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6-10-26 01:53:54纪海英
职业技术 2016年8期
关键词:制药药品软件

徐 宁,纪海英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210)



《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徐宁,纪海英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210)

根据制药企业在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过程中统计技术应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实行项目化教学,建立统计技术实训室,运用MINITAB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技术分析和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的能力。

统计技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项目化教学MINITAB

0 引言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课程是我院依据教育部上述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制药行业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要求,以及质量保证(QA)与质量控制(QC)等岗位需要,校企合作开发的面向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文从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等方面综述了我院在《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1 课程改革的背景

著名质量管理专家J.W.朱兰博士曾说过:“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质量”,质量管理统计技术是企业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为质量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工具,通过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

药品企业实施GMP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1]药品生产企业将生产持续稳定的药品作为最终目标,因此,企业急需引入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对生产的每种药品相关内容与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原辅料、生产中间控制结果、产品检验结果、稳定性实验,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偏差处理、质量体系绩效、控制手段等信息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形成书面报告,以此评价现行的生产工艺及控制方法是否有效、可控,并发现产品生产系统改进的机会,及时启动预防和纠正措施,确保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提高生产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药企业在实施GMP过程中,从供应商管理、企业内控标准的制定、生产控制、稳定性考察、偏差管理和年终质量回顾等各个方面,大量运用统计技术,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我国2010版药品GMP中,借鉴了国际先进标准和药品监管经验,更加注重科学性,其中着重细化了软件要求,在硬件上也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但制药企业缺乏既熟悉2010版药品GMP知识,又掌握质量管理统计技术的人才,统计技术在制药企业的应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通过对制药企业和兄弟院校的调研,以及组织课程建设专家研讨会,我们发现在药学类高职院校统计课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1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足,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需求脱节

传统的药学类高职院校统计课程主要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而高职高专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足,没有很好地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应用的统计技术进行对接。

1.2教学案例跟生产实际脱节

由于教学案例没有很好地跟制药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体会不到统计技术对保障药品质量的重要性,特别是运用统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在教学中还非常欠缺。

1.3数据处理的方法落后

统计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控制和提高药品的生产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现有统计课主要通过查表、手工计算或借助计算器进行数据分析,计算量很大,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困难重重。有些教材虽然使用了Excel的数据分析模块,但该数据分析模块功能不强,操作繁琐,学生掌握起来仍然比较困难,使学生对于统计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2 课程改革的目标

《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加强对学生统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运用统计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改革,学生要达到以下的统计能力:

2.1掌握统计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学生能够根据药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正确选择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提高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正确解读统计分析结果,剖析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药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

2.3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质量管理统计软件Minitab的基本功能,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加工、综合、分析。

3 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3.1依据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确定教学内容

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岗位是制药企业药品质量管理的基础岗位,也是制药类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规划中主要的技术岗位。我们通过对制药企业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我们的教学内容改革主要依据是《ISO9000-2000的统计技术指南》中可供选择的12种统计技术,结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对统计技术的要求,以及制药企业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岗位对统计技术的需求进行设置。

与传统统计课程相比,教学内容主要增加了QC七法(检查表、层别法、排列图、因果图、散点图、直方图和控制图)和统计过程控制(SPC)。QC七法与统计过程控制在制药企业药品生产过程中应用极为广泛,是企业进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的重要工具。

3.2教学案例与制药生产紧密结合

我们对国内一些统计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制药企业进行了调研,查阅了与制药企业统计技术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得了大量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比如,根据制药企业稳定性试验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产品的有效期;利用假设检验对工艺进行确认与验证;利用控制图对片剂生产过程中片重差异进行过程稳定性分析等。

对这些案例进行归纳整理,引入教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统计技术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统计技术的积极性。

3.3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

通过对制药企业调研,我们按照制药企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中生产控制和质量管理的需求,设置了以下9个项目实施统计技术的教学:

企业内控标准制订、确认与验证、生产控制、质量控制、产品放行、稳定性考察、偏差管理、供应商审核和年终质量回顾。[2] [3]

