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张艺谋于1991根据原著小说《妻妾成群》改编拍摄的剧情片,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明争暗斗的人生镜像及相应的生存法则,以影片中人物的悲惨结局映射出封建社会的时代悲剧。本片中张艺谋对与影视色彩表现力的大胆操控不仅带给观众深沉的视觉审美享受,更是通过以人物服装色彩的变换作为重要切入口,用颜色间的碰撞及局部高饱和度色彩的突出作为贯穿始终的色彩语言手段,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其在人物性格塑造、情感暗喻、主旨揭示等方面的神奇表意作用。
关键词:《大红灯笼高高挂》;(戏剧)服装色彩;作用;暗喻
作者简介:杨思艺,女,汉,山东人,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理论研究方向学术型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3
色彩是電影语言的重要元素,在电影作品中,它不仅拥有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功能,而且还拥有对主观情感的多重表意作用。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曾说:“在拍摄彩色片时,有必要进行干预,拿走常见的现实,代之以当时的现实。”随着色彩的表意和象征功能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不断被发掘和运用,色彩语言对于电影的发展的意义早已超越其艺术审美价值而被赋予了传递思想观念、表达情感追求等更高的艺术职责。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杰出代表之一的张艺谋,正是凭借对电影色彩学的深刻认知和巧妙运用,开创了中国电影史自觉运用色彩表意实现思想表达功能的先河,其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便是秉承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的杰出代表。该剧为张艺谋于1991根据原著小说《妻妾成群》改编拍摄的剧情片,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明争暗斗的人生镜像及相应的生存法则,并以影片中人物的悲惨结局映射出封建社会的时代悲剧。撞色以及在单一色彩背景下突出饱和度较高的局部颜色,是本片所贯穿始终的色彩语言基本手段。而与其他道具相比,在色彩上最易变换的人物服装便成了张艺谋对于视觉语言拿捏的重点切入口。通过本片我们不难体悟到,张艺谋对于影视色彩,尤其是服装色彩表现力的大胆操控不仅带给观众深沉的视觉审美享受,并且更在以下等方面为他的影视作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表意作用。
一、服装色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沿用一贯女性视角,反映了封建男权专制思想和女性解放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角色均为女性。片中女主角颂莲曾有这样一句台词:“念书有什么用啊,还不是老爷身上的一件衣裳,想穿就穿,想脱就脱呗!”在封建落后的时代,女性正如她们身上那或鲜艳华丽或素净朴实的服装一般虽春兰秋菊但终究难逃被更换、被抛弃的命运。民国时期陈府大院中的这群女子,她们个性鲜明、情感丰满,每个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被封建传统思想摧残的女性形象代表,张艺谋对于她们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这不仅得益于情节、行动、台词、摄影、剪辑等多重电影元素的并驾齐驱,更得益于他对服装色彩表意功能的突出运用,此技法无疑成为影片中的一大亮点。
影片中,张艺谋运用服装色彩对人物性格进行塑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为用色彩直接外化性格,而性格又奠定了服装的色彩基调;其二是在人物固定服装色彩基调内进行改变,以暗喻人物心态、情感的变换及人物命运的发展趋向。以下将以五位主要人物为例进行分析:
1.四太太:颂莲
女主角颂莲有着那个年代女性身上少有的叛逆与反抗精神,本为大学生的她由于家道中落才被迫辍学嫁入陈府,骨子里还透露着读书人的清高,可惜这份清雅在这早已封闭腐朽的深闺大院逐渐被世俗所替代,颂莲的“格格不入”最终还是“融为一体”了。其服装色彩以素雅纯色为主,白色居多,偶有暗花,除大红色外基本没有饱和度高的色彩搭配。春夏之际,不管是白色学生服还是银灰小马褂或白色旗袍,颂莲身上所带有的淡雅色彩在这灰暗大院中显得格外显眼,暗喻他自命清高、倔强叛逆的性格必与这沉闷枯燥的大院扦格难通。由秋至冬,大红成了颂莲的代表色,此时的她正春风得意,不仅受到老爷的宠爱还被大少爷的笛声撩起心中纯爱的火苗。寒冬,雁儿死后,颂莲的服装成了灰白色、灰紫色,与陈府大院白色的积雪、灰色的墙壁俨然融为了一体,她始终还是成为了逆来顺受的她们中的一员。
2.大太太:毓如
