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情 赤诚中国心

2016-02-16 21:37宋文博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嘉庚陈嘉庚集美

宋文博

叶落了会归根,人漂流久了会回家。下南洋,近代中国规模较大的人口迁徙之一,众多国人选择到国外寻求创业机会。新中国成立后,又有众多的华侨华人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满腔热情一批批回国,参与到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论历经多少苦难与辉煌,他们始终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陈嘉庚先生是华侨中的楷模,“嘉庚精神”传递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兴国、艰苦奋斗的内涵被一代代华侨广为传承,其中杜成国是“嘉庚精神”最忠实的传承人之一。

游子归故里,集美享乡情

1940年,杜成国出生在印尼农村,他的父亲杜丕林是下南洋大军中的一员。父亲幼时因贫病交加,五岁父母双亡成了孤儿,由于顽皮被人骂作“煮过的豆子,发不了芽”,于是年仅13岁便跟随远嫁的姐姐到印度尼西亚努力奋斗,并自学成才,不仅在当地结婚生子,还依靠自身的奋斗好学成为印尼锡江远近闻名的针灸医生。

父亲的顽强与坚韧和成就一直影响着杜成国,同样是13岁,他离开在印尼的家,带着血液里流淌着的爱国情怀乘上了开往祖国的邮轮。十二个日夜兼程的劳顿挡不住一群孩子归乡的情怀,这群在印尼长大的中国孩子面对大海齐声欢呼:“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伤悲,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其中饱含对父母和印尼的家的不舍,但更多的是对祖国母亲召唤的向往。

回国后的第一站就是影响杜成国一生的集美中学,在那里他真正体会到了“老师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同学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的感情,同时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尤其是被“校主”陈嘉庚的经历和精神所震撼。6年的集美学生时代,已经铭刻在杜成国一生的回忆里。

杜成国说:“在集美,师生关系融洽,让我感受到祖国对华侨学生的关心和重视。”当时,集美中学的叶振汉校长是越南归侨,同为归侨,叶校长非常关心侨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生活,他采取多种方式为侨生创造“理想校园”、“温馨家园”并成立“侨生辅导组”等,细致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让这些远离父母亲人的孩子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

在集美上学时,校长很关心他们,1954年他突发急性阑尾炎,被送到厦门第二医院做手术,校长知道后专程坐船去鼓浪屿医院看他,让他非常感动。有一位教化学的温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和关怀,即使是后来被调到南京林学院任教,仍很关心他的学习和成长。由于在学校里老师和校长的关心,对他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杜成国从不忘却每个人曾对他的好,他心怀感恩,只要有机会他都会抽空去看望恩师们。

集美就是杜成国的第二个家,在这里他学到了知识,打开了智慧人生,得到了温暖,保持了健康身心,受到了教育,磨练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在这里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让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教育事业,为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和祖国统一大业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传承嘉耕精神,建设美丽家园

集美的“校主”陈嘉庚先生,是一位慈祥的老华侨,他时常勉励大家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他让孩子们自小就领略爱国爱乡的伟大精神,牢记“诚毅”校训,秉持“习惯奠定人生,细节塑造形象,方法点燃智慧,勤奋磨练意志”的理念。他一生的经历和爱国情怀令每一个集美学生钦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陈嘉庚先生1874年生于厦门市集美村一个侨商家庭,17岁随父远赴新加坡经商。后来,他自主创业,勇于开拓,诚信经营,曾一度成为东南亚著名的“橡胶大王”。他怀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理念,于1912年回到家乡,先后创办集美小学、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学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资助福建20多个县市78所中小学的办学,为祖国的教育发展尽心尽力。

辛亥革命前后,陈嘉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民主革命。抗日战争爆发,他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奔走呼号,出资出力,被推举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抗战胜利后,他团结广大侨胞反对内战,支持民族解放。1945年他来到陕北延安窑洞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深受感动手书对联“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赠陈嘉庚。1949年,他应毛泽东之邀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和开国大典,并于1950年回国定居,参加新中国建设,为社会主义祖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为华侨中的楷模。

陈嘉庚先生主张教育兴国,他的实践和情怀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嘉庚精神,这种精神影响了杜成国的一生。在杜成国众多的历史照片中,被他一直视若珍宝的是一张与陈嘉庚在鳌园的合影。几十年来,他始终不忘“校主”陈嘉庚,为了弘扬嘉庚精神,他不遗余力。

