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俭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刘维俭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系着学生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不够、专业发展目标不明、专业发展动力不足、专业发展规划不周等。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给予适时的科学指导、加强综合的激励措施、尊重教师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专业发展;校园文化;科学指导;激励措施;发展规律
学校发展根本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人际合力,而人际合力中的主体力量也是最为关键的力量归于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如何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系着学生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围绕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很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侧重于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这一问题予以梳理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探讨。
教师发展首先需要教师自身认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实践的前提。一个人的思想认识状况决定了其行动的自觉性如何、决定了其实践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如何。教师专业发展首要因素是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问题。“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自身要认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急迫性,否则,一切措施都是外在的而无法激发教师内在的自觉力量。
总体上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教师主动发展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满足发展的现状,缺少危机意识。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情况良好,生源饱满,学校的发展暂时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一些教师满足于学校发展的现状,满足于现有的工作成绩,满足于现有可靠的物质保障,过于乐观而缺少危机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往往带来自我主动发展不够,在行为上表现为沾沾自喜而止步于眼前。二是惰性思维严重,缺少竞争意识。有些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在发展上有所起色,在某一区域发展上有些特色,一些教师坐井观天而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竞争优势,没有看到全省乃至于全国更大范围内同类学校发展的态势,再加上学校有效竞争机制的缺乏,导致教师缺乏竞争意识而不思进取。三是偏离学校发展目标,缺少整体意识。由于缺少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引领,尤其是未较好地将学校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有机结合,有些教师未将自身的发展自觉融入学校的整体发展,导致部分教师缺乏主人翁的意识,个人发展目标偏离了学校发展的主轨而我行我素。
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认识,需要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文化的本质是人化,通过文化包含的精神意识的传输,可以逐渐让人产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文化包含的科学理念的渗透,可以逐步让人产生自觉的行动。总之,通过长期的文化熏陶,可以改变人的思想认识,让不同人群产生思想认同,进而产生主动的、积极的行为。特定的校园文化具有潜在性、间接性、长期性,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围绕专业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实践中一是应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凝聚教师的专业发展共识。凝聚共识,解放思想是前提。解放思想的过程其实就是统一思想、提升思想认识的过程。要特别注重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整体意识的说理教育,深入阐释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可行性、操作性,提高专业发展理念在校园文化中的思想地位,引导广大教师对专业发展理念的价值自觉和认同自觉。二是开展榜样示范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示范力量具有真实性、感染性、激励性。实践中定期评选在专业发展方面优秀的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介绍其成长的经历、成功的经验。用身边的人、身边的故事,用教师成长的鲜活案例进行引导教育。三是开展专题交流活动。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如公众微信平台、QQ群等。通过现代媒体交流平台,开展专业发展方面的活动文化,在活动中,让教师在遇到困难、问题时通过现代媒体便利地交流、探讨,引导广大教师通过相互学习这一实践感悟认同专业发展的益处,在活动中增强对专业发展本身的信心与热情,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发展需要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目标有清晰的认识。目标是行动的方向与指南,失却了目标,就没有具体的努力方向,发展动力往往也缺乏;目标不清晰,行动就会摇摆不定,也不会有持久的动力支撑,奋斗的意志随之会减弱;目标不合理,不可避免地会走很多弯路,浪费精力却没有实际收获,久而久之容易丧失前进的信心。只有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优势特长、兴趣爱好,同时兼顾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校整体发展以及紧随社会发展需求,才能有效地将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相结合,制定合理的专业发展目标。
总体上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不明晰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又一个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未重视科研工作,单向发展型。很多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满足于单向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没有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没有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知识更新速度不够、教师的思维训练不够、教学中的创新能力欠缺;二是未结合学科发展要求,自我满足型。一般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依据其自身的专业,依据团队的要求分工协作,以利于发挥团队力量集中攻关。但一些教师仅仅从自我需求出发,没有结合学科发展要求,不能形成坚固的团队力量;三是未结合社会发展的变化,狭隘需求型。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企业的需求而对具体专业的前沿知识、技能深化探索。有一些教师对社会发展关注不够,对知识技能前沿敏感性不强,眼光狭隘,限制了专业发展。
对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不明的问题,需要给予相应的科学指导。一是学校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教师成为研究者,而一个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1]。提升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科研工作是一重要路径,教师要将科研水平的提升作为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通过科研才能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敏锐把握专业发展的前沿、以及提升创新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提升专业发展的基本功。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创造科研的硬件、软件条件与环境,开辟科研的空间,加强科研的培训力度、形成科研创新氛围。二是学校要重视学科团队的培育,让教师在团队中明确专业发展的具体方向。创设条件培育学科团队,让教师在团队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自我追求、自我发展氛围。团队培育中注重老中青的结合、不同专业教师的配合,重视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团队的管理,重视精神引领、思想文化的诱导,充分发挥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作用,让教师在团队发展中逐渐明确或不断调整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专业发展重点以及不同阶段时期需要完成的专业发展任务。三是要高度重视与企业的结合,在校企合作中明确专业发展中的技能目标。与企业的结合,可以让学校教师明确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了解实践的发展动向,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可以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等多种方式,一是适时引进企业人才、专家指导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让教师带着专业发展的目的去企业实践锻炼,让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促进专业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一个人行为的动力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从激励的角度看,学校管理最主要的就是一种激励制度的合理安排,通过激励制度,激发热情、开发智慧、释放能量,让教师在自我实现中幸福地工作。同样,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也需要一种动力支撑,而教师的动力形成受着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需要综合的激励措施。只有激励措施全面、科学、合理,才能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让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层次也不断得到提升。