大太太毓如的服装颜色以深紫、深棕、黑色为主,稳重、古板、老气的扮相代表她在陈府的地位和心态——安如磐石却少人问津,循规蹈矩早已退出争奇斗艳的舞台。身上最亮的色彩当数她常带于手上的佛珠,这表明念佛才是她心灵的寄托与安慰。影片中属于她的镜头、台词均较少,但她的人物形象却直观鲜明地被表现出来,其中服装色彩的恰当选用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显而易见。
3.二太太:卓云
面相慈祥、笑容亲切,谁能料到为人热情温柔的二太太卓云才是影片中最阴险狡诈的角色。她的服装颜色喑哑,款式保守,面料光感度低。乍看,土色系让卓云与其他几位年轻太太相比显得那样平庸;而细审,玉器银饰搭配一样不少,身上的图案虽不张扬但做工考究,花式繁复,正如其口蜜腹剑、笑面虎般的人物性格。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和光同尘”的二太太也穿上了红色的衣裳,揭穿四太太假怀孕致其封灯,将三太太捉奸在床致其命送黄泉,再次受宠的她急需用红色来展示一下作为“赢家”的喜悦。只可惜她的棉袄和斗篷都红得那么暗沉,截然不能与大红灯笼的通亮相媲美,正如她那只求一时告成,而终究难逃被新房太太所替代的悲惨命运。
4.三太太:梅珊
影片中服装色彩最娇艳、最亮丽的当属三太太梅珊。艳红、亮绿、翠粉……名旦出身的梅珊喜好用大胆的撞色造型来包装自己,舞台上的她早已习惯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而生活中的她更害怕被别人抢了风头。光泽度极高的面料、饱和度极高色彩及桃粉色大号头花是梅珊的招牌搭配;而精巧的花纹、雅致的配饰则不被她所钟爱。大概在她看来,服装上对旁枝末节的注重不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唯有夸张的造型才能营造先声夺人的效果,正如其性格——具备明争的勇气却缺少暗斗的城府。其实,梅珊也会穿暗色,如:鲜艳的大红色戏服下,她往往会穿戴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深色服饰,暗喻在其自信、乖张的外表下其实有颗寂寞、寒冷的心。严冬雪地中她深紫色远行的背影预示其悲惨结局将至。endprint
5.丫鬟:雁儿
粉色衣裤、红头绳,这个敢给太太摆脸色的丫鬟雁儿一出场就把“不甘心只做丫鬟”的态度抛给了观众,红、粉搭配正巧透露了她火热的“太太梦”。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雁儿的衣裳与其他丫鬟相比总是颜色最鲜艳、做工最精细的,看得出她在自己的衣着打扮上下了不少功夫希望引起老爷的注意,并就此陷入了嫉妒的深渊。而错把调戏当宠爱的雁儿最终也没当上太太。偷偷点灯被发现后,雁儿“黯然失色”,深色、暗色变成了她的主色调,陪其含恨而终的是一件极其破旧的土色棉袄。丫鬟终究斗不过太太,颂莲的打压至其艳丽的“太太梦”彻底破灭。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旧社会,下人的命运只配比主子更卑贱,从根本上说,雁儿的凄惨下场怪不得颂莲更怪不得任何一位太太,怪只怪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对各阶级女性的严重摧残。
二、服装色彩对比对人物内部关系的揭示作用
人物关系分为人物外部关系和人物内部关系。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主要人物的外部关系十分简单,而内部关系却相对复杂并不断发展变化:四位太太虽等级一致但在府中的地位各不相同,且地位随受宠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太太互相之间明争暗斗,外在态度与内在矛盾冲突却往往大相径庭;太太与下人之间虽主仆有序,其内部的自厝同异也难免本相毕露。而人物间的内部关系变动所引发的内部矛盾冲突会直接作用于外部矛盾的激发并推动情节发展,所以将人物内部关系外化对于电影情节性、叙事性的开展有很大的烘托及强化作用。色彩的碰撞是本片所贯穿始终的色彩语言基本手段之一。片中每个人物都有其代表色系,既然服装色彩对人物性格具有塑造作用,对人物内心情感具有隐喻作用,那么直接利用不同人物间服装色彩的对比来外化人物内部关系可谓是张艺谋有以善处的艺术构思。
影片中,二太太性格的颠覆给情节带来了转折性矛盾冲突,而她与颂莲的关系更是互相反眼不识,前后出乎意外。初次见面时,颂莲上身着银灰色短马褂,下身纯黑色长裙,偶有素花;首饰以银器为主,用以提亮气色。整体颜色明亮、造型简洁大方,衬托其书香气息,表现出此时的颂莲涉世尚浅、白水鉴心,对面前的卓云亦是毫无防备。而卓云一席碎花旗袍,整体色彩暗黄甚至与院墙一致,对比度低,暗喻其对于府中路数早已烂如指掌,是隐介藏形的老手;细看黄灰底色旗袍上花纹繁复并绣有金丝,更是配合了其剑戟森森的性格。颂莲与卓云的对比,正是明亮与昏黄的对比,是简洁与繁复的对比;是单纯与城府的对比,也是真诚与虚伪的对比。她们的关系表面热情和谐,实际暗藏危机。
