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钊鹏 李金生 谢学义 陈小雅 邹祝艺 丁东胜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骨科,东莞市 523750)
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陈钊鹏 李金生 谢学义 陈小雅 邹祝艺 丁东胜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骨科,东莞市 523750)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8例,研究组采取空心加压螺钉术治疗,常规组采取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髋关节评分优12例,良11例,中3例,差2例,常规组髋关节评分优10例,良12例,中2例,差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607,P=0.504 4);研究组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5.2%(23/28)、愈合率为89.3%(25/2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3.6%(21/28)和71.4%(20/28),研究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1例,常规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结论 采取空心加压螺钉手术可有效提高股骨颈骨折愈合率,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术;双螺钉内固定术
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股创伤,是一种关节内骨折,通常会因血供不足而导致股骨头坏死,引起骨愈合不佳,不利于骨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生活质量[1]。为避免和减少股骨颈骨不愈合情况的发生,须尽早对骨折进行有效复位,及时进行稳妥内固定,以恢复股骨头局部血供[2]。空心加压螺钉广泛应用在股骨颈骨折中并取得良好效果。笔者对56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空心加压螺钉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8例。研究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27~61岁,平均(48.1±5.3)岁;根据Garden分型:6例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4例Ⅳ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创伤21例、高处坠落5例、其他2例。常规组:男19例,女9例,年龄28~63岁,平均(50.2±4.4)岁;根据Garden分型:5例Ⅰ型、9例Ⅱ型、11例Ⅲ型、3例Ⅳ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创伤23例、高处坠落4例、其他1例。两组受伤到入院手术时间均在1~5 d,平均(3.3±1.2)d。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病情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在术前先对所有患者进行胫骨结节牵引2~3 d。两组患者手术均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行平卧体位。将患者妥善置于牵引床,让患肢固定在外展30°、内旋约15°位置上,均通过X线引导复位。复位质量应用Garden复位指数评价,具体标准为:正位 X 线片上骨小梁角度150°~175°,侧位片则在175°~185°,同时保证移位在20%以下,表示可接受。
1.2.2 常规组 采取传统双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1.2.3 研究组 采取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操作为:术前进行骨盆X线检查,准确设计钉位,同时测量进针点与大粗隆顶点的间距及钉位与股骨干间夹角,如未出现移位,则可放于牵引床;如有移位,则应进行外展位牵引,并逐步内收内旋下肢实施复位。闭合复位难度大的患者,可采用经皮克氏针辅助复位,在C臂和X线引导下进行准确复位。然后,利用微创空心加压螺钉进行内固定,在股骨大粗隆下约3 cm处,经皮选择合适颈干角与前颈角往股骨颈方向缓缓置入1枚2 mm导针,再在X线透视下确保导针位置完美后,采取相同方法与其平行置入另外2枚导针,使这3枚导针尽量平行,且构成等腰三角形布置。然后,沿各个导针将皮肤切开约1 cm,再在套筒的防护下应用空心钻进行钻孔丝锥攻丝,到股骨关节面约50 mm之下,选用7.3 mm空心加压螺钉3枚经导针置入,并妥善固定,要特别注意均匀施力,在置入完螺钉后,才可进行加压,但不得过紧,先对下侧偏前向施压,再对下侧偏后向加压,最后才对上方进行施压,固定后对患者髋关节进行被动性活动,如无任何异常,则在X线透视正侧位良好后妥善取出导针,逐层缝合切口。
1.2.4 术后处置 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措施,并进行早期康复运动锻炼。另外,在术后要让患肢穿上防旋“丁”字鞋约4周,并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肌肉早期锻炼,指导其练习患肢的膝、髋关节屈伸活动。在2周后借助双拐下地活动,但不得进行负重活动。在复查X线片证实骨折完全愈合后可放弃拄拐行走。待骨性全部愈合后,可将内固定妥善取出。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36个月,采取Harris评测表来评估患者最后随访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9],具体分为:①优: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后踝及踝关节形态无异常,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X线显示骨折愈合良好,距骨体无坏死、塌陷等情况。②良: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后踝存在轻微外翻和内翻情况,踝关节伸屈功能受限在10°以下;X线示骨折愈合良好,距骨体无坏死、塌陷不明显,有轻度踝关节或距下关节炎 。③中:足踝部偶有疼痛感,日常生活受影响不明显,后跟部存在外翻或外翻畸形,踝关节伸屈功能受限在30°以下。④差: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得到明显改善,X线示骨折延期愈合,距骨体出现明显坏死、塌陷,存在中度踝关节或距下关节炎。再根据X线影像资料来评价愈合效果,同时通过随访了解两组股骨坏死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愈合率比较 研究组髋关节评分的优良率为85.2%(23/28)、愈合率为89.3%(25/2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3.6%(21/28)和71.4%(20/28),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607,P=0.044);研究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常规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愈合率对比 [n(%)]
