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缐秀丽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杨官林镇豆各庄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初探
◆缐秀丽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杨官林镇豆各庄小学)
围绕新课程初小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新,从而优化阅读教学。第一,彻底摒弃“灌入式”教学方法,重视培养中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抓好“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第三,认清启发式这种教学指导思想,精心设计一两个中心提问,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结构。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方法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衡量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根据笔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大胆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在此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当今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形成了一种对教师依赖的习惯,教师带着他们阅读,他们便一讲就懂;可是如果拿一篇文章给学生自己阅读,他们便不知道怎么样去读。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稳固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言功能发展和语文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彻底摒弃“灌入式”陈旧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小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1.要从“人的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意义。培养这种习惯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现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求理解,自己品悟,这才能谈得上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此外,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同他的行为动机、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就能够充分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自能读书习惯的培养。
2.要确立阅读教学常规,规范学生阅读行为。建立阅读教学常规就是要制约学生的阅读行为,使正确的阅读行为得到重复练习,得到强化,趋于稳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因而教师应长期坚持这些阅读教学常规,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实践。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抓好“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整体”是指一篇完整的文章,“部分”是指构成一篇文章的词、句、段。从文章的结构来看,词、句、段是服务于整篇文章的需要而从属于文章的;从阅读的目的来看,人们是为了理解整篇文章的需要而去理解词、句、段的。教师在教学一篇文章时,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中关于整体与部分统一的原理,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学生阅读课文时往往首先想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而不是想知道文章可分成几部分。这跟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关。
1.要通过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只有把作者的思路弄清楚了,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要从作者的思路入手,弄请作者运用了那些主要材料,初步了解作者有些什么表达的意图。
2.要通过阅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每篇文章都可以说是作者情感的结晶,无论它是以抒情为主,还是以写景或者叙事为主,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力量。
3.要通过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框架。框架是文章思想内容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把握住文章的框架就可以说是从整体上把握住了文章的基本面貌。阅读理解一篇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于是,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因而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