颂莲失手剪伤卓云耳朵的桥段是本片的一场重头戏。此时颂莲已得知卓云的真面目,而卓云还沉醉在佯装好人的戏码之中。这里颂莲唯一一次穿着了大面积的黑色,与卓云的鹅黄色形成了重与淡的对比。冷漠的黑色,代表颂莲心如死灰,对于卓云,她披心相付,可曾想这个慈眉善目的二太太才竟是最恨她的;黑色,也是不属于颂莲色系的一个转折色,宣判她彻底放弃以“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来应对陈府生活的初衷。温柔的鹅黄色,说明卓云相信“屡试不爽”的亲情派老套路能继续笼络人心;鹅黄色,也正如卓云毫无攻击性的外部形象,是暗箭伤人的最佳保护色。颂莲身上跳跃的红色刺绣吐露她决定不择手段加入这场战争的心机,而这种锐化与张扬也同时突显了她心绪的稚嫩,和卓云深藏不露的暗花一对比,怕还是差了火候。她们的关系已从表面和谐转向正面对立,对于暗度陈仓的卓云,颂莲下了正式战书。
颂莲封灯之日,颂莲与卓云都着红色,白色雪景下鲜红与暗红的对比摆明了她们关系的彻底破裂。红色是属于卓云的转折色,而此时的她更是直面摒弃了往日道貌岸然的嘴脸,选择针锋相对并尽显老手胜利姿态。
三、服装色彩对电影主旨的暗喻作用
眾所周知,电影主旨是电影的灵魂。张艺谋的电影创作一向以主题鲜明、立意深刻而有口皆碑,其早期电影创作集文艺化、传统化、反叛化等艺术特征为一体,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对封建精神的强烈批判中饱含对女性反抗精神的讴歌和赞颂。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各电影元素巧妙连贯、协调配合,目的明确以求突出主旨,而对于服装色彩表意功能的发挥,不管是性格塑造作用还是情感暗喻,归根到底也都是为表现电影主旨而服务的。
影片中的几位重要女性角色除大太太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叛精神。封建刻板、暮气沉沉的大环境让她们感到不安、孤独与无助,她们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寻找通往更高权利的道路,却陷入了尔虞我诈的轮回。愚昧、压抑的封建钳制犹如囚笼,囚禁着黎民百姓的灵魂,权利即幸福,是时代与社会带给他们的浅陋认知。色彩沉重、昏暗、单一的陈府大院隐喻了解放前封闭、落后的社会环境,院中女子则是封建中国受压迫女性的代表,色彩斑斓的服装暗喻她们不甘现状、追求权利的反抗意识。暗与明的对比:冷调背景色面积广大,奠定压抑情感基调;艳调人物服装色面积微小,更显角色命数凄凉。张艺谋正是如此大胆运用色彩语言,将主旨直观深刻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对红色,张艺谋一向是偏爱的,几乎在他所有的代表作中,红色都被赋予了深层次含义。与《大红灯笼高高挂》同样“以红点题”的,还有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红高粱》。与后者大面积运用饱和度极高的赤色,辅助于暖光拍摄,制造强烈视觉冲击,渲染影片热情奔放的情感氛围不同的是,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被处理成小面积用色,主要载体为灯笼和人物服装,环境色一律使用暗色,拍摄用光则以冷调为主,目的为对比与强调,奠定了影片压抑、凄凉的主旨情调。由此可见,张艺谋十分擅长用色彩来反映作品的主旨基调。
红色象征着幸福、权力和欲望。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中,红色作为服装的出现,与环境暗色产生强烈对比冲突,巧妙传达出一种抗争情绪。那炙热的一抹像是给人一丝慰藉,一丝希望,而与深厚的灰黑色抗衡,其结果无疑是一个悲剧。出嫁之日、得宠之时,均着朱色;初遇大少爷之刻的怦然心动也被周身的赤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将主角颂莲的服饰做具体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红色的出现都与男性有关。由此隐喻:影片中,女性渴望得到的幸福与权益实质上都依附于男权。她们还未意识到,不从根本上打破男权至上的封建思维定式来进行抗争,便无法冲破世俗枷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与自由。在张艺谋的谋划下,服装色彩对电影主旨有了画龙点睛般的暗喻作用。
综上所述,从影视色彩学角度来看,张艺谋对于色彩画面高度敏感的表现力和对于色彩语言游刃有余的掌控力,早已成为独树一帜的创作手段,也是其作品在国内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在进行影视作品创作时,除了考虑服装色彩的艺术审美价值外,还应充分结合作品的主题、内容、风格等要素,适宜运用影视色彩语言,以更好地彰显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会军.形式追索与视觉创造—张艺谋电影创作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2]李桧.色彩语言在电影中的叙事功能的审美功效[J].作家,2013,10:183-184.
[3]刘恩御.影视色彩学[M].北京:北京广播电影学院出版社,1997.
[4]徐恩玉.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和艺术特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5]罗云.浅析电影画面色彩语言的艺术表现研究—电影视觉艺术浅探[J].电影文学,201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