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汉语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6-02-16 10:28徐永亮
关键词:孔子学院喀麦隆

徐永亮

(浙江师范大学 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



喀麦隆汉语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徐永亮

(浙江师范大学 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喀麦隆的汉语推广工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喀麦隆的汉语推广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是在人才支撑、教材及教学设备方面面临挑战。因此,深化喀麦隆汉语推广需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配置,开发本土化教材并且加强孔子学院的社会网络资源整合。

关键词:喀麦隆;汉语推广;孔子学院

一、喀麦隆汉语推广的历史与现状

喀麦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其官方语言为法语和英语。虽然早在1971年就已经与中国建交,但是汉语教学在喀麦隆却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基于中国教育部和喀麦隆高教部的合作协议,“喀麦隆汉语培训中心”于1996年在雅温得第二大学(University of Yaoundé II)下属的喀麦隆国际关系学院(IRIC,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Institute of Cameroon)正式成立并开始汉语教学,中方对口合作单位是浙江师范大学。1998年,IRIC的法语教师Zang Atangana Pauline女士赴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汉语学习,回国后成为喀麦隆第一位本土汉语教师。

然而,喀麦隆的汉语教学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则是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后。2007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喀期间与保罗·比亚总统就设立孔子学院达成共识;同年11月,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雅二大孔院)揭牌,由浙江师范大学与雅温得第二大学合作共建,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2008年,雅二大孔院在马鲁阿大学高等师范学院(ENS, University of Maroua)设立汉语师范专业,开始培养本土汉语教师。截止2015年4月,累计已培养中学汉语教师147人(其中50人已经被中教部分配到各地中学承担汉语教学工作)。目前,雅二大孔院在喀麦隆已经建立20个教学点,2015年孔院当年各类注册汉语学习者人数总计达9 470人,当年HSK、YCT及HSKK考试参考人数总计达1 294人。在岗师资方面,目前喀麦隆国家汉办公派教师有10人,志愿者33人及本土汉语教师3人。在中学,汉语已经成为初中毕业会考科目;有300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了2014年6月喀麦隆中教部组织的首次汉语统考。

二、喀麦隆汉语推广的主要特点

(一)一院多点,注重全面推进

雅二大孔院是喀麦隆唯一的一所孔子学院。可以说,喀麦隆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主要得益于孔子学院的大力推动。20世纪90年代,喀麦隆汉语培训中心的设立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为了促进中喀官方交流及培养高级人才的语言需要,面向普通高校、中小学乃至社会的汉语教学相对有限。因而,在一段时间内,汉语教学规模无法迅速扩大,直到孔子学院的成立才真正为喀麦隆的本土汉语师资培养和汉语推广与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在“一院多点”[1-2]思路的指导下,汉语教学没有拘泥于首都雅温得和经济首都杜阿拉的社会培训,而是采用“自上而下”战略与喀高教部、中教部及当地大学和中小学积极展开直接合作,先后在雅温得第一大学、雅温得第二大学、布埃亚大学、几内亚湾大学、高等商业管理大学、非洲信息学院等设立学分课程或必修课程;在Bilingue Saint Andre双语学校、La Gaiete国际学校、Lucky Kids及Les Degourdis等著名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推广工作直接“切入”其教育机构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目前还有多家大学和中小学与孔子学院协商,希望开设汉语专业及课程。

(二)突出重点,注重内涵发展

随着汉语教学点在全国各地的广泛设立和汉语教学规模总量的不断扩大,喀麦隆汉语推广工作一直注重把汉语教学纳入到当地的国民教育序列。早在2008年,雅二大孔院就与喀极北大区马鲁阿大学展开深度合作,设立了三年制的汉语师范专业,至今已培养毕业生180名,毕业生被中教部以国家公务员身份派遣到中学教授汉语。2014年,通过与马鲁阿大学高等师范学院和高教部合作,增设师范专业高级资格证书阶段的培养工作,开始5年制硕士文凭阶段的招生。目前,师范专业本科阶段在读生84名,硕士阶段14名。此外,2014年与马鲁阿大学文学院合作开设了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汉语专业人才,首批招收学生48名,学生完成学业将获得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往届、应届汉语师范专业毕业生及在职中学本土汉语教师攻读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人数两年总计89人。2015年,通过与马鲁阿大学协商,3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毕业回喀学生被招聘为马鲁阿大学正式编制教师,和中方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工作。2015年,在孔子学院及中方合作院校共同努力下,马鲁阿大学汉语师范专业成为首批所在国合作院校与国家汉办共建的师范专业;国家汉办将专门出资支持为本专业设立若干名“核心教师”岗位,以推动马鲁阿大学设立更多正式的本土汉语教师岗位。再加上汉语专业毕业生良好的就业趋势,因此可以说汉语师范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立,使喀麦隆社会从事以汉语为工作方式和内容的人越来越多,对汉语推广工作产生了长远的影响,[3]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也奠定了喀麦隆的汉语推广和教学进入可持续发展良性轨道的社会基础。

