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明
(泰山医学院)
旅游翻译认知过程探析
◆那 明
(泰山医学院)
旅游翻译作为一项系统且复杂的两种语言交际过程,具有不同的代码、信息内容与信号。旅游翻译目的不是为了传播、集成绚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是为了和海外游客达成共识,让内容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吸引他们游览的欲望。从罗杰·贝尔的图示理论—文本转化过程出发,对罗杰·贝尔的图示认知模式在旅游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旅游翻译 认知过程 文本转换
旅游翻译是为旅游活动、旅游行业与旅游专业所进行的一种翻译实践,是跨心理、社会、语言、时空和文化的交际活动。因为文化、语言的不同,汉语在语言表达方面重视铺陈和推辞酌句,而英语注重言简意赅,所以,旅游文本翻译中,译者翻译认知过程中语言转化十分重要。
翻译认知过程作为一项系统且复杂的研究过程,翻译认知来源于人的大脑,无踪无影,无法触及,不能使用试验或者是直观现象来证明这一翻译认知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翻译认知过程属于两种语言文本的转换过程。即是译者输入源语文本,然后输出目的语文本的过程。译者除了是源语文本信息接收者外,还是目的语文本的输出者,在整个翻译认知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译者的任务就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化,作为信息者,译者要接收携带信息的标记,在内容中提取有利的信息;作为传达者,译者需要重新整合提取信息,并从读者角度出发,通过通俗易懂方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又被称为译者的认知过程。其中,罗杰·贝尔就通过图示方式:“译者接收携带信息的信号1—识别代码1—解读代码1—提取信息—理解信息—译者选择代码2—用代码2对信息进行编码—选择渠道—传送携带信息的信号2”来描述了翻译认知过程。在旅游翻译认知过程中,被认知的对象就相当于聚合体,通过直觉印在译者的脑中,然后被感知与转化成一个携带信息的整体,通过信息概念化转换成模型与系统。罗杰·贝尔认为,人类对外部和内心世界的感知都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人类记忆中储存的知识也不例外。实际上,译者是通过书面形式来达到两种语言交际的沟通者,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译者需要将认知过程与语境连接起来,在已有的经验与知识上,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解读,然后通过目的语整合全部信息,以此形成一个新的文本。
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含义使用目的语重新进行整合表达出来的过程,罗杰·贝尔正是通过翻译认知模式将重新整合表达的过程呈现出来,通过对源语文本进行分析组合,形成一个普通的语义表述,然后将语义表述转化成第二种带有语言的特征本文,又称为目的语文本。
(一)历史景点的旅游翻译
旅游文本是一种应用文本,形式各种各样,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内容丰富、生动,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根据旅游文本的类型不同,译者的认知翻译过程也不同,按照罗杰·贝尔的认知翻译,可将其应用到旅游翻译中。例如,对在翻译“南山历来被称为吉祥福泽之地,古人云:‘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固南山寺因此而得名”这一文本时,由于南山寺属于历史人文古迹,历史人文古迹介绍特点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内容比较广泛,如果解释性语言所占比例大,就会让海外游客感觉乱七八糟,分不清主次;相反,如果解释性语言所占比例较少,景点介绍就会失去原有意境,海外游客无法清楚了解我国古代历史,难以激发游客游览的兴趣、热情,所以,要求译者必须合理筛选,适当补充说明。其中,南山寺的翻译可以使用异化翻译,译成“Nanshan”以突显南山的文化专属性与独特性,防止海外游客出现误解。同时,“福”和“寿”在英文中可译成“felicity”与“longevity”。另外,还应注重文本对仗的特性,英文句式应选择相同的主谓结构与短语,将语言美体现出来。这些基本信息会通过直觉印在译者脑中,译者会利用这些信息,按照自已的思维模式和储存知识,对提取信息进行识别、解读,将全部信息整合形成概念化。作为一名译者,在理解原文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后,还需要选择目的语,使用代码将信息概念转变成目的语中的模型与系统,即是将语义表达整合形成第二种带有语言特征的文本(又称为目的语文本),这是译者必须选择合适的信息,以此吸引海外游客的注意力,起到渲染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其他与宣传无关紧要的信息可以不作翻译,将其翻译成:Nanshan Temple,with its name originating from Buddhist expression that good fortune is much as the East Sea and longevity is high as Nanshan,has long been the resort of felicity and longevity.
(二)人文古迹的旅游翻译
不同的民族文化,其蕴含的意义也不同,因此,本地游客一目了然的事物,在海外游客脑海中可能会因为缺少了解而产生理解困难的问题,甚至是出现一种表达障碍。所以,在旅游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提供有关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历史文化等简单的背景文化知识,让海外游客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激发他们游览兴趣。例如在游览湖南炎帝陵过程中,译者在介绍炎帝陵时,需要全面了解原文本想要表达意思,并提取有利的信息,即是程序知识,然后通过有关的翻译技术和翻译策略,转化成事实知识,从而传递原文本包含的意境。在分析旅游翻译文本过程中,译者的译文质量取决于两种语言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所以,译者需要对内容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结构紧凑,描述内容想要表达的意境,在理解原文本的基础上,筛选整理,最后将语义文本目的语,即是具有语言特征的第二种文本表述出来。炎帝陵是陵墓,包含了中国人民对炎帝陵的一种特殊情感,但是,译者不需要详细细化炎帝陵,否则就会显得复杂化,与英文中的简洁原则不符,可将其翻译成:
The Mausoloeum of Emperor Yandi(legendary god of Chinese agriculture)has ever since been a holy place where the Chinese people offer sacrifices to their ancestor.
综上,旅游翻译认知是一个虚拟模式,因为译者对原文本理解与目的语文本的表达认知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来源于人的大脑,无影无踪,所以只能按照相应的研究与想象,适当解释补充,将观察的事物系统、顺序概念化,让对方清楚明白了解想要表达的内容,揭示认知规律,为理解旅游翻译认知的过程做好准备。
[1]高林芝.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以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旅游文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6,(04):100-101.
[2]王巍.旅游文本的翻译研究——以海南地区的旅游宣传手册为例[J].海外英语,2013,(10):149-150.
[3]杜姗姗.认知图式理论下的旅游资料英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06):367-368.
[4]刘桂平,潘梦琪,谢燕青.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文化调解策略——以福清石竹山景点翻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3,(12):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