例如,在制药企业进行年度质量回顾的时候,可以用控制图和趋势分析来回顾“产品所用原辅料的所有变更”和“关键中间控制点及成品的检验结果”;用假设检验回顾“生产工艺或检验方法等的所有变更”;用回归分析回顾“稳定性考察的结果及任何不良趋势”;用排列图回顾“所有因质量原因造成的退货、投诉、召回及调查”和“与产品工艺或设备相关的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我们在年度质量回顾项目中设置以上几个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引入统计方法的学习。[4] [5]

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掌握统计技术的前提下,能够了解制药企业药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更能够体会到统计技术在药品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4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我们建立了统计技术实训室,安装了MINITAB软件。教师通过PPT课件,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入统计技术,讲解统计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运用MINITAB软件演示解决案例的具体过程,然后学生上机练习案例和相关的习题,复习巩固所学的统计技术知识。统计技术课程数据分析计算的工作量比较大,通过软件MINITAB对案例和习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统计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检验某产品的含氯量,根据经验已知含氯量服从正态分布N(60.2,0.122),现抽查新产品6次,数据如下: 60.04,60.63,60.67,60.66,60.70,60.71。试问这批产品含氯量有否变化?(α=0.05)。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知道这是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问题,由于总体的方差已知,所以应该使用Z检验法,然后就可以通过MINITAB软件进行分析。首先在软件中输入数据,然后通过菜单选择“均值单样本Z”对话框进行设置,如下图所示:

MINITAB软件计算结果如下:

学生通过输出结果中的P=0.000<α=0.05,运用P值法分析可知,应该拒绝原假设μ=60.2,说明该批产品的含氯量有极显著的变化,产品质量不能符合标准要求。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避免了假设检验复杂的数据计算过程,消除了学生运用临界值法进行统计推断的恐惧心理。学生需要做到的,一是知道用什么样的统计技术进行分析,二是能够对MINITAB软件输出结果进行正确的解读,对当前生产的状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3.5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本课程改革传统的统计技术课程以理论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注重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都以上机实践考核为主,以学生运用Minitab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作为考核重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统计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6]

4 课程改革的成效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我院统计技术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有了很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是通过课程改革,降低了理论难度,贴近了生产实际,学生对统计技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对统计技术的学习兴趣有了较大的提升。

三是学生统计技术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对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借助MINITAB软件分析和解决药品生产质量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制药企业的高度评价。

5 结语

作为药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将统计技术的教学跟制药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修改补充统计技术教学内容,引入与制药生产相关案例,运用Minitab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建立统计技术实训室和开设统计技术实训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统计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统计技术的效率,更好地跟企业对接,使学生进入企业以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迅速推广统计技术,提高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Z].2011.1.

[2]王春涛,唐静,陈伟.Minitab软件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执业药师,2012.11:42-46.

[3]何建立. 统计分析软件包MINITAB在制药企业实施药品GMP中的应用[J].质量春秋, 2011.12:46-51.

[4]朱存节,林娟. MINITAB软件在制药企业产品质量回顾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S3:19-21.

[5]孟春玲,王晓峰,孔莉.MINITAB在制药企业产品质量回顾中的应用[J].首都医药,2014.4(下):20-24.

[6]张靖. Minitab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5:58-59.

(编辑马海超)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Drug Quality Management

XU Ning, JI Haiying

(Shandong Drug And Food Vocational College, Weihai 26421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ontent and method applied by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GMP(2010)in the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carry out the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to practice, establish training rooms for statistical techniques, use MINITAB for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adopt the integrated mode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the qualit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rug production by using statistical techniques.

statistical techniques; quality management of drug production;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INITAB

2016-04-17

徐宁(1965-),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技术。

O213.1

A

1672-0601(2016)08-0056-04

猜你喜欢
制药药品软件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金桥(2022年5期)2022-08-24 01:41:16
禅宗软件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26
软件对对碰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8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48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精品(2015年9期)2015-01-23 01:36:01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