2.2 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研究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1例,发生率为3.6%;常规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发生率为10.7%,研究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269,P=0.014)。
股骨颈骨折常见的股创伤易发生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因患者机体恢复能力、血供不佳,以及股骨颈骨折位的特殊性,局部血供和解剖结构相对复杂,术后发生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概率较高[3]。术后骨折不愈合率在20%以上,而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在40%以上[4,5]。保守治疗的效果不甚理想,手术治疗主要是内固定术和关节置换术,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以确保获得最佳手术效果。
3.1 注意事项 临床上,股骨颈骨折后有效复位和妥善的内固定是确保股骨头良好预后的关键[6]。所以,在发生股骨颈骨折后特别要做好残存血供的保护及局部血供的再建,确保股骨头获得良好血供,这在早期治疗及预后中有着重要作用。应积极做好术前工作,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采取内固定术有一定的临床适应证,通常骨折后移位较大、时间在3周以上及GardenⅣ型患者一般不宜采取内固定术治疗[7,8]。原因是股骨头局部缺血较为严重,而血供重建存在较大难度,会显著影响到内固定的强度和质量,这也会导致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增高。
3.2 操作要点 临床研究表明[9],具有上述症状表现的患者一般不采取内固定术治疗,多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有效保护好软组织和骨折位局部血供,其基于生物学内固定的新型内固定术,除能准确掌握适应证之外,还可准确掌握该项技术的优缺点,有助于保证手术的成功性。空心加压螺钉的内固定术,具有操作便捷、微创伤、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等特点。术后,通常要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预防下肢肌肉挛缩,可进行髋关节的被动活动,促进其功能恢复,也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要强调的是,在术中应特别注意导针进针点和方向。本研究是在大粗隆下3 cm除作为第1根导针的进针点,同时入针方向和股骨颈轴线、前倾角保持一致,之后在该点上、下约1 cm处以115°左右和145°左右角度置入其余2枚导针,以有效克服骨折形成的张力和剪力。且3根导针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可有效避免旋转问题。
本研究中,研究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5.2%,骨折愈合率达到89.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6%和71.4%,且研究组股骨头坏死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由此可见,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促进骨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1] 史福全.65例闭合整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53, 157.
[2] 朱小兵,唐志新,黄永辉.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2X):149.
[3] 赵志钢,郭庆宝,郝佳杰,等.可控加压空心螺钉在距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13例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4):2112.
[4] 任延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7):195-196,199.
[5] 罗加龙,王 艇,徐 辉,等.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7):1644-1645.
[6] 马信龙,马剑雄,杨 阳,等.不同内固定器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1):1003-1007.
[7] 卢华定,董云旭,温小粤,等.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1,24(4):315-318.
[8] 金敬尧.Herbert钉在股骨颈骨折当中的应用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2.
[9] Parker MJ.The management of intracapsular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femur[J].J Bone Joint Surg Br,2000,82(7):937-941.
陈钊鹏(1980~),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创伤骨科。
R 683.421
B
1673-6575(2016)02-0274-03
10.11864/j.issn.1673.2016.02.45
2015-11-19
2016-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