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欣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 台州 318020)
MOOCs给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杨欣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 台州 318020)
高职课堂“教、学、做”合一的特点,使得虚拟现实场景模拟技术、企业导师远程在线指导等高科技教学方法方式,在课堂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MOOCs的成功也让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融合变得更加生动,同时国外一些MOOCs平台产教融合的新做法也值得高职院校借鉴。本文结合国内外使用MOOCs平台的优秀案例,以期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产教合作、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新思路。
MOOCs;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MOOCs英文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字面意思为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中文音译为“慕课”。MOOCs发端于十多年前。2012年,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名校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一股MOOCs风潮,产生了被称为“三驾马车”的Coursera、Udacity、edX平台,这些平台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目前,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建设属于自己的MOOCs平台,但参与其中的院校基本都是本科以上的名校,例如常青藤高校、北京大学、东京大学等。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高职学生语言基础薄弱,大多数同学没有能力完成全英文的名校课程学习,即使是面向国内的中文课程(或提供中文字幕),高职的学生们对于本专业之外的课程也大多没有学习兴趣。从课程开设的角度来说,在高职进行授课的老师往往没有机会在MOOCs平台开设课程。那么,MOOCs与高职院校是没有关系的吗?其实不然。MOOCs的兴起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时期的高职院校产教合作带来了鲜活的案例。
截止到2015年3月,从MOOCs的“三驾马车”的统计数据(表1)中可以看出,一共有超过1700万人次在三个平台注册学习,来自各个国家的200多所大学的教师开设了总计超过1000门的各类课程。MOOCs之所以可以在短短三年内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归功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高度融合。
表1 美国三大慕课平台的基本情况
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第十八条中指出,“要提高信息化水平”,要求“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每天在优酷等视频网站有大量的涉及教学与生产的远程教学视频被上传,形成了庞大的网络资源库,各种信息技术和资源被教师们引入了高职课堂。然而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部分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对于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还有一些教师由于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问题而无法顺利将其运用到课堂上。
据全球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EDUCAUSE的调查显示,仅有2/3的大学教师拥有充分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针对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需要完善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制度,让教师转变观念,让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课堂,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真正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MOOCs不是现成的,而是在学习交互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的。首先,MOOCs作为一种生成性课程,其目标不是简单地将所有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课前,由教师将预先准备的学习材料以及按照知识点准备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供学生学习和参考。这些视频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目的是鼓励学习者在原有学习资源和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并形成新的学习资源和知识。课上,学生带着自学资料及没有弄清楚的问题来上课,这节约了理论教学的时间而充实了实操环节的时间。
这种随着MOOCs的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模式被称作“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运用的成功案例有很多,这是跟高职课堂的“教、学、做”合一的特点密不可分的。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一些有关下次课理论基础的资料,例如短视频、电子课件等,学生根据资料进行自学,然后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变换为指导者,并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而原本应该在课堂上进行的理论传授部分所占的时间,则转变为了学生亲自动手实操的时间,使得高职课堂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MOOCs的共享理念,使得教师不必自己动手制作本不太擅长的视频资料,同时由于电子课件是用于学生的课前自学,如何便于学生的理解而不是利于教师的讲授则成为教师的日常课题,潜移默化之中,教学理念也随之变化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然从一句口号变成了高职教师的追求。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MOOCs的分层混合教学模式,例如“课堂为主、线上为辅”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在线为主、线下为辅”的选修课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多层互动”的通识课教学模式等。多样化模式的提出是对MOOCs广受认可的冷思考,线上线下共存共生的模式构建了一个信息化教育生态圈,强调了传统课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也是不可替代的。
MOOCs网络平台的发展和兴盛,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把优秀的产教合作案例带入了我们的视野,高职院校可以善加利用以实现在智能化时代的校企优势互补,以及学生的精准就业。
3.1校企优势互补
MOOCs网络平台每天都由参与者产生出海量的数据,搭建MOOCs平台的专业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综合应用教育数据挖掘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大数据处理技术并进行分析,了解课程的参与人群及其学习兴趣、学习时间,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习需求。鉴于此,高职院校可以和相关的搭建在线学习平台的企业合作,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企业经过相关分析后提供给校方统计报告,帮助学校和任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策略,使校方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
