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瑶
四川蚕桑行业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区域优势,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下,四川蚕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目前蚕桑行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茧丝价格走低的问题。四川蚕桑行业要摆脱目前的发展困境,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促进四川蚕桑行业的转型升级,并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四川作为仅次于广西的全国第二大蚕区,现有桑园185万亩,是“东桑西移”的重要承接地,更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既有发展蚕桑产业的根基与条件,也具有发展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土地优势及劳动力优势。
但近年来,传统蚕业发展举步维艰。为此,四川蚕桑产业必须立足实际,借助“一带一路”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东风,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在转型阵痛中实现新的突破与健康可持续发展。
——规模化发展,提升户营规模和区域规模。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使传统蚕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缺乏生命力,要想在现代农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蚕桑产业也必须走规模化发展道路。
规模化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建立产品品牌、实现规模收益的重要手段,引导技术能手通过土地流转、代管、托管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渐取代淘汰零星种养殖户,因地制宜地发展龙头企业带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农户、家庭农场带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蚕桑产业的带头作用。
加快川中北、川南、攀西三大优势蚕区的转型升级发展,通过科技、资金、土地、劳动力的更加合理配置来实现区域规模的扩大,用规模要质量,用质量要效益,让蚕桑产业成为乌蒙山区和秦巴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成为平原地区农民居家就业的特色产业。
——集约化发展,提升要素投入回报效率。四川栽桑方式经历了从房前屋后、四边桑再到桑园的发展过程,饲养地点和方式也从人蚕共处、箔箔、草笼到专养蚕房、蚕台、方格蔟。显然,在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需求由量转质、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的进程中,传统粗放的蚕业发展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种养、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
在桑园管理中,要进一步将现代机械、优良品种、统防统消、好水好肥的思想贯穿其中,促进桑叶的量质同升;在饲养过程中,提升精细度,通过好桑好设施、好温好消毒等措施,在饲养的关键环节加大人力、资金、技术的投入,并充分掌握运用边际替代率递减的规律寻求要素的最佳投入比例,提高劳动生产率。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通过全过程控制实现蚕桑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产业的竞争力。
——多元化发展,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在国内外丝绸消费萎靡,生丝价格逐渐走低和养蚕成本逐渐走高的双重压力下,单一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亟待产业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桑树全身都是宝,桑叶可做茶,降三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桑枝粉碎后做底料可生产食用菌,拥有独特的风味,营养价值高;桑果可鲜食、可烘干、可榨汁、可酿酒、可做醋,都可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新奇特”和保健价值的追求。除了桑树可挖掘的产品本身,蚕农还可以通过间套作方式发展粮经复合,马铃薯、红薯、榨菜等都是适宜间作在桑园中的。此外,桑园林下养鸡、发展饲料桑都是现经对桑园多元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通过多元化发展,不断提升桑园的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让蚕农的收益提高,愿意而且能够留在桑园发展栽桑养蚕,稳固蚕桑行业发展的群众基础。
——机械化发展,提升科技贡献率。蚕桑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机械化程度低,特别是桑叶采摘,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但是,相比较于传统蚕桑业,现在已经有很多环节有所改变,普及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蚕台替代了以前的箔箔养,提升了蚕房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方格蔟替代了塑料折蔟,自动上蔟替代了人工捉蚕上蔟,节约劳动力的同时提升了蚕茧的质量;共育蚕替代了毛毛蚕,克服个人养小蚕存在的技术不过关的问题,保证了蚕的整齐度与健康性;仪评收茧逐渐替代了眼看手摸口喊价,以质论价倒逼蚕农不断提升蚕茧质量。另外,切桑机、伐条机、旋耕机、小蚕共育机、温湿度自动控制设备正在进入现代蚕农中。蚕桑行业不再是一个毫无科技含量的产业。
通过培育现代蚕农、蚕桑合作社、家庭农场才能进一步加大蚕业机械化推广,只有科技成为了核心竞争力,才能让蚕桑行业在现代农业中立足。
——信息化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蚕桑发展领域。探索将信息化引入到蚕桑发展的各个环节,利用短信、微信、手机报等方式向蚕农传递实时的技术、市场信息,建立蚕桑行业专家库,构建蚕农与专家互通平台,一个电话或者一条短信就能使蚕农在饲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
探索建立主要蚕区蚕农的基本资料信息库,将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仪评收茧等重要环节进行记载,跟踪蚕农饲养过程,为蚕农的生产布局进行量身定制,对蚕农提供精准的服务。
引导蚕农充分借助淘宝、网上直营、微信等多种方式,拓宽蚕桑产品的销售渠道,契合现代消费者的购买模式,提升市场占有率。
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因地制宜,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是如此,四川栽桑养蚕有数千年的历史,如今在全国的蚕区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一人两亩桑,脱贫奔小康”正好与现阶段的精准扶贫相结合,在“一带一路”的良好政策背景下,蚕桑行业应该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特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为四川“十三五”期间消除绝对贫困的重要抓手。
推进蚕桑产业现代化发展是一个多部门联合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的就是蚕桑系统的工作人员从思想上树立转型升级发展的理念,经得住转型的阵痛,行业主管部门要引导、促成政产学研的合作,注重产业基础研究与科学推广,为现代蚕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还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农业产业的成熟经验与模式,让蚕桑行业充满现代化气息,继续作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