(三)融入当地,注重资源整合

汉语推广工作长远、深入发展的重要一步在于“本土化”,只有凝聚了当地社会的各种力量和资源才能把汉语推广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在2014年12月第九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就着重强调,孔子学院要融入所在国文化,实现本土化。除了直接与当地教育部门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以外,喀麦隆的汉语推广工作与当地其它社会机构及中资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机构和团体开设汉语特色培训班。如与罗杰·米拉基金会合作开设青少年足球球员汉语培训班、与喀麦隆中国武术协会合作开设汉语及武术培训班、与喀麦隆选美协会合作开设选美小姐汉语培训班、与喀麦隆记者协会、非洲第一银行及政府部门合作开设系列汉语培训班等。其次,与驻喀中资企业积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华为、中铁五局、中化国际、华山国际及山西建工等企业设立汉语教学实训基地,同时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专、兼职工作机会。再次,分别通过与喀东部大区BERTUOA孔子基金会、南部大区SANGMELIMA运动学院合作成立当地主导的区域性汉语推广联络点。最后,在大学的校园广播、当地电视频道CANAL 2投放汉语学习专栏节目。外交部长王毅2015年1月视察雅二大孔院期间曾与雅二大校长一同为校园广播汉语专栏的开播揭幕。孔子学院在教学与文化资源配置过程中所形成的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共同构成孔子学院社会关系网络。[4]与当地社会机构和团体的积极互动,为汉语及中国文化的推广创造了广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提升了社会影响力,也使汉语推广工作形成了有效合力,从而加速了汉语推广工作的本土化进程。

三、喀麦隆汉语推广的困难与挑战

(一)规模发展——深化发展与人才支撑的矛盾日渐显现

喀麦隆在非洲属于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也缺少汉语及中国文化教学与研究的底蕴;如前文所述,其汉语教学是在孔子学院的主导下发展壮大的,这与许多欧美国家大学本身就有汉语专业及中国研究形成强烈反差。随着汉语教学点在喀各个大区的设立、汉语学习人数的迅速增长及教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师资及人才支撑问题开始出现。其一,虽然汉语师范专业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能基本满足当地中、小学汉语学习的需求和教师资格方面的要求,但是对于高等院校汉语专业及学分课程而言其资格和水平还不能满足要求。尽管2015年马鲁阿大学设置了3个汉语教席,但与目前的汉语教学总量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喀麦隆汉语推广仍然依赖中方派遣师资。其二,目前在喀汉语推广已经形成了南部杜阿拉、中部雅温得及极北部专注于汉语专业教学的马鲁阿三大教学基地,围绕三大基地的“卫星”教学点已达到15个,这给师资配备、人员管理带来了巨大负荷;同时,中方教师规模也已接近瓶颈。其三,汉语本科学历专业及研究生学历阶段的设立对教师的学历和资历形成挑战。显然,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师资队伍面临巨大压力。

(二)培养口径——优化教学与本土化教材短缺形成矛盾

喀麦隆汉语推广的教材需求从培养口径方面可以区分为四个大类:汉语专业类(针对师范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通识类(针对大学学分课程、必修课及选修课)、社会培训类(针对社会培训班)和中小学汉语教材。到目前,在喀麦隆还没有任何一种本土化的教材。各类课程使用的均是中方教材和自编教材,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难度上,或者知识体系上,其契合度离培养目的还有相当距离。比如,对于汉语师范专业,囿于教材条件所限,实践中各门专业课程的教材从横向和纵向上都很难形成相互贯通的体系和语言知识互补。另外,在语言方面,虽然喀麦隆是双语国家,但是其10个大区中只有2个大区是英语语系;而目前的教材还是以英语版为主,法语版的教材凤毛麟角。教材问题不仅给教师造成压力,对于不同口径的汉语教学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设备匮乏——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难实现

目前18个汉语教学点当中,总共只有一间语音教室(中国政府早期赠送),其余全部是普通教室,极个别教室配有音响及电视。以马鲁阿汉语教学基地为例,该教学点承担了喀麦隆所有本土师资及汉语言本科、硕士阶段的培养,其6间教室均为普通教室,没有任何电教设备。听力课上教师使用的是从中国带来的移动扩音设备,其它课程基本完全采用“水泥黑板+粉笔”的形式授课。由于经济条件滞后,学生基本没有电脑,也没有课本;课堂上,都是抄黑板、记笔记,更不用提利用多媒体或者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了,学生完全没有条件在课外进行听力和语音的学习。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汉语教学的进度和效率。随着教学规模的继续增长,教学设施和场所也将日益捉襟见肘。