另外,企业方也可以利用MOOCs寻求与高职教师的合作。对于培训体系尚不完善的中小企业来说,通常需要聘请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兼备的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进行员工培训。这其中会牵扯到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会耗费企业的资金、时间等成本,一些员工需要停工参加学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寻求和高职教师合作开发在线学习课程这一途径,可以帮助企业和教师解决以上问题。
MOOCs受众群体的不确定性,往往使课程的设计会出现学习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而针对特定人群的课程设计则没有这样的弊端。例如,校企合作开发针对试用期员工的在线培训课程,则可以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碎片化、情景化的学习方式使得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显著提高。MOOCs带给我们的新技术和新思路,使得我们的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员工培训与招聘等方面可以多角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2实现精准就业
2015年,国务院联合社会保障局分4批取消了211个职业资格认证,2016年伊始,61个职业资格认证又被取消,此类做法的初衷是要让广大劳动者不被各种职业资格认证所束缚,从而更好地施展创业创新的才能。同时,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未被取消的一些职业资格认证,企业对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评价不一,所以不论该毕业生是否持证,企业普遍会选择对新招录员工进行重新培训和认证上岗,这无形中造成了企业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美国的几大MOOCs平台的做法,可以为我们的职业资格认证及实现精准就业打开新的思路。Coursera、Udacity、edX都开设了企业的在线认证课程,例如,第三大MOOCs平台edX当中由Microsoft、AT&T、Google、Salesforce、Autodesk等知名企业开设的在线课程形成了被称作“纳米学位”(Nanodegree)的学习体系。对于全部课程均通过考核的学生,相应企业将提供实习乃至就业的机会。企业的岗位认证针对性更强,不同于职业资格认证,完成学习的学生可以很快胜任该企业相对应岗位的工作。另外,以实习和就业为目的的学习会使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也将得到空前的提高。企业的培训时间提前到了学生的学习阶段,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企业可以尽早地发现人才,大幅降低成本,实现精准招聘,学生们也可实现精准就业。
新领域、新名词的出现总会引得很多企业迅速开展“圈地运动”,先下手为强几乎是所有企业的一致看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MOOCs等也不例外。在苹果手机商店中搜索关键词“网络课堂”,相关的应用有1236种之多,以“慕课”为关键词搜索也有134个结果可供选择。然而通过细查各个手机的应用,不难发现所谓的网络课堂和慕课大多都是把传统课堂形成视频资料搬到网上,与老师的互动仅仅依靠留言板功能,老师是否回复、何时回复都无法得到保障,课堂作业等学习效果检查就更无从谈起了。高职院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也存在类似的问题。MOOCs的兴起使很多高职院校开始花大力气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乃至开发某校专属的课堂教学APP。各家院校各自为政,没有将MOOCs的共享精神发扬和继承,反而出现了投资竞赛、注册点击率评比等违背建设初衷的现象。同一地区高职院校的重复投资、资源浪费问题更是不言而喻。EDUCAUSE已经在2016教育信息化十大议题当中明确指出,各种涉及在线教育及课堂管理的应用和软件的整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集中力量办大事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优势和特点。好的高职教育资源需要开放和共享。每个地区的职业教育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应该彰显各自的特色并形成联盟,合力让本地区的高职在线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品牌。另外,经过实践检验的课堂管理软件应进行大力推广而不是一味地重复开发,同时帮助企业转变观念,从服务教育的高度寻找新的商机。例如,东京大学在Coursera上面提供的三门课程是付费课程,课程收入既可以用来完善课程质量,也可以为平台带来一定的收益。
MOOCs是信息技术、共享理念、公平教育、产教协力的集合体,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借鉴MOOCs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探索适合本地区高职院校的创新做法,让信息技术服务下的现代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1]Eden Dahlstrom, J. D. Walker, Charles Dziuban. ECAR.StudyofUndergraduateStudent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D]. Louisville,CO: EDUCAUSE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2013.
[2]李桂芳. MOOCs背景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构建[D], 2015.
[3]EDUCAUSE Review,Top10ITIssues2016:Divest,ReinvestandDifferentiatehttp://er.educause.edu/articles/2016/1/top-10-it-issues-2016.
[4]周统建. “慕课”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课程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应对策略[J]. 中国林业教育,2016 (2).
[5]日本文部科学省. 活用MOOC平台改善高等教育的相关调查研究[D]. 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itaku/1357548.htm, 2015.
(编辑赵欣宇)
The Enlightenment of MOOCs to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Xin
(Ta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zhou 318020,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un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lasses, enabl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irtual reality scene simulation technology, enterprise supervisors’ remote online guidance and some other technologies to be rapidly expanded in classes. The success of MOOCs also let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eaching become more vivid. And at the same time, some new approaches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of MOOCs platforms abroad also are worth learning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ing with domestic and foreign outstanding cases of using the MOOCs platforms,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eaching reform,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OC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6-04-16
杨欣(1984—),女。博士,讲师,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高职教学信息化、物流与信息技术。
G718.5
B
1672-0601(2016)08-00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