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斐姝 蔡舒婷 舒 忻 高 强 韩振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0009;.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 00040
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运用概况与未来趋势
张斐姝1蔡舒婷1舒 忻2高 强1韩振蕴1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 100040
了解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使用环节中的质量可控性(配制及调剂)、价格、安全有效性及合理使用情况等问题,从而为制订国家标准或相关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及管理对策。中药配方颗粒是我国中药的一次重大改革,其不仅免除煎煮、服用便捷、起效迅速,且工艺先进、利于贮存,顺应了现代社会对药物的基本要求,在国内外均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临床使用中,与传统饮片水煎剂相比,其在安全性、等效性及价格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以建立在对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有充分认识的标准水煎剂为参比,临床中采用颗粒剂与水煎剂互补共存,以经方为基础创制复方配方颗粒,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及经典药对加减为辅,将在中医临床治疗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及推广前景。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运用;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生活越来越追求便捷式的服务理念。传统中药煎煮时间长,不易保存,携带不便等诸多不足不断暴露,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得患者对于中药的依从性差[1]。研究表明:全国中药饮片产量正以每年14%~28%的速度递减,这说明最具中医特色的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汤剂用量正在减少,中医临床治疗的领域也正在缩小[2]。因此如何在提高传统饮片质量的基础上发展中药饮片剂型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成为促进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改革方向[3]。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21世纪中药饮片剂型改革的与时俱进的产物,逐渐受到医生和患者们的认可。它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材料,采取现代化工艺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组成“全成分”提取物[4],既保留了中药饮片的四气、无味和功效,又易于现场调剂发放、携带服用方便、质量基本可控,符合现代消费与生活需求,故为国内外消费者认可和接受,并为临床医生治疗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控、高效、方便的现代化中药制剂[5]。其改变了水煎剂大包抓药、大锅煮
药、大碗喝药的特点,但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饮片的改良剂型,目前仍面临以下问题:质量可控性、与饮片相比安全等效性、价格偏高、包装规格及服用方法等临床合理使用情况等[6]。
20世纪70年代,日本率先在中药颗粒制剂上取得成功,此后韩国、中国台湾纷纷效仿。因技术工艺和医疗环境限制,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各企业间对于配方颗粒的应用情况及标准规定不尽相同。
在日本,按照“汉方认定医制度”,只有已取得西医师资格者才有权开具汉方制剂处方[7]。中药颗粒制剂被称为“汉方药”,现有汉方药厂40多家,主要生产210种中药经典方剂,单味中药浓缩颗粒200多种[8]。因日本掌握中医的精髓,即辨证论治理论的医生不多,故主要生产以经方为主的复方配方颗粒,并以传统经方命名组方而成。费用上,中药配方颗粒被列为国民健康保险基金的使用范围之内,规定使用配方颗粒的患者,其费用可由国民健康保险基金支付,因此减少了中药饮片的数量[9]。然而,缺少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应用汉方药治疗疾病,对病不对证,也是日本在汉方药使用上的不可取性,早年发生的“小柴胡事件”充分暴露了此点。
韩国主要生产单味中药颗粒,在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90年代初,其共生产出供临床配方使用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约68种,至1996年发展到300多个品种,并列入国民健康保险用药范围[9]。
在我国台湾,中药配方颗粒剂被称为 “科学中药”,受到大多数民众的欢迎。因其注册要求较低,现有中药生产厂家30多个,复方生产300余种,单味中药400余种。在美国市场上应用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基本上都是台湾产品。台湾研制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采取电子机器调配,临时包装,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固定式包装[10];在新加坡等国,配方颗粒已经完全取代中药饮片[11]。
