏和人才援藏,加快促进了西藏公共文化永续发展的步伐。如拉萨市文体中心和各地市文化场馆的落成,为当地各项公共文化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持续巩固社会稳定,推进各行事业稳步发展。公共文化宣传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升华了各民族相互协作发展、相互帮扶、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新气象。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助推力牵引着社会各行各业稳步快速发展,使西藏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开展“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的热潮中,广大党政干部积极开展“一帮一”结对认亲的实践,持续巩固社会稳定,推进各行事业稳步发展,为西藏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西藏七地市乡村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文化建设政策创新力度薄弱。由于被动接受政策导向的呆滞行为导致因地制宜的政策创新不足,从而影响了乡村文化在新常态下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文化建设人力资源投入比例不够。截至目前,西藏各县仍然没有文化产业的专职管理服务干部,都是临时抽调人员负责此事,无法科学有效地推进该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导致偏重公共文化建设,忽视文化产业而造成公共文化投入人力过多,文化产业投入人力过少,形成了文化建设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差较大的社会现状。三是文化市场培育方式滞后。长期以来,西藏各乡村受市场经济基本要素的制约,对于文化产品的有形市场和潜在市场的认知程度偏差较大,尤其是对区外潜在文化市场的开发和把握准确性较低,无法有效掌控、扩大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市场份额,守着一流的文化资源而过着清贫的普通生活。

三、不断创新完善文化建设政策的再思考

“十二五”以来,西藏文化建设迈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道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新成果,在实现西藏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征程上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大步。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赊欠多,受特殊的地理位置、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西藏文化工作还存在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备、文化设施网络亟待完善、公共文化覆盖有限、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文化产业发展较慢,文化带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急需提升,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任务更加紧迫等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藏文化发展,影响了西藏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的快速转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着力解决。

(一)持续加大文化建设政策的引领效应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面对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我们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营造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克服困难、实干兴邦的良好氛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按照习总书记的英明论断,西藏文化建设政策的引领方向应始终牢牢把握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文化育民和文化充实群众生活的发展目标。坚持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互补共享的大局,坚持民族先进文化引领群众、服务基层群众的政策导向,着力构建各民族文化频繁交流、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共有精神家园。

(二)不断科学推进文化建设政策的实用效应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基层的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精神,紧紧围绕西藏公共文化建设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活动、服务于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等实际工作,不断加快文化建设改善农牧区原有传统生活结构的步伐,切实发挥文化乐民的实用效应。

(三)逐步完善文化建设政策的服务效应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做宣传思想工作,是为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以及教育引导群众,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上级看的。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充实队伍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使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薄弱的状况在较短时间内有明显改观。”因此,西藏公共文化建设要充分调动基层所有力量,让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引导传统文化事项向现代大众文化转型,切实做到西藏特色文化服务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实现文化惠民的最大绩效。

[1]汪丽.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拉萨:西藏大学, 2014.

[2]廖冶寅,陈爱东.促进西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财税政策研

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6-11.

[3]陈春霞,陈爱东.促进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J].经济研究导刊,2012(4):9-10.

[4]陈爱东,魏小文.进一步发展西藏文化产业的财税政策探讨[J].会计之友,2012(18):48-50.

[5]李晓亮.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9.

[6]桑太吉.促进西藏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拉萨:西藏大学,2014.

[7]王桂胜,刘培勇,许肖阳,王丹.西藏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西藏研究,2016(5):102-107.

[8]纵瑞彬.西藏文化产业结构的基本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14.

[9]杨吉华.文化产业政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

[10]杨吉华.论我国文化产业的政策目标[J].攀登,2006(1): 66-68.

[11]欧阳雪梅.西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状况及对策研究——基于对西藏自治区五地市的调研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7-126.

Discussion on the Leading Effect of Tibetan Cultural Development Policy

Gyesang Tsed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bet University,Lhasa Tibet 850000)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policies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in the period of the 12th five-year.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plan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on public cultural propaganda,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the leading effect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policy should continue to be increased,and its practical effect be improved,and its service effect gradually be perfected,and so on.

Tibet;public culture;policy effect

10.16249/j.cnki.1005-5738.2016.04.017

G127

A

1005-5738(2016)04-105-007

[责任编辑:周晓艳]

2016-06-11

2016年度西藏大学“珠峰学者人才发展支持计划”阶段性成果,项目号:藏大字【2016】141号

尕藏才旦,男,藏族,甘肃甘南人,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西藏建设
都是西藏的“错”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神奇瑰丽的西藏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