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习能力贫困学生心理问题与舒解路径

2016-02-16 04:50赵婷
职教通讯 2016年14期
关键词:音乐疗法贫困学生心理问题

赵婷



中职学习能力贫困学生心理问题与舒解路径

赵婷

摘要: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不高,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直接对教学成效产生负面影响。通过现状调查,以阿玛蒂亚·森的“能力贫困”理论为依据,对中职学生学习能力贫困现状进行分类及归因,在中职学校学习能力贫困生援助过程中,可以基于音乐疗法采取观察、诊断、配对、治疗的四步援助途径,为中职学校实现提高教学成效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生;学习能力;贫困学生;心理问题;音乐疗法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我国2025工业强国梦想的迫切要求。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功能也在发生变化,正逐渐由就业导向性向基础性作用转变,在教育过程中也更多的提倡“系统培养、多样成长”。然而,一直困扰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生源问题,目前并没有得以妥善解决。现实情况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深入了解这类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是指导中职学校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

一、学习能力贫困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文中所提到的学习能力贫困生,即指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个人“能力贫困”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及创新能力、学习成绩底下、职业目标模糊等现象。笔者以长沙一所中职学校二年级同类专业的四个班级(共200人)作为被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6份,有效问卷190份。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发现,中职学生学习能力贫困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一)认知意识欠缺

认知理论学说认为,人原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对其后续学习的内容具有一定同化或者顺应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那么,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方便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新知识学习的速度和效果。反之,也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针对学生认知能力,问卷中设计了“你认为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的问题。结果显示,66%的学生选择“基础太差”;13%的学生选择“教师讲课水平”;8%的学生选择“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剩下的学生则选择了“学校风气不好”等其他原因。通过调查可以看相出,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从高到低分别为:基础太差、教师讲课水平、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不高以及学校风气差。对于中职学校里部分学习能力贫困生来说,由于小学、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较差,原本的学业成绩就不理想,进入中职学校后,学校较为自由地学习环境,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得这一部分学生更加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不能理解掌握,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也就成了必然。

(二)实践意识薄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往往着重强调学生技能培养,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学习能力贫困生来说,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欠缺,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组织策划、执行实施等能力的欠缺,这直接影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实践能力不强。问卷中学生“对自身实践能力评价”结果证实了这一点,8%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34%的学生认为,自己实践能力一般;30%的学生选择了不置可否;2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较差;7%的学生则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非常差。

(三)创新意识匮乏

中职学生学习能力贫困,还体现在学习、实践中表现出创新意识匮乏。调查中,只有17%的学生选择喜欢自己所学专业;20%的学生选择针对学习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因而,被动地学习态度以及效率低下地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只能笼统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懂得如何深入理解、灵活运用知识,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寻找新的解决办法。这种创新意识的匮乏,也使得他们缺乏市场竞争力,只能作为工厂生产线上最普通的操作员,失去创造更大生产价值的机会。

(四)自主意识淡薄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问卷中设计了“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的问题。20%的学生选择“从不学习”;45%的学生选择“课下学习1小时”;25%的学生选择了“课下学习1~2小时”;6%的学生选择“学习2~3小时”;3%的学生则选择“课下学习3小时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其原因在于,中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任务重、管理严,每天忙忙碌碌,但到了中职学校后,由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各种压力的降低,加上课余时间比较多,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较多,他们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交朋友和玩游戏上,甚至有的学生完全沉溺在网络世界中。这是中职学生学习能力贫困的另一大特点,正是因为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强,学习生活习惯于听从学校、教师的要求,被动的接受,所以,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很容易迷失自我,放松对自己的管理。

二、学习能力贫困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一)主体因素

1.健康的心理状态。当学习个体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时,面对自身和环境中的各种不足,能够正确引导自己。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自身能力(智力、记忆力或者理解力等)并不是很优秀,学习起来比别人要吃力很多,面对这种不可控的因素时,他没有自卑妥协;其他同学的不理解甚至是嘲笑,他能正确面对,不会因此而生气、愤怒,而是选择积极的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去学习,弥补不足。这样的学生肯定是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而那些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的同学,引起自身习得性无助现象的产生,这类消极情绪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导致上课没有积极性、不爱听讲、不思考等各类学业问题,学习能力贫困现象由此产生。

2.学习个体的努力程度。学习能力贫困现象的产生,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有着必然联系。对于学业,没有敬畏之心,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听讲、课后不消化,是不能将知识吸收的;知识不实践、不提炼,是不能将其纳为己有的。只有目标明确、有计划有行动、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二)环境因素