总体上看,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发展条件未创设,教师“无法”发展。对绝大部分教师而言,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发展欲求,有些学校未顾及到教师自我发展所需要的客观条件,那就自然会限制教师的发展;时间一旦长久,自然会消解教师发展的主观热情。二是激励制度不到位,教师“无力”发展。有激励就一定有竞争、有差异、有层次。一些学校强调所有教师都能享受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强调了所谓的公平,实质上是过分的平均。这种重视普遍的物质保障、但缺少竞争性的激励制度安排的学校管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会有多少动力,因为这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管理缺乏对人的价值认同。三是自我实现需求未激发,教师“无能”发展。激励的最高层次是激发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无为管理。最高层次激励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管理、无为管理。一些学校重视了教师的物质需求,过分强调了低层次的需求,没有顾及到教师的价值感、成就感的培育,没有满足教师的尊严、教师的精神需求。一句化,未充分重视并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需求,就不会激发教师的能量而自主发展。
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综合的激励措施。一是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教师的专业发展都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基础的舞台和起码的空间,而有些条件或空间依靠教师个人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利用学校资源来尽力解决。因此,学校要从教师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认识出发、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全方位创造条件、尽力搭建舞台、努力拓展空间满足教师的基本发展需求。二是注重教师多类别的需求。一所学校各个教师的专业背景不一样、成长经历不一样、发展的成熟度不一样。在一定时期,一个教师有多种层次的需求,不同教师也就会形成多种类别的需求,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需求中还有一个主导性需求的问题。因此,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应该考虑到教师的多类别需求。从教师的多类别需求出发,才能让制度贴近教师心理、工作、生活,让制度安排有效。有效的制度安排,学校管理才能起到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作用。三是注重激发高层次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有多层次。当低层次需求满足后,人才会主动追求高层次的需求;而当高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后,人们反而会追求并满足于低层次需求。因此,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学校一定要注重提升、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求,加强综合的激励措施,善于将低层次需求转化为高层次需求。通过激发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自我实现需求,由发展的外在动力转化为持久的内在动力。
合理规划教师职业生涯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对教师职业发展特点的全面了解和对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深入分析。休伯曼提出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有助于教师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规划。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教师实现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反思与规划,做到明确自身定位,清楚自身特点,了解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合理设定专业发展目标与计划。另一方面,有利于科学研究分析教师入职后所处的阶段及特点,进而根据教师个人和群体的阶段特点,合理规划,逐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周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不重视专业发展规划,随心所欲地自由发展。一些教师由于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也就没有具体的专业发展规划。一些教师虽然也有发展的欲求和发展的行动,但不重视专业发展规划,只能是随心所欲、随波逐流地所谓自由发展,而这种自由发展的最终结局要么是经历过多的曲折,发展中走了不必要的弯路;要么就是有劳而无获,不会带来真正的成长。二是规划不科学,没有尊重教师的发展规律。教师在职业生涯的不同时期,其发展的需求、发展的特征、发展的重点等是不相同的,而一些教师没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发展,没有阶段性目标或者阶段性目标设置不合理,其结局往往事与愿违;三是没有与学校发展的状况相联系。一些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仅仅注重固定的发展目标设定,没有与学校发展的状况相联系,缺少弹性操作空间,没有依据学校发展要求作适度的阶段性调整。一旦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有不一致时,便认为学校的发展有问题带来情绪的抵触,反而影响自身的专业发展。
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周的问题,需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发展规律。一是注重学校发展规划的确定与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最大限度的一致性。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受着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的影响。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要合理并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二是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总体规划与适时调整的统一、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统一。要引导教师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规划的有机融合,注重学校的整体发展变化与自身专业发展变化的相容性,做到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统一。三是阶段性目标的合理设置,学校需要调整不同时期的考察要求。根据休伯曼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需要考虑教师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对于刚入职1—3年的教师,这个时期是教师的适应期,刚入职的教师面临新的工作环境、工作要求会有一些压力与不适。入职4—6年后,教师对自我的定位较为明确,对专业发展方向形成初步认识,但仍然比较介意外部评价,有时产生自我怀疑,时常周旋于协调各种关系,以求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这个时期学校需通过营造民主、自由的文化氛围,使教师深刻地反思自己的社会角色与责任,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发展。入职7—18年的教师正处于青年与中年的转型时期,较少受到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能有意识地调整自身状态与追求。因此,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轨迹来看,对处在青年与中年转型期的教师,应侧重于加强教师自行提升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的意识,促使教师在不断追求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推动下实现职业生涯的新发展[2]。
参考文献:
[1]徐华莉,李培培.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互动模式——“后访学时代”的专业发展途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140-144.
[2]张安富,李博.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9): 55-58.
责任编辑蔡久评
作者简介:刘维俭(1964-),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师教育专项课题“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编号:J/2013/11),主持人:庄西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2-0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