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与心理障碍共病的影响

2016-02-16 01:09霍金华
关键词:心血管病心理障碍心血管

霍金华,徐 诺

(1.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2 2.河南省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心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与心理障碍共病的影响

霍金华1,徐 诺2

(1.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2 2.河南省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与心理障碍共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具有心理障碍的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筛查出焦虑抑郁状态患者34例,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结果结果经心理干预患者焦虑程度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抑郁症状也有好转。虽程度无明显降低(P<0.05),但抑郁总数由干预前23例降至12例。结论心血管病常与心理障碍共存,治疗心脏病的同时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

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涉及循环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不健康的饮食、肥胖、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心理障碍疾病会加重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因此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就主要对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至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这34例患者患者中有18例患者为女性患者,16例患者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7岁到74岁之间,其中有13 例患者为高血压,10例患者为冠心病,11例患者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且所有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1.2 心理评估方法

采用心理评估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其心理评估量表包含了:专门性量表和综合性量表,其专门性量表又包含了:90 项症状清单、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其综合性量表主要是对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功能水平、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鉴定的量表[1]。

1.3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1)其药物治疗的具体方法为:在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伴随有抑郁的患者则选用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对伴随有焦虑的患者则选用氯硝西泮、舒乐西泮、阿普唑仑等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在对患者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时,药物的使用剂量应从少到多慢慢进行加量,从而有效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2)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为: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抵抗、绝望、应激、猜疑、忧虑等不良心理,然而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会刺激患者末梢神经释放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观察,并主动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多关心和安慰患者,给予患者行为上的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以便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有效指导,鼓励患者多参加体育锻炼,时刻保持开朗的心境,坚持持续治疗[2-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心理干预前34例心血管病与心理障碍共病患者中焦虑11例、抑郁23例,经干预后焦虑6例、抑郁12例。

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例子比较见表。

34例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比较

结果提示:心理干预后焦虑部分明显降低,在抑郁方面部分情况虽有下降,但是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涉及循环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易发于高龄人群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一旦患者的内分泌、生化、神经等临床指标发生改变,则会引起患者心电异常、心肌缺血加重,由此可见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与焦虑忧郁状况可能存在某种相关联的病生机制,同时患者的身体因素与心理因素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反应,进而引起患者应激能力加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如果患者不能够对机体的这种调节反应进行有效适应,则会导致患者正常情况下的应激反应逐渐发展成为疾病状态,最终引发患者出现慢性的广泛性惊恐与焦虑障碍,如果想通过单纯的某种诊治手段或者某种药物进行治疗来有效改变上述的疾病状态与应激反应,其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必须将综合性的治疗应用到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显得特别重要。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所有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进行积极有效治疗,对存在忧郁心理障碍的患者使用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对存在焦虑心理障碍患者使用氯硝西泮、舒乐西泮、阿普唑仑等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对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患者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给予患者行为上的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有效指导,鼓励患者多参加体育锻炼,时刻保持开朗的心境,坚持持续治疗,研究结果得出,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心态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将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应用到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态,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1] 刘梅艳,姜荣环,胡士一等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合并心理现状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患者,2009.37(10):904.

[2] 温贺芳,刘惠荣.蒋文春等,放音乐在不同焦虑病人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5A):504.

[3] 张道良,张健.高晓津等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机器相关因素.中国循环杂志,2009,24(5):348.

R714.252

B

ISSN.2095-6681.2016.03.0109.02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心理障碍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