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2016-02-17 02:13:47郭运斌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期
关键词:电工中职信息技术

◆郭运斌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郭运斌

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现在中职教师必备的基本专业技能,对化解电工电子课程教学难点,直观演示电工理论推导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职;电工电子课程;仿真实验;信息技术

10.3969/j.issn.1671-489X.2016.01.028

1 前言

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电工课程教学的引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现代职业学校教学注入新鲜血液,焕发出勃勃生机。由于电工电子课程具有抽象性、推理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导致部分概念、理论难以被学生所理解、吸收。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形象化展示所学的基本电子基础知识、理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传递、演示教学信息,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局限性。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电工电子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环境下的丰富教学资源,利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演示,将原本枯燥、呆板的传统课堂转变为活泼、有趣、充满活力的有机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切实提高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 中职电工课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中职学校电工电子课程涉及的相关概念较多,相关的公式也比较复杂,并且各部分内容相互独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上边教师讲得是热火朝天,下面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尤其在讲解那些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时,听得学生犹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所教内容与其有效整合在一起,可将原先晦涩难懂、枯燥的电工专业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像、图片、视频动画等,将原来静态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立刻会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积极思考,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目标。

化解教学难点,强化知识理解在电工课程中有许多原理和概念通常比较抽象,需要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和本质,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一教学难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来实现。如在学习三极管放大电路时,学生对电流的分配及放大作用原理比较难以理解,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率。但如果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动画制作技术可以完美动态演示其变化过程,可以模拟以很小的电流输入至三极管中,而最后输出的电流量却是极大的,电流量通过三极管放大前后的对比及电流在回路中流动方向,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加深学生对三极管这一功能原理的理解[1]。那么,在接下来的课程讲解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理解得比较深刻,掌握得也比较牢固。可见,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为阐述那些抽象、晦涩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开辟新的途径,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方便课程教学,有效提高效率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中电工实训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如组装稳压电源实训课程就是一节很好的实践操作课,但是在教学中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因为现在的电子元器件都集成化、微小化了,有些电子元件过于微小,在介绍其基本作用与功能时,教师拿在手中讲解,远距离的学生根本看不清,令部分学生感到不满。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将这些元器件多角度拍照后保存上传,投影到大屏幕上,大大方便了讲解,学生的观察效果也十分满意。教师让学生根据大屏幕上的照片来找寻散件中的电子元件,使每个学生都有了锻炼和实训的机会,能够快速、高效地识别不同的电子元件。

再如,在实践操作焊接、安装和调试工艺时,如果由教师亲身演示操作,不但使远距离、外围的学生无法看清,而且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任务繁重,教学效果和效率都不理想。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操作过程拍下视频保存起来,然后在实训课堂的大屏幕上完整呈现出来,大大方便课程教学,提高了实训课程的教学效率,也能确保每个学生基本掌握这些工艺流程的含义及各个工艺的正确操作方法。教学效果明显得到增强,使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其他更有意义的课程内容。

仿真实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电工理论怎样与生产实践完美结合,是中职电工课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有助于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提前练兵。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一教学目标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有效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运用信息技术的虚拟技术,来完成电工电子课程相关的实验,借助于电子仿真软件,可以完美再现实验过程,有效促进课程教学的发展。教师可以边讲解基本电工知识,边通过仿真软件来演示逼真的实验过程,或者指导学生亲自参与到虚拟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加深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如在单管放大电路实验中,实验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搭建电路,并选择适宜参数的电子元件,还要让学生通过修改电子元件的参数来研究、分析、体验放大电路的失真状况,记录、测量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把相关参数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如果这些实验完全放到实际的环境中,往往会增大实验经费和大量精力的投入,而且很可能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部分实验无法完成。借助于电子仿真软件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只需要虚拟实验室就可以顺利完成一系列的实验任务,学生可以从仿真元件库中挑选合适的元件和实验仪器,迅速搭建仿真电路,逐项进行实验,而最后电子仿真仪器上呈现的实验数据则可以直接用于实验报告,进行电路理论分析研究。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促进电工课程的发展和完善。

活跃气氛,巩固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电工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完美地将微观、静态、抽象的事物转变为宏观、动态、直观的形象呈现出来,将原本难以理解、枯燥的电工电子理论有效转化为简单易懂、活泼有趣的知识概念,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焕发出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有了长足进步。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自由收集、整理、制作出独具个性的多媒体课件,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授课模式,使教师教得更有效、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深入[2],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了课程内容的理解,巩固了电工技术的掌握,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中职电工课程中的有效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和思想的束缚,使课程教学更具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有效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降低了学习难度,破解了教学难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电工专业素养,实现中职电工教学的最优化。

[1]罗靖宇,王丽.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电路教学的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3):45-47.

[2]曹艳莉,浅析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的课程整合[J].电子制作,2013(16):38-40.

G712

B

1671-489X(2016)01-0028-02

作者:郭运斌,章丘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250214)。

猜你喜欢
电工中职信息技术
《电工电气》征订
电器工业(2024年1期)2024-01-10 16:12:26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特变电工
能源(2019年9期)2019-12-06 09:33:00
特变电工
能源(2019年5期)2019-06-19 09:36:44
特变电工
能源(2019年12期)2019-02-11 07:11:42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