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爽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
用心走好每一步
——谈对学生要因材施教
◆吴 爽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
教师的任务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外,还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困难和问题,但在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然,就可能会适得其反,与原有期待的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在教育中的一次失败案例警醒自己,也警醒别人,对学生的教育要因人不同而要区别对待。
德育教育 区别对待 差异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解惑,不仅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有疑问、有困难的地方,还需要帮助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只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才能让学生能够找到方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疑惑,才能让学生无后顾之忧,才会全心全意学习。但是,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帮助,要找对方法,用对技巧,要考虑客观原因,不能用自以为正确的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然就会留下许多教学上的遗憾。从教书到现在,已经有六年多的时间了,其中滋味真可谓不是滋味。现在细细想来也有诸多值得玩味之处。在这六年中,有过撕心裂肺的痛,有过小孩子般地兴奋,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的泪水……其中有一个孩子的名字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胡强(化名),他是我教育生涯中惨痛的教训,他也将时刻鞭策着我不断前行,用心走每一步……
胡强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娱乐行业),从小就和爷爷一起生活,在家里就只听他母亲的话,父亲对他而言可以说是毫无威信可言。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身上自然也就染上了许多恶习。再加之父母言行的随意,一股浓浓的社会气息也环绕在他身旁。在他的世界里,自我信心是极度膨胀的,总是简单地认为生活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这一切也就自然带来了他说话,做事都非常轻佻,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得罪身边的人。可他对这些似乎并不怎么在意,只因为一对硬梆梆拳头。此刻,我都还清晰地记得他那爆炸式的发型,多次劝他理发,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虽然老师们对他的印象普遍不好,可在他身边却有一大批“兄弟”,大有以他为“大哥”的倾向,毕竟在玩方面他可以算得上“顶尖高手”了。在洞悉这样一种趋势后,我也想尽办法让他多为班级出力,使之有主人翁意识,号召同学们选他为体育委员,让他有一定的成就感。如此一来,最起码他也有事情可做,如此一来,相对于捣乱的时间就会少许多了,看他做这一差事倒还算认真。在学习方面,他语文基础极为薄弱,数学还算看得过去,然而其他学科就相对落后很多了,尤其是英语,对他来说简直是与魔鬼在约会。即便这样,在开学前一个月他的表现还使可圈可点的,至少上课还在记笔记。看他如此学习积极,我也有计划地利用部分中午和下午的时间给他辅导功课,为的只是让他感到班级的温暖,感到老师的爱。而在这期间也有热心的老师劝我,“不要流没有智慧的汗水”。我明白他的意思,走读班的学生不出纪律问题就是万幸了,让他认真学习真可谓是比登天还难了。可我却一直认为一个学生在学校,只有成绩上找到了成就感,从而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有信心和决心坚持下去,如果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学习上,那里还有时间上课捣乱呢?而其他任何方式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出于这样的理念,我做了,而且坚持了。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我都不敢相信,他会是小学老师心中的“捣蛋大王”。自己还在暗暗窃喜自己的方式与手段是多么高明,自己似乎就要成为教育专家了。可接下来的时间里,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上课讲话,挑衅老师,不完成作业,迟到,旷课……一切该来的都接踵而至。由于自己的不成熟,在刚刚上课讲话不认真的时候,没有做好很多细节工作。我总是天真地认为他和其他上课讲小话的一样,没有什么大不了。殊不知,这已经是他放弃的信号了。要知道他的基础太薄弱了,真的太薄弱了,这些足以令他丧失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只能从其他地方来找同学与老师关注的目光。人都会想尽办法实现自我价值的,那怕方法不那么令他人喜欢。想想当初自己对他的教育也太过于人性化,因为我总是担心他会自暴自弃。基于这一单纯的想法,每次对他的处罚也非常轻。也因为这样他也越来越肆无忌惮。再想想,到后来的请家长协助教育,我觉得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由于我前期教育理念的偏差,以至于到后来经常联系家长到学校,起初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随着家长来学校的频繁,他也就不那么当一回事了。从中,我也明白了,通过家长教育学生,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坚决不用。家长前两次来,我都还“以礼相待”,可慢慢“熟悉”之后,似乎见到她我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长舌妇”,把学生弄得很抵触,家长也万分尴尬。说来当时的想法也十分可笑,我觉得现在已经是义务教育阶段了,家长一分钱不交就把孩子送来读书,我对她乃至孩子就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总是把自己放在高处,遥不可及的地方,所以他们应该接受我苛刻的批评。这样一来,我也把家长放到了我的对立面,给自己的工作也相应的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又有哪一位家长喜欢自己的孩子调皮呢?本来家长就受孩子气了,再加一个“不懂事”的老师,她也就成了“最郁闷”的人,此刻她还如何配合你的工作呢?现在想起,也正是这种不痛不痒的批评,和家长没有应有默契,才促使了他无所畏惧,背道而驰,越走越远,最终发展到了完全无心学业,上课书不拿,不是睡觉就是发愣的地步。最终也选择了离去,也许换个学习环境,从新开始,对他,对我,都是好事。
对于胡强,我总觉得有许多愧疚,年轻的我由于缺乏经验,没有掌握好批评的尺度,也没有和家长建立统一的战线,从而导致了对他引导的失败,这也注定成为我教育生涯中永恒的伤痛。我定要痛定思痛,迅速让自己成长起来,用心走好每一步,用更多的热情去弥补这成长中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