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波
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三中学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刘春波
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三中学
面对传统初中课堂教学中问题愈演愈烈的现状,生活化教学的引入无疑为其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本文主要围绕初中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以求为初中课堂教学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生活化 初中传统必要性 具体应用
本文所探究的“初中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针对了当下在初中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忽视学生精神世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度强调学生成绩;教学环节单一枯燥。本文的探究旨在唤醒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通过引入生活化教学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体验生活的真谛。
1.现行课堂教学的缺陷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板书、课本定天下”。大部分教师只是围绕课本理论知识,简要结合实验进行教学。很多学生反应:不能与教师进行眼神上和语言上的沟通。长久下来,这种枯燥、单一的授课方式就会让学生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肤浅,不能吃透知识,严重影响教学的效率。教师不与学生沟通,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不高,吸收的知识量也就参差不齐。但是迫于升学的压力,只会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语文知识。然后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影响了初中课堂的整体教学进度。而这种现行课堂教学的缺陷影响下的初中教学质量已经无法保证。这就直接告诫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初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一种最佳的结合方式,充分挖掘书本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然后将生活引入课堂或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高效掌握知识。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想和内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生活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从死板的教科书式的讲解活动中解脱出来,学生的学习将更加灵活,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所以说,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很大意义。
1.初中生心理、思维特征
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3、14、15岁左右,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认知开始不断的丰富。他们会根据教学的要求比较稳定的去探索知识,并且找寻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当然,随着时间的增加和知识经验的增长,他们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发声的欲望会更加明显。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喜欢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收获,更乐意通过争辩、讨论表明自身的观点,他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参加到社会性的活动中去,渴望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一时期中,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更加明显,对社会新闻事件,国内外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也比较关心。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等也已经初步形成。
2.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量的生活经验
初中生在步入初中校门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量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科知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一些现象就直接与学科知识相关:蜜蜂蜂房其实就是数学中的六角柱状体;冬天,猫蜷缩成球形是引文球形使得身体的表面积最小;水蒸气的蒸发;摩擦起电等。这些都为初中课堂教学引入生活化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先以具体的数学学科为例,分析如下如下:
在生活中学生肯定会接触过以下问题:银行存款利息计算;楼房的楼间距;当我们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时,我们至少需要多少个钉子;排队看人齐了没有,为什么要看第一个人有没有当住后面的人;这些都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教师可以将这些生活现象与数学概念教学活动相结合,向学生讲解两个点确定一条直线等知识。只要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初中生在生活中所具备的经验就会成为沟通自身与数学知识的桥梁。也正是初中生所具备的这些生活经验为初中数学引入生活化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
1.遵循初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相关原则
初中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应遵循渗透性、全面性、生活性原则。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将生活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以生活为中心,特别要以学生的现实情况为参考点。渗透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使学生的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全面性原则就是指教师既需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又需要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结合生活问题,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初中课堂生活化教学应该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把负责的枯燥的学科知识转变为具体的情境,并且让学生参与到情境的模拟当中。同样以数学学科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上述例题中出现的甲、乙工人,从而深刻的体会到情境中蕴含的数学知识,通过模拟情境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收获共赢的喜悦,发展学生的社交意识和社交能力。
例如在数学例题“某商店运进120台空调准备销售,由于开展了促销活动,每天比原计划多售出4台,结果提前5天完成销售任务,原计划每天销售多少台?”中主要考察的就是初中生通过列出方程式来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需要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情境,让几位同学充当销售员,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情境的模拟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参演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引导学生动手,拉近生活与学生之间距离
如何挖掘生活中的学习素材,让学科知识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是生活化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提出现阶段的初中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本着“从生活走向知识,从知识走向社会”的原则,在初中阶段尝试用常见的生活物品做实验。如在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将平面图形立体化的数学问题,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A4纸画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进行折叠,从而增强学生的推理能力。这种通过实际动手的学习方式与凭空想象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生可以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增加知识。而教师又能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开展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生活
笔者认为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除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之外,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将学习活动还原到生活当中,并在参加课外活动的同时缓解紧绷的情绪,让学生学会劳逸结合,不盲目的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最终目的,而是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参加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总而言之,初中课堂教学引入生活化教学存在必要性与可能性。而在对生活化教学探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会对教师原本的教学观念形成冲击。而在冲击之下的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会变得丰富起来。引入生活化教学不但会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还会提升整体教学的质量。但是如何将生活化教学继续推广下去,如何充分发挥生活的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1]汤国忠.让生活化的内容走进初中课堂[J].新课程研究,2011,(09).
[2]骆建华.生活化教学,让初中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学习,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