从社会环境来看,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变化,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信息和获取渠道的开放,让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成长过程中要面临更大地诱惑。当前,各种社交网络(QQ、微信等)、娱乐活动(网络游戏等)的盛行,对充满好奇心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不可抗拒的,他们急于参与其中、不能自拔,荒废学业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从家庭环境来看,现在的零零后大多为独生子女,一个孩子有两代人疼,是所有长辈们的“心头肉”,所以,孩子被溺爱是常态。他们从小就在温室里成长,缺乏在艰苦环境里磨炼,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立自强意识不强,遇到困难习惯逃避。另外,中职学校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因为父母要忙着赚钱,很多孩子是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除了溺爱之外,对于孩子学习的指导更是谈不上,从小家庭所给予的学习环境几乎为零。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养成不爱学习、不能持之以恒的习惯,最后成为学习能力贫困生。

(三)功能因素

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是中职学生学习能力贫困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中职学校大多采取了“校企合作”“订单式教学”,强调学生掌握技能,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忽略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内在的修炼是空洞的,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更没有思考创新的能力,毕业后只能做企业流水线上的生产工。而中职学校里的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成绩好的、表现好的就偏爱,学习能力差的就置之不理;不注重改善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学环节、手段单一,课堂缺乏生趣没有吸引力。此类种种现象,让青春期的孩子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更使得那些原本基础就薄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不爱上课甚至逃课。

三、学习能力贫困心理问题的缓解路径

音乐疗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利用音乐在学生生理、心理以及情感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心理治疗理论,让被治疗者在音乐的体验和刺激中,实现其心理障碍的清除与恢复,使学生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音乐疗法在使用过程中要求实施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被治疗对象的情况有深入了解,能根据治疗对象的不同特点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实现治疗对象身心状态的转换。

中职学生年龄大多十五六岁,正处于其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事情的敏感程度较高,稍微不慎就会导致他们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影响其学习。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贫困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于教师和同学的双重压力,认为他们看不起自己,所以,在援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好方法,避免出现相反的效果。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学习能力贫困生援助过程中,可以采取观察、诊断、配对、治疗的“音乐治疗四步法”。

(一)观察

新生入学之后,由于对学校环境不熟悉,其个性会暂时被收敛,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会小心翼翼,严格按照教师的指示去做。但是,随着在中职学校学习时间的增加,对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和对教师管理方法的逐渐熟悉,他们的归属感会越来越强,谨慎的态度也会得到放松,这时,个性就会得到较大的显现。教师在学生入学后,不应着急对学生下结论,要多观察、少批评,同时,对学生平时的各项表现给予及时引导,使他们能够在新的环境中不断改变自己的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诊断

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之后,教师基本上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时,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心理知识,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判断,寻找其病症所在,并将学生病症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和归纳,得到对该学生的最终诊断结果。

(三)配对

这个阶段教师要将得到的诊断结果与相关的教育学理论进行配对,将学生的个性问题上升到共性问题。然后,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问题的案例,进一步探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学生做出这种表现的心理原因。

(四)治疗

1.共听。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教师在平时工作过程中,能够听取学生对某个事情的看法和意见,或者在进行技能培训过程中,听取学生提出的操作方法,即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能够听取学生的意见,切不可完全根据自己的判断下达各项命令,让学生无条件进行执行,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教师会产生较大的距离感,教师不会了解到学生真实的想法。

2.共赏。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欣赏或者分析某个问题。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有限,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这种好奇。另外,由于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试着欣赏一些学生喜欢的事物。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探知学生的内心,才能够跟学生有共同的语言,进而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3.共鸣。教师在观察或者理解各种事物时,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在思想和感情上达到一定的共鸣,即有共同的理解。

4.共情。教师在进行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借助学生的语言,充分挖掘其内心的情感和思维,并且运用合适的技巧,将自己的共情传送给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反馈。共情疗法能够让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真正理解学生,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了教师的理解,得到满足和愉快地感觉,促进了学生与教师进一步交流的欲望。

总之,中职学校学习能力贫困生的援助,要严格按照这四个步骤进行,缺一不可。其中,观察是基础,诊断和配对是方法,治疗是最终目的。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才能够得到对学生正确的诊断,进而实现对其问题的配对处理,最终实现对学习能力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治疗。

[责任编辑李漪]

作者简介:赵婷,女,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长沙师范学院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4-0060-03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贫困学生心理问题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开天门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甲状腺腺瘤术前焦虑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