我国国内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研究相对较晚,从1992年江苏江阴天江药业研制出的中药颗粒制剂到2001年中药配方颗粒正式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历经10年。直到现在,我国国内对于配方颗粒的生产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国家对生产企业采取试点生产、从严管控的政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只批准了6家试点生产企业[12]。目前,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准许的6家试点企业主要生产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在1200余种商品中药材中,超过一半的药味品种已经实现单味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国内配方颗粒制剂不但在内地30个省的1000多家中医院使用,部分厂家的产品还远销国外其他地区[13]。从2002年至今,国内6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均按照国家颁布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规定,对常用的数百种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及提取分离技术工艺进行了研究开发,同时为每味药物的颗粒制剂制订了质量控制标准[14]。中药配方颗粒在部分医院应用快速增长,正逐步为医生和患者接受[15],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良好发展[16]。
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药品供应、管理方面体现出诸多优点,因而保证了较好的临床疗效:①保持了中药汤剂的特点,药物作用快,疗效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使中药治疗效果得到充分发挥;②可以单味药灵活组方或作为营养、保健品等,在慢性病、老年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17],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③急症可急用,提高了中医的应急能力;④便于运输、贮存、管理、不易虫蛀及霉变,减少剂量损失,一定程度上保证药品质量,减轻药房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6]。
在肯定颗粒剂临床疗效的同时,历来有关“单煎”“共煎”的分歧仍存在。传统的中药汤剂在煎煮过程中,不同中药饮片中的化学成份之间会出现“相互吸附”“相互沉淀”“相互助溶”,从而影响了单味中药成分的溶出率[18-19]。现今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从表面上看被视为各味药物之间的简单混合物,因此被质疑其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性有别于传统的中药水煎剂。尤其矿物类、动物类及胶类药,如生龙骨、生牡砺及贝壳类药物,由于其有效成分均为小分子有机物,因其含量较低提取出的稠膏极少;同时,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类药材,由于制成颗粒状需加入大量的辅料,其含胶元性有效成分和高分子赋形剂,故制成颗粒剂有一定的难度,且容易吸潮结块。
传统中药汤剂的复方合煎是药物之间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多味药物在煎煮过程中可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如酸碱性中和、成盐、重排、酯水解、苷类糖链水解、聚合、氧化、消除、变性等,因此中药汤剂是各味中药之间配伍合煎,水溶出的多种复杂成分使各种药味化学成分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之目的,从而改变某些饮片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及改善口感,甚或降低细菌的抗药性[20],因而可充分发挥中药汤剂中各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作用。研究表明,单味提取物合并与合煎并不等效[21]。依据动物药理模型实验和临床疗效验证试验,无论是对于传统中药汤剂的水煎剂与中药配方颗粒剂疗效的对比研究,还是“单煎”与“合
煎”的药效、药理学分析比较,均表明二者的临床疗效并不等效,有些无显著差异,有些传统中药汤优于中药配方颗粒,有些配方颗粒优于传统饮片,因此对中药配方颗粒剂与饮片制剂的临床疗效的等效性研究仍任重道远[22-23]。然而,从临床的使用来看,推广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加强对经方复方配方颗粒的研究和生产,既考虑到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需要,又避免了大量中药饮片临床运用时现场调剂时存在的慢、脏、乱、剂量差异等缺点,促进了中医药的市场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历来为临床关注点,依据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生产的要求,由于中药饮片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浸出及可溶性成分等多个项目的检测,以及检验原料、控制生产过程及成品检验等步骤,以保证中药质量整体提高。因此,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对中药材的品种、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以及辅料和包装提出严格的要求,故而其价格一般比传统的中药饮片高[24]。有数据表明,中药配方颗粒价格相对于饮片高出30%以上[25]。
从临床整体来看,仅以颗粒剂与中药饮片的单味药物的价格对比,并不能反映使用中药配方颗粒防治疾病的医疗成本的真实变化。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评价分析其结果,不以所需药物价格而定,还应考虑加入其他方面的成本,如煎药所需的煎具、燃料、煎药耗费的时间和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等,即不仅考虑药物制剂造成的直接成本,还考虑其临床诊治疾病所耗费的间接成本。同时,中药配方颗粒价格偏高还因其生产标准高,所需的投入成本也较高,因此使其药品的价格平均比传统中药饮片偏高[26]。据调查表明,与传统中药饮片的水煎剂相比,颗粒制剂的每个处方的平均金额远低于单价之间及加权价格的比较,这说明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并不像公众认为的那样高,而随着药味数的多少与处方复杂的程度,临床中的大型组方与患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成正比[27]。另外,由于中药材来源不同,成本各异,因采购渠道不同各地价格不一,甚至出现部分中药品种的“倒挂”现象,因此增加了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的管理及监控难度,从而造成市场价格的混乱,加重患者的负担,影响了医疗市场的正常运行[28]。
