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治胜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穿羽衣质天成——高考作文语言突破初探
岳治胜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在语文科中,所占比例为40%,60分,颇重的。然而如何在考试中尽可能拿到理想的分值,这是大家都在思考的。我认为,一切首重在积累。当然,学生的积累,也算很有考究的罢。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即一个人只要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饱读诗书就是个积累的过程,唯有积累厚实了,才会趋于厚重渊博。正应了一句民谚:“家中有粮不闹饥荒,肚里有货不怕考量。”这虽然说的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衡量自身水平的标准,但今天仍然适用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积累的方法自是千千万,但首先应重视古诗文,多读古诗文,还要多读现代美文。
多读古文有底气。因为古诗文精炼、浓缩、内蕴丰富,了解它并掌握它,起码能增强人的自信心,人有自信心才可能取得成功。
试赏析下则短文: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由此观之,原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确实是增加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那就帮大家理顺吧: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为:孔子说:“有益的乐趣有三种,有害的乐趣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乐趣,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乐趣,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乐趣,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奢,喜好闲游,喜好大吃大喝,这是有害的。”
若学生连这样的东西也能基本搞定,谁敢断言他不充满浓厚兴趣学好语文?况且这还是写作的绝佳材料,恰当运用颇能添彩。
多赏美文养悟性。清新的美文如雨后白荷,清香四溢;灵动的美文似欢歌的泉水,叮咚悦耳;睿智的美文是心灵甘露,浓郁甘甜。
光阴的故事
张晓风
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汽就会干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第四天,我们几乎可以发现,它已经变坏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发霉了。
什么使那锅米饭变馊变坏——是时间。
可是,在浙江绍兴,年轻的父母如果生下女儿,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坛坛米酿的酒。十七八年后,女儿长大了,这酒就成为女儿婚礼上的佳酿。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女儿红。
是什么使那些平凡的米,变成芬芳甘醇的酒——也是时间。
时间到底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魔术师呢?都不是,时间只是一种简单的乘法,使原来的数值增倍而已。开始变坏的米饭,每一天都不断变得更腐臭;而开始变醇的美酒,每一分钟,都在继续增加它的芬芳。
我们也曾经看到天真的少年一旦开始堕落,时间会把他变得满面风尘,面目可憎;但相反的是,时间也能把温和的笑痕,体谅的眼神,成熟的风采,智慧的神韵添加在那些追寻善良的人身上。时间将怎样对待你我呢?这就要看我们自己是以什么态度来期许我们自己的。
文章之所以美得炫目,是因为它蕴涵了作者的人文素养、审美意识以及富正能量的人生观。它不光能提高写作水平,还能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正如罗大佑的歌“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歌词里淡淡的忧伤和感怀总让人唏嘘不已,而这篇美文则更加理性而沉稳。光阴真正改变的是什么呢,不是本质,不是好的变成坏的,也不是坏的变成好的,只是一种积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已。读了这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一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
毋庸置疑,写出应试好文章积累必不可少,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但还有一项工序同样不能少,那就是给文句穿上华丽的羽衣。如何做呢?
其一,巧用四字语(包括熟语),融入作文中。前面也说了,古诗文凝练、文意隽永、多姿多彩,熟练运用,作文增色不少,当能入阅卷老师的法眼。下面,我们来看一考生描写登泰山的一段描写:
我们到了泰山,满眼的是郁郁葱葱的古松,还有数不尽的大大小小的瀑布,瀑布声震耳欲聋,令人震撼不已。不时飘来一阵云雾,又让我们莫名不已。继续向上攀爬,我们又看到了好多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让我们不禁为古人的智慧称颂。
接下来,是他修改润色后的描写:
泰山古松葱郁,又多流泉飞瀑,庄严巍峨中不乏灵秀,再加上飘渺的云雾,平添几分神秘。一路向上攀登,沿途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让人赞叹不已。
大家比较一下,那一段可是更有文采?至少,修改过后的描写更加简洁、凝练,表情达意准确传神。
其二,喜欢骈赋文,整散巧转换。要我们的学生喜欢骈赋文相对较难,这需要诸位同仁悉心引导,这里本不该卖弄,故只谈心得要点:
(一)教师真心喜欢,能够吃透文章;
(二)掌握方法技巧,潜移默化学生;
(三)择其要点传授,重在排偶句式。
关于这一点,老师学生做好都是有难度的,但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世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认真做,就可以做好。不妨拿一段文字来试试吧,看学生能不能化散为整,美化文字:
要想尽观山中风景,我们就要在山中穿行,这样才能看到奇松怪石、流泉飞瀑,且把它们全都铭记于心。我们还要置身山外远观,才能了然于胸,看到重峦叠嶂、云海松涛。
形式是不是有些散?那修改过后呢?
观山,既要在山中走,又要在山外看。山中走,奇松怪石,流泉飞瀑,尽铭于心;山外看,重峦叠嶂,云海松涛,了然于胸。
是不是美多了?让阅卷老师眼球一亮,有赏心悦目之感?
其三,巧用修辞,以期达到“美”“趣”“雅”。
先说“美”。在语言表达中运用修辞手法,恰如给人穿上华美的服饰。如“树叶飘落”一句,若用拟人手法“树叶毅然决然地告别树枝,奔向大地的怀抱”,就陡然韵味丛生,意象鲜活。善用比喻,则语言生动活泼,意蕴丰厚;善用对偶,则语言整齐有致,睿智犀利;善用排比,则语言气势宏大,撼人心魄,等等。倘若在一段话里兼用几种修辞方法,那一定美不胜收。如这段话——“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什么呢?我亦茫然。
再说“趣”。“趣”指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塑造幽默诙谐语言的方法不少:可用歇后语,故丢包袱:“你看我的杨柳细,都快给背篓压断了”;可用夸张,夸大其词:“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可用俏皮话,也让人耳目一新:“别问我出身,我不会告诉你我来自农村”;可用曲解,给熟悉的事物进行新颖的、“强词夺理”式的解释,得出荒谬的结论:“我的奋斗目标:农夫,山泉,有点田。”可用拟人,选特别的词,营造幽默:“再走两步,她的高跟鞋的鞋底就会和鞋跟离婚了。”
三说“雅”。所谓“雅”,即典范文雅,特别能体现语言素养。方法如下:
(一)直接引用古诗词:“春,是情人的眼眸,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顾盼流转;夏,是热烈的灵魂,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与豪情;秋,是愁人的心绪,那是‘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情与怅然;冬,是勇士的信念,那是‘零落成泥碾成尘’的义无反顾。”
(二)化用诗词:“千古心情,是慈母手中的针线,是游子身上的衣裳。”
此外,简洁明快、得体煽情的语言,都能为文章增色。
语言要获得突破,让文字变得优美,文章富有文采,且立意高远有气势,除了学生有厚实的积累外,还可以从恰当使用修辞方面着手。修辞是语言文字的华丽的外衣,修辞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能给人以鲜明立体的审美意识。因此,语言要跳脱新颖鲜活灵气幽默风趣生机盎然,从而不再平庸死板枯燥乏味词不达意,必须得“广积‘粮’、多想方、勤劳作”。
★作者单位:贵州绥阳郑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