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骏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325)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钱 骏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32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双创”时代的本质要求。尽管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纵观这方面研究现状,近年来学术界已展开大量研究,并积攒了丰硕的成果。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意义、问题以及发展路径等多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举措,对高校教学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与进步。国内外学术界在近几年对创新创业教育密切关注,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本文分别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意义,创新创业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出发,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
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是随着创业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化。创业教育的概念在198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教育研讨会首次被提出。此次研讨会上,提出要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学术性的教育、职业性的教育结合起来。发达国家很多高校在培养受教育者创业技能方面一直很重视,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侧重于培养和锻炼学生们的创业技能以及创新精神。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教育界也在大力提倡要培养创新性人才,颁布实施了许多大学生自主创业、主动就业的鼓励政策和资助政策,切切实实的在不断地走出一条创新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新道路,将两者的理念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创新性教育方式——“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中包含“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基本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一方面,两者的差异在于创业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是一种切实的行动,创新教育强调的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状态;另一方面,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创新作为一种理念是创业的核心与灵魂,而创业是创新的表现形式与实践过程。
目前,学术界不同学者就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认识。早在2001年,信长星就曾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技工教育中来。刘伟(2011)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加强学生在创新技能方面的训练,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主要目的,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张冰、白华(2014)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富有远见、勇于面对挫折、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创造能力。我国目前主要的教育模式还是自古以来的应试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素质教育模式,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别。在以应试教育为基础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一段时间来不断适应、不断发展才能在全社会得到认可与支持。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措施。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与规划,这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水平与综合实力,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虽然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国际竞争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诸多问题,这与我国目前大环境下创新能力不足这个原因密不可分,整个社会尚未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竞争氛围。对此,有学者指出,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新时代人才,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改革的坚定基础。要想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与地位,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就需要通过强化教育来实现。相雷(2014)指出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窗口,创新创业教育更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日俱增,然而,我国经济发展同时其更深层次发展的矛盾也在不断出现,主要有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过度依靠对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创新能力远远不足等等,归根到底在于教育的基础不够牢靠,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是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有学者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二是推动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保证高校毕业生能够更加有质量的进行创业和就业的重要措施。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国家和社会着重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创业,需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所长,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与需求。
1.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王占仁(2016)等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创新,要求高校不断更新教学的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来体现创新的精髓。[1]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潮流以及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调整与创新,以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能力。但是,当前一些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缺乏新意,课程类型单一,主要以讲座或者大课堂为主,并且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当前高校仍然采用的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薄弱,来源单一
吴远征(2015)认为,创新创业不是一时冲动,不是天方夜谭,而是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积累、多种技能的锻炼、多种社会经验的积累。[2]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取得了成功,这些都离不开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支撑。如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社会经验不足的问题,对未来就业创业怀有担忧与害怕,所以需要一些专业知识能力强、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与教育。张鹤(2014)指出,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师资力量以学校的老师为主,来源较为单一。虽然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在自身专业领域成果颇丰,但是对创新创业内容知之甚少,也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有学者指出,我国高校很大一部分兼职创业教育教师,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课程安排、完成教学任务才讲授这门课程。还有学者指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理论知识的匮乏、实践经验的缺失,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创业的热情,长久以往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互相应付的情形。深入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高校缺乏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而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3.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欠缺,能力薄弱
吴玉剑(2015)指出,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业能力,但是从整体来看,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而且这方面能力薄弱。[3]创业需要勇气、胆量与能力,极具挑战,也十分辛苦。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业,尤其是那些具有科技含量的项目时,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不仅需要十分了解与创业项目有关的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管理策划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素养。从现实来看,当前很多大学生较为重视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知识面较为狭窄,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勇气,而且创新创业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4.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不健全
基层社会矛盾的有效预防与化解,关键在于重塑法治信仰,矛盾纠纷的处理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法定的纠纷解决方式真正起到作用。
刘明龙(2015)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环境、法律保障、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与舆论宣传等为一体的制度体系。[4]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短板。有学者指出,就我国整个社会来看,仍然没有形成一个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氛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力度不够,审批难度较大;创新创业教育的舆论宣传范围有限,影响较小;许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不完善,缺乏一套具有时代性的创新创业教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及讲课的形式较为单一,课程内容的讲授流于形式,缺乏一些具体、细致的实践方面的内容。
5.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
