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敏
(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都匀558000)
✿综述及其他✿
谈急诊室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实践性意义
郑慧敏
(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都匀558000)
急性脑梗塞是急诊室常见救治病症,基于优质护理服务思想下,脑梗塞诊治必须与其他病症相互鉴别,且重视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急救护理工作。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性意义,本文探讨了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急救处理中的护理方法。
急性脑梗塞;急诊;优质护理;方法
优质护理是急诊室工作中的先进理念,也是医院内部护理队伍现代化建设趋势。基于优质护理思想下,脑梗塞患者急救护理模式得到了进一步调整,结合诊断技术深入观察患者的病况,能够为急诊救治及护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
不管是哪一种诊断方式,两者均属于脑血管疾病诊断技术之一,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脑梗塞患者的病发情况,对病症诊断提供科学参考。综合两种诊断方案,计算机技术是MRI、颈动脉超声、DSA等诊断操作的核心支撑,利用计算机图像模型构建识别平台,及时掌握脑梗塞病症的具体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急救护理中,不仅是要对比联合检查与单一检查在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更是为后续脑梗塞病因查找进一步分析。脑梗塞对脑供血水平有直接性影响,大部分脑血缺患者均是由于脑梗塞等因素造成。由于病体免疫能力的差异性,脑梗塞病症程度也存在不同,从持续时间来看,患者常常跟随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变。对于颅内脑梗塞的病发因素,临床研究中存在多种可能性,不仅与病体身体结构组织存在直接性关联,与患者日常生活与卫生行为均存在关联性。
3.1CW I的分型
伴随着医疗诊断技术革新发展,对脑梗塞病发原因有了认知。客观认为,脑梗塞发生与多种主体因素相关,如:遗传、免疫素、感染等,这些都会引起脑梗塞病症,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脑部组织功能受损,不利于病人身体健康状态的有效恢复。MRI血管成像联合检查发现,分水岭脑梗死(CWI)与脑梗塞存在密切的关联性,这为临床诊断分析提供了新的依据。在所有脑梗死患者中,CWI占有比例在5%-10%之间,成为临床病例分析的新对象。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MRI、DSA等诸多检查技术日趋成熟,临床诊断CWI及后期分析有了新的依据。近年来,脑梗塞发病机理研究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分析,而是融入了一些先进的诊治技术。按照Bogousslavsky、Regli等研究结果,可对CWI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临床治疗可根据具体病症范围,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疗诊断方式。病理分析除了要考虑单一脑梗塞患者情况外,还要综合考虑合并疾病患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与脑梗塞之间的并发性。
3.2颈动脉疾病与CW I
脑梗塞往往与患者脑组织功能存在直接关联,并且对脑部组织功能产生了不利影响,破坏了脑血管供输血液功能的稳定性。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脑梗塞进行诊断,这类方式同样在病症诊断中起到了实质性价值,数字减影技术可根据病人临床诊断要求,选取针对性的区域作为诊断平台,把图像数据与病症数据相互整合,共同建立更加优质的图像分析环境。2007年,吴凤霞、刘利峰等研究提出,脑梗塞与患者颈动脉病变有直接关联;2008年,徐建银等观察得出,我国脑血管病人群体中,大部分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内动脉具有关联性,两种常常处于相同的发病时间。有学者提出,急诊室护理要结合急性脑梗塞的病理学特征,反应出病人个体血管病变情况,急诊室检查对病变类型、内部供血、动脉粥样硬化等逐一反馈,以影像图形为信息呈现出来,进而为护理工作提供了指导依据。
伴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颈内动脉MRI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得到认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图像分析更加精准。研究MRI血管成像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规律,可以结合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血尿酸水平、C-反应蛋白等方面,为患者疾病诊断与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4.1代谢紊乱与颈动脉硬化
实践证明,血糖指标变化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代谢功能异常问题,造成动脉内膜下脂质出现异常情况,如:沉积、变形等,这些对内膜滑肌组织是纪委不利的,长会引起滑肌组织增生、肌肉组织纤维化、内膜增厚等病变。颈内动脉MRI血管成像可发现,2型糖尿患者易发生管内皮细胞受损、胆固醇过多沉积产生的硬化斑块。此外,MRI血管成像在颈动脉硬化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进一步掌握患者代谢紊乱变化规律。
4.2血尿酸(SUA)与颈动脉硬化
临床护理发现,诱发脑梗塞病理因素复杂多变,不仅增加了临床诊治难度,也对病理学研究工作带来困难。随着医疗诊断技术快速发展,以MRI、DSA为主的检查方式得到普及,从多个方面提高脑梗塞诊断效率,为发病机理分析提供了指导依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其颈动脉粥样变化影响着整个治疗流程,对脑血管病变也有直接性关联,这些都奠定MRI诊断与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了检测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情况,要综合考虑课题研究标准,延续脑血管病理学分析标准,提供切实可行的病理研究机制。因此,MRI可发现超声难以发现的特殊部位的病灶,能提供清晰直观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4.3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硬化
优质护理中,对脑梗塞炎症要时刻关注与控制,炎症反应是2型糖尿病粥样硬化潜在的风险因素,其对于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媒介作用。病理分析是临床治疗的根本依据,对脑梗塞患者拟定诊断方案,可进一步细化发病机理分析流程,掌握与患者发病状况相配套的治疗措施。结合脑梗塞病理研究现状,结合MRI、DSA等新型诊断技术,对脑梗塞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指导依据。脑梗塞对人体脑血管功能造成极大危害,初期病症便会引起一系列的不适感,优质护理要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体征变化等,及时调整现有的护理方案。
总之,我国脑梗塞病症趋于复杂化,心脑血管疾病与脑梗塞合并发生的可能性持续走高。为了综合两种疾病的诊断与分析,现阶段,可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血管造影(DSA)等诊断技术,对脑梗塞及其它疾病实施全面检查。同时,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时刻馆建筑脑梗塞患者的病变状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以免病况加剧引起的危险隐患。
[1] 王晓萍.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5).
[2] 郭予东.早期康复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7).
[3] 李谆晶.心理干预对康复期脑梗塞的临床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04).
[4] 汪益琼.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7).
[5] 蔡美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