四、困境与挑战的应对和化解策略

(一)职能归位——优化师资配置和师资队伍结构

在喀麦隆,孔子学院是汉语推广工作的“引擎”,应当在在汉语教学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在汉语学习“热起来”以后,孔子学院的职能需要重新定位,毕竟中方派遣师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首先应将中方师资优先配置在核心的教学点和教学岗位,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工作,则主要由本土汉语教师来承担;对于教学效益较低的教学点应当进行重新整合,以节约中方师资。其次,扩大中方公派教师、专职教师和艺术专业教师数量,逐步减少志愿者教师数量。相对而言,志愿者教师流动性太强,给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带来挑战。这也是喀麦隆汉语师资队伍学历、职称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随着汉语教学层次的不断提高、文化推广活动的深化和管理负荷的增加,汉语推广工作越来越需要一支富有教学和管理经验,并且具有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当然,对于部分较低层次的汉语教学和社会培训教学,则应当以本土教师为主。孔子学院可与教育部门合作,逐步建立汉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促使合格的社会培训人员走上专职的汉语教学岗位或者兼职的汉语教学岗位。总之,汉语推广工作需要把“昂贵”的中方师资队伍建好、用好,逐步引导,最终形成“本土人士利用本土资源进行汉语教学”的良好局面。

(二)开发教材——满足汉语教学四个序列的需要

在中国出版的教材无法满足当地汉语教学需要的情况下,孔子学院应积极总结和研究四个序列汉语教学的实际需求,成为喀麦隆本土化教材的研发中心。孔子学院的职能定位不是进行单项的语言和文化推广,而是促进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对话和交流。[5]因此,孔子学院也需要不断增强其“软实力”,而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把师资全部配置在汉语教学第一线,进行简单而重复的基础教学工作。据2012年的一项调查,当地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标准化得分仅有56.4,主要是因为教材对当地学生来说实用性和趣味性不强。[6]孔子学院应当成为当地文化、教育的研究中心,并结合研究孵化包含当地文化元素且为当地汉语学习者喜闻乐见的系列教材。只有使教材的内容、形式和难度适合四个教学序列的需要,才能说汉语教学基本实现了本土化。

(三)塑造品牌——统筹各类资源以改善教学条件

作为喀麦隆全国唯一的汉语推广机构,雅二大孔院是汉语学习的唯一“窗口”,因此具备统筹中喀两国各类相关资源的条件机遇。当然,孔子学院首先需要塑造品牌,把自己打造成一张出色的“中国名片”和促进中喀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于当地社会,孔子学院目前正处于品牌的成长期,吸引受众,增强品牌的感染力是本阶段的主要任务。[7]孔子学院唯有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获得除国家汉办资金支持外中国国内相关部门和院校、当地中资机构以及喀麦隆政府和机构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从而为改善教学条件统筹更多资金。值得注意的是,对双方合作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定位是统筹各方力量的前提。喀方合作院校在投入上过分依赖中方,甚或认为孔院是免费的汉语学习场所,这种做法和观念将使汉语推广工作的力度和效度降低。孔子学院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的完善将直接影响汉语教学资源的配置。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研究与协商,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建设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徐丽华.非洲孔子学院: 检视、问题与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6):52-56.

[2]张笑贞.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一院多点模式探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6):57-60.

[3]徐永亮.非洲孔子学院汉语言专业点的建设与发展——以喀麦隆雅二大孔院马鲁阿汉语专业点为例[J].孔子学院发展研究,2014(1):45-50.

[4]宁继呜,孔梓.社会资源的聚集与扩散——关于孔子学院社会功能的分析[J].理论学刊,2012(12):76-80.

[5]周璐铭.从文化战略的角度看孔子学院的定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36-140.

[6]高航.喀麦隆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7]赖祯黎.孔子学院成长期品牌塑造策略[J].青年记者,2012(10):63-64.

(责任编辑傅新忠)

Popularizing Chinese in Cameroon: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Solutions

XU Yongliang

(XingzhiCollege,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

Abstract: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Cameroon started in the 1990’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Yaoundé II,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has been accelerated while facing challenges in teaching forc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facilities. To optimize Chine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ameroon, the institute needs to employ more expertise instructors and make a good use of them, localize the textbooks and coordinate the social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Cameroon; popularizing Chinese; Confucius Institute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35(2016)02-0097-04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的战略布局与运行机制研究”(15JZD003)

作者简介:徐永亮(1978-),男,陕西渭南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收稿日期:2015-11-27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喀麦隆
跃马“小非洲”
喀麦隆牧场引进法国品种奶牛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国的分析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
2014年2月喀麦隆中粒种咖啡出口减少到194 t
意识形态下的新闻图式:英国主流媒体对孔子学院的“选择性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