蒋德勤(2015)指出,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界的地位不明确,致使我国许多高校一直未将其作为一门学科纳入到学校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质量评价等体系中。[5]部分高校片面的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单纯的创业技能的教育,致使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侧重于在实际操作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而没有系统的将各个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在课程设计上,将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彼此独立。我国当前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处于初步发展和摸索的阶段,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对于其学科建设也不完善,至今在教育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各个学校之间就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随意性很大,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无法深入融合。
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
在我国当前高校学科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新型学科,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学科地位尚不明确,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而且各个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没有可以参照的、统一的执行标准,导致此项教育的开展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果。因此,有学者指出,教育部门应抓紧完善高校学科体系的建设,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联系。骆泽深(2016)指出,教育部门要设置一个统一的学科标准与体系,便于高校在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时有依据有参考,便于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储备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6]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强调以学生为出发点,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让学生们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创业水平。
2.探索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我们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学校的特点、学校教育的发展阶段、学校的类型以及学校的地理位置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力求多方面、多元化地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史秉强、张志强和雍兰利(2016),从学校的类型来划分,认为综合性、研究性的大学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应该着重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将来能够独当一面,为我国各个领域的创新出谋划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普通教学型的高校,应着力加强对学生创业知识的掌握、创业能力的训练,将来他们可以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7]
哈艳、高向杰(2014)认为,从高校所处的区域来说,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具有自然、人文等各方面的优势,而且东部地区中小民营企业数量较多、涉及行业较广,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校应该充分挖掘与利用这些资源,基于企业的实际状况,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教育,大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大胆创业,为他们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与帮助。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约束,经济较为落后,以传统的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落后。建议这些地区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要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意义,在教学中加强引入创新创业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3.打造一支雄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陈勇(2016)指出,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专任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深入实践,将其培养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团体。黄兴海(2015)指出,要利用社会力量,邀请企业家、创业家组成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为学生传授经验。还有学者提出,高校教师要积极学习国内外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介绍其他国家、其他地区高校的经验,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传播。此外,为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教学水平,部分学者强调,高校要鼓励老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组织外出学习与参观,与开展较好的高校加强联系与交流。高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校友,聘请社会上优秀的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加入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以他们的实战经验来指导学生。这些企业家、创业者通过自身的创业故事、创业经验,来帮助学生形成对创新创业的全面认识,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从而在学生与社会之间建造一个沟通与学习的桥梁。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多个专业、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的学科。邓柯(2015)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包含创新、创业的内容,将它们的内涵、精髓融入到教学当中,而且还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系统、全面、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8]还有学者强调,高校要鼓励教师在理论上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教材,同时鼓励教师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便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5.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知识传授,还要付诸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知识,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李娜(2016)认为,高校要以实践活动为主,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实际的实习活动、毕业设计活动、创业大赛活动等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的内容。[9]徐建(2014)认为,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科技产业园、创业产业孵化基地,将高校与社会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实践的平台。除此以外,有些学者还强调,高校要充分调动社会企业资源,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以方便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之源,创业可以有效地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新常态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虽然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应始终坚持不断地探索,逐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科学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加强创新创业师资的培养与建设,充分利用好各方资源,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的交流和实践平台,营造一个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1]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特性与发展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16,(03):56-63.
[2]吴远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述——研究、政策与发展[J].中国林业教育,2015,(6):2-3.
[3]吴玉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5,(11):65-67.
[4]刘明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15,(3):23-25.
[5]蒋德勤.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6):1-4.
[6]骆泽深.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6,(7):45-47.
[7]史秉强,张志强,雍兰利.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6,(07):22-23.
[8]邓柯.三位一体大学生创业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论坛,2015,(11):122-124.
[9]李娜.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及体系建设整体推进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31-34.
Review of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QIAN J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325)
It’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the "double hit" of the times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espite the late arrival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cademia has launched in recent years a lot of researches, and has produced fruitful resul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s significanc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ath,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view
2016-08-11
钱 骏(1979-),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融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8802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G647.38
A
1008-8156(2016)03-0025-04
修回日期:201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