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影响分析

2016-02-18 14:22:49陈少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8期
关键词:老干部冠心病统计学

陈少萍

(福州第六医院/福州市老年医院,福建福州350000)

✿论著/冠心病✿

认知行为干预对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影响分析

陈少萍

(福州第六医院/福州市老年医院,福建福州350000)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离退休老干部患者90例,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并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心理状况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得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一个月后焦虑、抑郁得分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离退休老干部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并运用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焦虑;抑郁

WHO统计,冠心病史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好发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导致供血不足继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终身性的心血管疾病[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WHO将冠心病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临床上最常见的为心绞痛。认知行为干预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心理行为治疗,通过认知过程和行为技术主动地对情感和行为造成影响,以此来达到治疗患者不良认知的心理行为治疗方法[2]。为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影响,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离退休老干部患者90例,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离退休老干部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并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90例患者文化程度:初中33人,占36.6%。高中18人,占20%。中专25人,占27.7%。大学14人,占15.5%。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60~ 78岁,平均年龄(66.5±3.7)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1.5)年;观察组45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7.8±2.1)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1±2.5)年。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衰、肝、肾功能不全、肿瘤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利尿剂、扩血管、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医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的简单介绍、子宫腺肌病基础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并对离退休老干部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主要包括:

1.2.1心理护理医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的简单介绍,与离退休老干部患者交谈,要控制语速、轻声细语、仔细聆听。患者因疼痛、担心治疗结果不佳等各方面原因,情绪极不稳定,对外界刺激也易常敏感,表现有紧张和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缺乏治疗的信心。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情绪波动,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告诉患者及家属应该注意的事项,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解答患者的疑问。可以和家属配合,多告诉成功案例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基础护理休息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人员,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饮食护理:老年患者因机体代谢下降合并多种疾病,再加上不良情绪的影响,大部分患者极易食欲不振,造成身体消瘦。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食物,补充损耗的体力以及促进增强抵抗力。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粗纤维事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避免用力排便,加重病情。禁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1.2.3病情观察急性期患者应密切测量离退休老干部患者生命体征,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并进行血常规、凝血生化检查,必要时给予输血,补液抗感染治疗,维持正常血压并纠正贫血状态[4]。

1.2.4药物护理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预防患者的感染,避免感冒、高热等诱因加重冠心病的病情。对于合并支气管疾病患者使用扩张支气管和化痰的药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使用利尿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物,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减少水肿和心脏的负担。

1.2.5随访及出院指导应对患者讲解随访目的、内容,使患者便于受,并按时接受随访指导。对患者出院后服用的药物,进行简单的药物指导,包括用法、剂量、出现副反应的应对措施。

1.3观察指标

采用临床应用较广的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入组前和术后一周进行测评[5],焦虑自测量表SAS标准分分界值为50分,≥50分即表示存在焦虑症状,分数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分界值为53分,≥53分即表示存在抑郁症状,分数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6]。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取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焦虑得分分别为(52.18±5.87)、(51.89±5.35),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治疗后一个月后焦虑得分分别为(36.67± 5.12)、(49.46±6.66);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抑郁得分分别为(47.76±6.21)、(47.77±5.96),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治疗后一个月后抑郁得分分别为(33.21±5.86)、(44.39±6.12),可以明显看出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多数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病人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症,而焦虑和恐惧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加重心肌缺血或坏死[7];抑郁症与心血管病二者可互为影响引起一系列精神疾病或心血管系统症状的改变,触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8]。常规治疗、护理以及认知行为干预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别是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为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影响,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离退休老干部患者9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并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焦虑得分分别为(52.18±5.87)、(51.89±5.35),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治疗后一个月后焦虑得分分别为(36.67±5.12)、(49.46± 6.66);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抑郁得分分别为(47.76±6.21)、(47.77±5.96),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治疗后一个月后抑郁得分分别为(33.21± 5.86)、(44.39±6.12),可以明显看出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离退休老干部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并运用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1]杜文东,陈力.医学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96-97.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问题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

[3] 吴雪,冯美丽,娄凤兰.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2(9):69-71.

[4] 陈维萍,童建冲,屠萌君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肿瘤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1(8):2214-2215.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38.

[6]黄丽,罗健.肿瘤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8-133.

[7] 王秀霞.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焦虑与心肌缺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3(7):1751-1752.

[8] 赵春艳.认知行为干预减轻冠心病病人焦虑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7(1):33.

猜你喜欢
老干部冠心病统计学
北京老干部之歌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警惕冠心病
智慧健康(2019年36期)2020-01-14 15:22:58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18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