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晖
(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积麻学校)
如何上好农村中学体育课
◆张 晖
(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积麻学校)
随着教育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讲,学生听、练为基本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日趋显得太不适宜了。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获取、主动合作、自由创新的课堂教学境界中学习与提高。
农村中学 体育教学 教学策略
在农村中学,如何营造宽松、自主而又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努力的方向。而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又是一条有效的新教学途径,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个体发展出发,转换师生角色,重视学生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理念。
说到体育课上的“开放”,人们往往会把它和“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同起来,认为体育课“开放”就是教师不负责,不认真的表现,所以体育教师不敢“放”,惟恐沾上“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放羊式教学”是指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课时仓促上阵,让学生无目的、无组织地自由活动,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教学方式。而这里所说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的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如投掷教材,我不拘于以往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进行集体练习,这样学生显得十分被动、练习密度较小,学生的的个性也得不到发展。因此,我是先让学生各自分散进行投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的进行讲评和表扬,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更为有效与合理地投掷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或投掷动作正确的学生再进行分散的练习,最终达到对投掷动作的掌握和锻炼能力的效果。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学生的自练能力。在思想上教师放心,在实践上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是进行“开放型体育课”的关键所在。
第一,要发挥体育骨干学生的作用。体育骨干的作用并不能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协助教师完成某些活动,而是让体育骨干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管理,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去安排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增强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氛围和师生之间地亲和力,事半功倍地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在进行“开放式”教学时,教师应把练习的目的要求,以及课所要达到的效果给学生一个较为明确的讲述,让学生在一定学习目标指引下,根据各自特点,有针对性的加以练习,这里的学习领域可是“五大领域”中的二三个或是四五个,在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出较为直观的练习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确定学习目标,内容选择应可能安排贴近学生实际,迎合学生自身要求,有一定实用性与趣味性较强的健身体育、娱乐体育、乡土体育、生活体育的内容。同时对场地器械布置、安全事项等要给予充分的布置,避免造成课堂混乱与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在“A、P、E”制评价体系下,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有的放矢的教学,是保证《体育与健康课》能否被学生接受的关键。
合作交流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情感;通过合作交流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由于动作细节性与手部有一定的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女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难掌握垫球的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忽视教学法”,有意地忽视“问题学生”的所在,并通过对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再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然后按不同的水平分组结伴合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自由结伴练习,他们在合作练习中各自交流了自己垫球的方法和技巧,出现了“水平低的学生学的积极,水平高的学生教的认真”的课堂氛围,练习的密度与效果也明显增强,在同伴的帮助下,那些没有掌握垫球技术的学生慢慢地学会了垫球,此时,发现他们同伴之间的友情倍增,每位学生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而现在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课堂情境或是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而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浅层的兴趣激发,维持的时间与整体效果性并不是太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模仿学习动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来兴趣更强、效果更好。
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在以前教育教学的环境中,学生都被训成了一个个听话的小绵羊。老师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应着老师做什么,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有自己想象的空间,哪有机会提出什么奇思妙想,更不敢奢望什么创造发明了。显然,局限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探究,让他们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坚持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小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9 .
[2]陈安槐.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体育课程与教材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