虽然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尤其表现在小儿科和生殖科的使用率,但仍有众多医生及患者在临床中选择中药配方颗粒时对以下问题产生质疑:部分中药材同品种规格不全且剂量标准不统一,炮制产品的品种不全,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所用辅料的品种、规格、用量有所差异,给临床应用带来不便[29];中药复方配伍药味较多,有些配方颗粒制剂由于溶解度差,其经现代化工艺提取的有效成分为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物质,因其絮结成块或黏附性使口感不佳,不便于患者服用[23]。同时,传统中药汤剂大多以水为溶媒,而部分药物的因其难溶性和脂溶性的成分,使以水为溶媒煎出的成份含量高,药渣中沉淀较多的有效成分,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
对于就诊于医院不同科室的普通患者,各味药物的主要成分、功效、使用方法、剂量多少、造成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成为普遍关注点,特别是药物中所含的毒性成分及引发不良反应的成分。对于制成配方颗粒的矿物质药物,由于其炮制和基源的不同,其LD50可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成分或溶解性的不同。因此,我国药政法规定:临床药物应有LD50参数,以为矿物药生产和鉴定方面提供依据[30],仅靠外观和部分元素的鉴定是无法从根本上保障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得。
现如今,中药配方颗粒剂作为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的发展与补充,其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定、质量可控、便捷携带,便于厂家、医疗机构规模化生产及调剂,从而实现中药生产产业化,更加有利于医院药房现代化管理,因此受到广大中医药人士及患者的认可与关注[31];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①药材质量标准尚未统一;②对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共煎汤药的临床药效比较不明确,尚未有科学的实验证据考证;③对中药配方颗粒和原饮片的应用剂量折算无统一规定;④生产工艺等需不断改进,提高中药配方颗粒包装及质量[32-33]。
就目前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状况来看,在一段时期内,它仍然会与传统的中药饮片并存,临床中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协商选择。例如与传统的中药汤剂混合组方使用,将处方中一些需要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的特殊药物采用中药配方颗粒制剂,配合无需特殊煎煮方式的中药饮片水煎剂,既简化患者服用传统中药汤剂的繁杂过程又避免因患者操作不当而影响药物疗效,二者在临床中互补共存[34];同时可与中成药联用,作为复方制剂的加味配伍,体现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运用方药的精华[35]。据调查,在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区,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作为经方复方颗粒的辅助形式已广泛应用,其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借鉴。由此看来,中药配方颗粒制剂依据其便捷性、相对的质量可控及疗效稳定性等优势,将为中医药的国内外市场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36]。
中药配方颗粒剂作为传统中药饮片的改良剂型,具有用量小,毒性小,不良反应小;高效,速效,长效及服用、携带、储藏、生产、运输方便等特点[26],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一次突破,它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提取配制,虽然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但与传统煎煮饮片相比,其优势也比较明显。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按照辨证论治单味组方,与传统饮片共煎剂的疗效差异仍存在着争议,因此,开展相须(相使)药对的对比,从而考察药物两两发生协同(增效)作用时两者的差异,是最简单的“单煎”和“共煎”问题的体现;以单味药及相须(相使)药对的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药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开展研制多方位的经方复方中药配方颗粒,在以复方配方颗粒为主的基础上,辅以单味中药及临床中经过验证的经典药对,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如此必将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传统医学走向世界开创新的局面。
[1]魏顺利,吴文博.调配中药汤剂时需向患者说明的问题[J].河北中医,2011,33(9):1380
[2]仇法新,高福君.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药房,2007,18(3):163-165.
[3]褚建宏.中药汤剂剂型改革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0):360,361.
[4]高世荣,李玉华.免煎中药颗粒的优缺点浅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7):9.
[5]涂瑶生,谭登平.中药配方颗粒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11.
