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淑园+毛成银
摘要:在我国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校的财务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从组织行为学的内涵出发,结合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引入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 高校 财务管理创新
行大学扩招政策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高校迅速从规模化发展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建成一套适应经济建设以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的高等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刻,在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高校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财务管理水平息息相关,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入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适应,高校财务管理也应采用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即管理者只有充分发挥财务组织的工作效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为此,我们有必要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引入到高校财务管理中,研究财务管理中组织与个体的关系,合理运用激励和沟通等技巧,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加大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促进高校财务创新转型,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al)起源于人们对生产效率和劳动关系的关注,主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个体出发,研究个体、群体和组织间的活动方式,对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因素进行总结。人们围绕着组织进行思考和行动,动机激励着个体行为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同时环境又对行为意识和组织活动的结果产生影响。通过研究工作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能得出改进生产效率、提高个体满意度的办法。
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活动的开展能促进创新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创新策略的制定。创新活动的动机主要针对个人行为,而组织的战略为创新活动提供了范围,通过激励来影响个体行为,在创新策略和其他措施的共同努力下能明确组织的绩效目标。创新活动受益于激励和绩效指标,持续性的创新产出的绩效和预先制定的创新战略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绩效评估和激励措施不仅适用于个人行为,而且适用于集体的创新成果。
二、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运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观点,可以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和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将财务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运用适当的资源结构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做到合理配置财力资源,优化支出结构,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一)对财务工作的激励作用。激励是指通过有效的方法调动个体积极性的过程。财务部门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服务部门,对学校的良性运转和稳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传统财务工作中一直缺乏有效合理的激励办法。高校进行有效的财务激励能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管理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合理配置,发挥最大功效。
1.财务激励可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基本职能的完善,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正确认识激励方法在财务工作中的作用,合理地运用激励方法不但是优化管理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也是有效实现财务目标的重要方法。为了调动高校财务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应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完善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激励和沟通机制,增强财务部门的凝聚力,激发出财务人员的创新潜能。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管理层能及时了解财务人员的需求,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畅通,避免信息孤岛。
2.财务激励有助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引入激励方法,学习了解财务激励的内涵特征,借鉴管理学科中的相关理论,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和财务工作的流程,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使得财务激励的实施和发展有了制度层面的保证。
(二)对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跨越多门学科的管理学,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吸收了众多领域的成果。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建设的一个系统,包括对个体行为和个体心理的研究以及个体、群体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间关系的研究。
1.有利于组织目标和内控目标的统一。在组织行为学理论中,组织的目标与内部控制的目标相一致,都是为了长远的发展目标,所以内部控制理论的完善离不开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重点在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对组织的影响方面,而内部控制则侧重于对制度和机制的研究。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组织中人的行为是内部控制得以实现的灵魂。
2.有利于完善制度建设,降低财务风险。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构建中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可以使内部控制理论得到完善。内控制度的建立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需要,也是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保证。内控制度建设的目标是把钱看好,使资金处于安全的状态,完善内控制度既是学校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保障,也是预防财务差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高校办学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保证。高等教育采取的是在政府领导下的自主办学模式,作为独立法人单位在市场经济运作下必然会面临风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财务风险,适度的借款可以盘活资金,缓解高校的燃眉之急,但处理不当会带来债务风险。高校要了解自身的承债能力与偿债能力,控制负债的规模。内控制度作为一项防御措施,可避免发展中出现的盲目性,规避财务风险。
(三)对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我国新颁布的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为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财政部印发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高校实施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意义在于强化理财意识,提高教育经费的利用率,考评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资金的投入是否符合高校的发展目标,重点强调高校的服务功能,满足社会公众对高校产出的需要。通过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可以测试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的管理行为能力、管理的效率。通过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对高校的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系统的评估,能客观地反映出财务整体运行情况,确定今后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公办普通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应当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不能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要利用取得的公共资源向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以绩效为核心的理念能促使高校管理部门制订出合理的预算分配制度,合理使用经费,降低办学成本。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考核方式,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建立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重点评价高校的资源投入和社会效益的产出。
此外,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有利于高校明确发展目标,实现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指标进行判断分析,能够对高校的财务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通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来加强内涵建设和突出办学特色,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对保持高校的办学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思路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工作效率。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促使财务人员必须不断的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不仅是适应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完成财务工作的需要。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要兼顾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对个体而言,组织应该促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关注影响个体主动学习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引导。对群体来说,在相应的授权之下,以任务为核心,积极创造一个平等、可信任的群体来实现各类角色的统一。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财务人员能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出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能够从整体上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加速财务管理转型,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西方国家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引入到会计实务工作中,现在管理会计已被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管理会计理论也因为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而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体系的一个分支,主要职能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有效制定组织目标、参与决策和实行绩效考核。管理会计不仅关注财务绩效也关注经营绩效。管理会计本身不会产生财务信息,而是利用一切对经营活动有影响的财务信息来制定发展策略,有效地进行管理监督。
管理会计不同于一般的财务会计,要具备专业知识精通业务,从管理者的角度分析数据服务于决策,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在高校内部设立管理会计岗位,不仅负责会计业务的核算,还要结合学校的经济情况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估计,运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先进的管理方法为学校的预算编制、费用支付、经费结余情况做出分析。目前高校的管理会计人才还很缺乏,要创造条件多培养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人才。加强学习和搭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平台,探索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完善管理会计队伍建设。有组织地开展管理会计实践工作,让管理会计全面参与计划的制定和决策,在实践中将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推动管理会计的全面发展。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实现财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益。为高校实现办学目标、财务目标和绩效评价一体化的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强化管理效能。内控制度对具体的单位、组织发挥作用,其形式和内容也随着单位、组织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高校来说,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内控制度的形成也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从整体出发,高校管理者在制定内控制度的时候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合理地把多种学科理论综合运用到内控制度中。管理者通过交流学习更好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标准和集体参与的方法使财务内控制度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创造良好和谐的内部运行环境提高学校整体运行的管理效能。
为了保证财务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应将其纳入相关部门的考评体系中,使全体人员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在高校新的办学理念确定的前提下,构建高效的财务内控制度,对预防风险可以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财务内控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学校资金的使用,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实现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
(四)建立高效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评价形式。评价体系的设定应遵循合理、及时、准确的原则,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构成。评价内容包括财务的效率、效益、效果三个方面。财务效率指标评价高校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财务效益指标评价资金投入后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财务效果指标评价学校综合实力及获取收益的能力。包含了人才培养能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及学校获得经费能力等方面。
通过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对高校财务活动全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对相关指标的分析能反映高校实际的财务状况。从评价结果中找出影响绩效实现的因素,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S
参考文献:
[1]Karl Joachim Breunig,Tor Helge Aas,Katja Maria Hydle.Incentives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open innovation practices[J].MEASURING BUSINESS EXCELLENCE,2014,18(1).
[2]于国旺.非营利组织财务激励相关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2,(11).
[3]段新庄.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内部控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0.
[4]Ian P Herbert,Will B Seal.Shared services as a new organisational form:Some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accounting[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1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