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动物病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2016-02-17 03:22:14何书海焦凤超邓凯伟左春生陈宏智
职业技术 2016年8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病理学课程内容

何书海,焦凤超,邓凯伟,刘 涛,左春生,陈宏智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应用型本科“动物病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何书海,焦凤超,邓凯伟,刘涛,左春生,陈宏智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关键,课程体系从理论型到应用型的转变本质上是课程内容的转变。针对应用型本科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特点和课程特点,阐述了应用型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病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思路与举措。

应用型本科;动物病理;课程改革;教学内容;课程重构

0 引言

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课程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也是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如何科学设计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内容体系,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动物病理”课程是动物医学类专业中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索应用型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病理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1 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动物病理课程主要阐述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疾病发生的经过与转归,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畜所呈现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变化,为认识疾病提供理论参考,并为诊断和防治疾病提供技术支持。

传统普通本科和高职动物病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框架中,该课程还缺乏一套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定位于应用型本科的高校在讲授动物病理课程时,常常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弱化了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论深度,将该课程按照学术研究型大学的“精简版”来讲,另一种就只是在专科的基础上加强了部分理论知识的阐述;两种情况都没有真正突出“应用”的特点。

在使用教材方面,几乎都借用传统普通本科的《兽医病理学》或《动物病理学》教科书,这些教材在很多方面与应用型本科教学是不相适应的。首先,课程章节的内容不能突出应用与实践,对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的阐述占有较大篇幅。其次,有的版本中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繁多,而且课程内容模块化划分不够明显;课程核心知识点不够明确,重点难点不突出,让学生觉得所有的知识都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无所适从,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迷茫或者消极应对,更体会不到应用价值了。再次,各版本的章节排布次序差异很大,在互为参考时会给学习者造成凌乱的感觉,不利于认知和记忆。

鉴于大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不够,常囿于条件、环境、基础等因素,使该课程教学组织上缺乏实践教学理念,也没有纲领性的实践教学指导书,所以,怎样科学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真正突出本课程应用性的本质特征,是我们要探讨的焦点。

2 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思路及举措

2.1遵循认知规律,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学习为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为载体,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内化。课程教学内容大多数是按先基础、再应用,先学理论、再进行实践而设计的,这符合大多数学科课程特点,也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动物病理课程章节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有些内容互为因果,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交互穿插。所以在课程内容体系编排时,要充分考虑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地把最基础的章节排在前面;其次,应明确课程核心知识点。以现有普通本科动物病理教科书为蓝本,科学系统梳理课程内容,突出课程内容核心知识点。

培养对象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背景同样是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的因素。按照我国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应用型本科录取学生一般学科知识理论基础相对较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对于疾病的发病机制等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兼顾基础性和应用性,穿插大量的图片、实例,让学生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有利于教学,也能更好地突出应用型的特点。

2.2突出应用特色,科学构建教学内容

突出应用特色,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建设中是关键。动物病理课程的理论教学要科学构建教学内容,以适度的理论为指导,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围绕“认识疾病和诊断疾病”的目标,以“是什么”、“为什么”和“做什么”、“怎么做”为主线,科学组织每一章节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感悟这些知识对实践应用的指导与创新的价值,牢固树立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提升技术的观念。

现行普通本科动物病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还是划分为基础病理学、系统病理学两部分,有的教科书还编排有第三部分——疾病病理学。目前四年制本科教学中,病理课程的教学课时被限制在一学期内。如果只讲前两部分,课时勉强够用,但加上实践性较强的第三部分,课时就不够用了。这就启发我们应将传统普通本科动物病理课程中学科性的系统化理论进行专业化的精炼处理,将第三部分以应用的形式贯穿到前两部分之中,丰富应用的内容。这样,就突出了以应用为主线,对现有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分解与组合,重构了课程内容体系。

2.3强化技能训练,精心组织实践素材

动物病理课程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应用价值很高的专业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应多与实践相联系,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到实践技能的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将来职业岗位的实际技能需求开展实践教学。

目前,该课程的普通本科教科书中,没有配套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现有的实验条件来开设实验教学,随意性和差异性比较大,进行何种程度上的实践教学还未形成一致的理念。所以,应该在“兽医病理学会”的统一指导下,召集人员精心组织和构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编写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要重点突出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和科学知识的应用性,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具体实施手段上,应增加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扩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对畜禽常发病、多发病的病理检验与病理诊断能力培养,为行业系统畜禽疫病“病理诊断”一线职业岗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3 结语

应用型本科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在强调必需的学术性和基础理论性的同时,更要强调面向市场现实需要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的实践素养,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社会与行业发展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动物病理诊断技能的培养对于整个动物医学专业素养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加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使其具备把原创性研究成果和学术性实验成果直接推向市场的能力,为区域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生产力和直接的贡献力。

[1]张德江.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及模式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18):24-26.

[2]蒋红标,马正义,陈巧云.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丽水学院学报,2010,32(2): 124-126.

[3]陈宏智,易本驰,何书海. 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09,(11):10-37.

[4]黄振菊.应用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与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176-178.

(编辑马海超)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of “Animal Pathology”Curriculum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HE Shuhai, JIAO Fengchao, DENG Kaiwei, LIU Tao, ZUO Chunsheng, CHEN Hongzhi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selec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is the key. The change of curriculum system from theory type to application type is the change of curriculum content in essence. According to the goa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majored in animal medicin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construction ideas and measures of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of “animal pathology” curriculum of animal medicine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imal pathology;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content; curriculum reconstruction

2016-05-10

何书海(1979—),陕西紫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动物分子病理学。

陈宏智(1956—),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病理学。

G712

B

1672-0601(2016)08-0060-03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病理学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6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
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深化改革服务福建自贸区建设探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1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风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