[6]孙源源,施萍.借助中药配方颗粒推进中药国际化的对策研究[J].中草药,2013,44(8):929-934.
[7]赵佩婕.日本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研究[C]//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4.
[8]董丽丽,李野,刘春波.日本汉方药发展概况及借鉴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5):66-68
[9]张保国,王学礼,刘庆芳.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动态[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7):487-489.
[10]姜伟.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替代传统中药饮片[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4):433.
[11]刘克敬.浅谈传统中药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J].医院药学,2008,15(11):106.
[12]张旭鹏,曹学礼,白仲梅.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甘肃医药,2010,29(5):577.
[13]王永慧,叶方,杜士明.中药免煎剂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30(6):773.
[14]钟可芬,陈国东.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待统一[J].医药经济报,2006,5(10):2.
[15]朱静,刘兴文.浅议中药配方颗粒[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57,59.
[16]雷玲.中药配方颗粒在社区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2):108.
[17]韦海宁.中药配方颗粒剂与汤剂的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5C):180-181.
[18]朱明刚,陈关键,杨金兵,等.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的对比研究概述[J].光明中医,2013,22(8):1728-1729.
[19]徐汉明.我院2010—2011年中药配方颗粒剂使用情况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203-204.
[20]朱桂花,徐秀丽.浅谈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劣势与发展前景[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32-133.
[21]张兆旺,孙秀梅.中药饮片改革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2):34.
[22]赵明敬.疏肝理气类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25):178-179.
[23]徐宏伟.中药配方颗粒优劣势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5):103-104.
[24]鹿岩,李妮,段梦雅,等.2010—2013年357种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9):1050-1053.
[25]刘晖晖,李盛青,詹若挺,等.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现状与临床推广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1):9-17.
[26]纪昌青.中药配方颗粒剂临床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44.
[27]谭伯森,谭大刚.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成本及效果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5):59-60.
[28]张洁,简华杰.对“免煎中药饮片”难以推广的原因分析[J].中国药师,2002,5(5):281.
[29]陈捷,吴伟深,毛丹丹.单味免煎中药颗粒剂的使用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61.
[30]岳旺.中国矿物药的急性毒性(LD50)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42-45,63.
[31]戎玲勤,徐鲑.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评价[J].中医临床杂志,2007,19(1):57.
[32]周嘉琳.试论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的重要意义[J].中医杂志,2007,48(2):177.
[33]刘丽娜,邱家学.对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思考[J].上海医药,2006,27(10):444.
[34]史惠,黄蓓.HPLC对戊己丸传统汤剂与其复方、配方颗粒汤剂的特征图谱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1):86.
[35]邓轶渊,高文远,陈海霞,等.中药复方合煎与分煎的差异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5,36(12):1909.
[36]王智民,叶祖光,肖诗鹰,等.对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几点建议和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1-3.
[37]郑春松,叶蕻芝,刘献祥,等.HPLC法研究川芎-白芍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0(6):39-42.
Clinical application overview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ormula granules and future trends
ZHANG Feishu1CAI Shuting1SHU Xin2GAO Qiang1HAN Zhenyun1
1.Dongfang Hospital,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2.Ophthalmology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40,China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formula granule on clinical status,quality controllability and good stability(compounding and dispensing),price,reasonable useage and so on,in order to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s or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teriamedica formula granule is a great reform on CMM.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herbal pieces,CMM formula granule is not only convenient and rapid-acting as boiling-free,but also advanced in producing techniques,and easily handled in storage.It can perfectly meet the basic reqirement on modern drugs and have a broad market prospec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yet is also hindered by several problems regarding equivalence,and security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etc.Respect the regula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water decoction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nd practice,adopt complementary and existence of CMM and CMM formula granule,mainly for Classical prescription granules,supplemented by single formula granule,CMM formula granule will have broad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prospects on Clinic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eld.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ormula granule;Clinical application;Development Status;Future trends
R288
A
1673-7210(2016)06(a)-0070-04
2016-03-03本文编辑:苏 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委托研究课题。
张斐姝(1988.11-),女,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级中医内科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脑病。
韩振蕴(1975.3-),女,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