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中比喻的成分分析,主要分类及其修辞功能
比喻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将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取其相同之类进行比较,将平实的语言赋予审美意义。它主要用于揭示事物的特征,使语言形象,具体生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启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比喻结构的修辞分析首先是结构成分的分析,包括基本成分的确定、成分的特点与功能分析。比喻在结构上有:本体,喻词,喻体。在英语修辞格中,比喻主要有两种——明喻(simile)及暗喻(metaphor)。明喻是常用as或like等词将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 像B。例如:marriage (tenor) is like (comparative word) a beleaguered fortress (vehicle).暗喻是一种比喻,一种事物隐喻另一种事物。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比喻的主体 (tenor) 和喻体 (vehicle) 之间不用as,like,than,as if这类比喻词作为媒介。例如:He is a walking dictionary. 他是一本活的百科全书。这一特点也是暗喻和明喻 (simile) 区别所在。
二、常见英语明喻形式
1. 本体+as+喻体
He looked at me with an air of surprised disappointed,as a colonel might look at a private whose bootlace were undone. 他带着一种吃惊的,不以为然的神态看着我,就像一位上校看着一名没系好靴带的列兵一样。这句话传神地刻画出校长对我这位求职者傲慢自大,不屑一顾的神情。这句话中的比喻词是as。
Light as a breeze,soft as a cloud. 轻盈如微风,柔软似白云。
这则广告中两个明喻的运用,将衣服的质感和穿着的舒适感体现出来,给我们具体形象的概念,易为大众所接受。
Death may be as heavy as Mount Tai or as light as a feather.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将死亡比喻成泰山和鸿毛,形象生动地给予后人启示——人总有一死,死后是让人纪念还是遭人唾弃,还得看生前的表现。新颖生动的比喻道出了英语语言的独特特征。
2. 本体+介词like+喻体
Her face was pale and yet as lustrous as marble. 她的脸色苍白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
Good coffee is like friendship,rich and warm and strong. 好咖啡像友谊一样,浓郁、温暖而强韧。
这句话把咖啡比喻友谊,用了明喻 (simile)。这是一种修辞技巧,本要描述某个事物,却要以另一种事物做比喻,以烘托其特质。
用于含明喻的成语用like 结构如:like a duck to water 如鱼得水。like a hen on a hot griddle像热锅上的蚂蚁。like a cat in a hole瓮中之鳖。
3. A be to B (本体) what / as C be to D (喻体)
what / as之前的句子是主体,其后的句子是喻体,两词在此作为连词,意为“好比,犹如” to 是介词,意为“对于”。整个句型的意思是“A 对于B就好像C对于D。
例如:Reading is to the mind what exercise is to the body.
阅读之于思想,如同锻炼之于身体。两者的关系就这样串在一起,深刻地阐明了某个道理。
4. 本体+as if / though+(从句)喻体
The first time I read an excellent book,it is to me just as if I had gained a new book. 起初我读到一本好书时,我认为它是我的良师益友。
I felt as though the ground were slipping beneath my feet. 我感觉大地似乎在脚下移动。
He speaks English as if he were an Englishman. 他说起英语来好似一个地道的英国人。
以上例句通过明喻将毫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加以联系,由一本书联想到良师益友,将自己的感觉联系到大地移动,讲英语联想到英国人,由静及动,触动读者的联想,起到了独特的效果
三、常见英语暗喻形式
1. 主体与喻体皆为无生命体物质
如在结构喻体+of 体中。
When the curtain fell,there was a storm of applause. 当帷幕落下时,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将掌声比喻成暴风雨的场景,鲜明活现掌声的声大而急。
After his first novel came out,the writer received an avalanche of letters. 第一部小说问世后,作者收到了大批的信件。将信件比喻成雪崩的场景,化静态为动态,具体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信件之多,让人应接不暇。
2. 主体为生命体物质,喻体为非生命体物质
例如:His followers melted away at the first sight of danger. 一旦看到有危险,他的追随者全部都离他而去。
His anger evaporated. 他的气消了。
上文例句中His followers 具体的生命体被当作无生命的物质snow 来体验融化的过程,使得melt away 有了新的喻意。evaporate 本用于水汽的蒸发,在此同 melt away,被赋予了隐喻含义。
3. 主体为非生命物质,喻体为生命体物质
例如:The year 2015 witnessed great changes in china. 2015年,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witness 动作的实行者,在一般情况下是人,而这里变成了抽象的名词 2015年,因而witness 被赋予了隐喻含义。
四、习语来源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习语的发展和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英语习语主要以比喻性词组、俗语、习惯用语、谚语呈现。其形式简单,语义精辟,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适当在口语或书面语中应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习语来源概括起来主要有:去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趣的历史事实或传说、一些经典著作如“圣经”等历史故事或事件。如:burn ones boats。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乘船越过Rubicon 后就将船烧掉。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现在借用指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又如源于神话故事或传说,如“rain cats and dogs”,传闻猫对天气有很大的影响,驾暴风雨的巫师会化为猫身,而狗是风的信号,他们都是雨神的随从。因此该表达解释为下倾盆大雨。又如:“at the eleventh hour” 出自圣经,讲的是在11点钟进入葡萄园的雇工,即使只劳动一个小时,12点钟发工资时和11点钟之前进葡萄园的员工工资一样,用来暗指11点钟是最后时刻,但是还来的及。
英语的习语是英语使用中最普遍、表达力最强、文化蕴含最丰富的一部分,是英语语言中的精华。其对学好英语,流利地道地运用英语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顾彩云,海安县李堡中学)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