杜成国将传承“嘉庚精神”付诸实际,在《集美校友捐款芳名录》上,他的名字总是频繁出现,捐得不一定最多,却是频率最高的。2000年,他提议创办《集美中学报》,并首捐5000元港币作为办报基金,还捐了笔记本电脑和摄影器材,之后也经常几百几千的赞助出版经费。2003年7月28日,他又做了一个惊人之举,在厦门电视台《沟通》栏目现场向厦门人民宣读他的遗嘱:把北京自住的一处房产捐给母校集美中学,作为其父杜丕林教育扶贫基金会的启动资金,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2010年,杜成国把北京房产卖掉,把所得的款项开始大笔大笔地捐出。2011年10月15日,在集美中学93周年校庆之际,他为集美的公益事业捐款338万元,支持母校新校区建设,并为集美医院捐款购商务车一辆,感谢医院在他上学时对其救助与关怀。其后,他又拿出80万元,在集美校友总会设立“杜成国教育助学基金”,另为集美校友总会会馆捐资20万元,为《集美报》捐款设立新闻基金,为陈立本老师的《学子楷模陈嘉庚》一书捐资出版。

2013年,他与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弟回到故乡泉州马甲镇,出资100万元以父亲杜丕林的名义设立“杜丕林教育基金”。同年12月18日,他还和夫人专程赶回集美,为集美中学40位学生颁发了每人1000元的助学金。此外,多年来他还经常赞助集美中学的退休教职工协会等。他在集美捐款总额已经超过500万元人民币,是集美历史之最。

目前,由杜成国捐资盖起的“杜成国楼”、“杜丕林楼”和“叶振汉楼”三座大厦已拔地而起,建成后既方便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也给学校留下永久的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这样一次次大手笔的捐赠,杜成国真的那么有钱吗?其实这背后所有的艰辛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坎坷经历不忘报效祖国

“文革”期间,杜成国被下放海南岛,妻子被下放河北文安,女儿不能跟妈妈在一起,被送到上海弟弟家寄养。“我把我大女儿送到那边去,当我上车的时候我女儿就奔过去,喊爸爸我要回家,我那时候掉眼泪,很辛酸,肠子都要断裂,一家子就是这样的命运。”在军垦农场杜成国被划成“华侨资产阶级”,他的房子被他人侵占,妻子也因此与他划清界线,最后不得已离婚。想起那段心酸岁月,杜先生仍热泪盈眶,说尽管“妻离子散”,然而“嘉庚精神”一直影响着他,支撑着他,让他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杜成国被调回中新社工作。1990年,他留职停薪,带三个子女赴港定居。当时杜成国在香港生活艰难,为了生活费和供房款四处奔波。在那里,他做过保险经纪、停车场管理员、保安员,还卖过服装,处处碰壁。一个偶然的机会,成就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一次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家的保姆想让他帮忙照相,于是他就带着保姆到公园里照,有人看到他的技术很专业,就问他照相多少钱,他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将照相作为自己的一份收入来源。就这样,杜成国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

公园照相虽然辛苦,但是收入尚可。香港政府2002 年以“阻街、滋扰他人”为由,将他票控。“后来因我年纪大,又没有领取综援,法院从轻判了250元港币的罚款。当我从法院走出来的时候,却被突如其来的记者包围探访,第二天,香港几乎所有的媒体,大报、杂志、电台就让我出了名。”杜成国的这次出名,使香港政府最终允许艺人在公园及各景点从事摄影服务,还给他发了牌照。由于频频被滋扰,而且在很忙的时候没人帮衬,使得杜成国总是感到很疲惫。这份工作虽然艰辛,但却丰富了杜成国的人生,保障了他的生活,也让他有缘结识了一位贤惠能干的妻子尤丽阿娜。

“能认识我现在的妻子,真是我的福份”。杜成国面带微笑说。十多年前,杜成国常在维多利亚公园拍照。那里每到周日,便聚集起大批来此休息的印尼女佣拍照。其中一位活泼热心、名叫阿娜的印尼女佣常常光顾并主动帮忙,使他深受感动。慢慢的两人日久生情,共结连理。

婚后,夫妻二人互敬互爱,一心经营好他们的摄影小摊位。为了降低成本,杜成国每周两次要将照片送往深圳加工、放大、喷绘。他们平时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一天的生活费不足百元,大多是馒头、面包、速溶咖啡,中午一个盒饭两个人分着吃。适应了简朴的生活,阿娜也从不抱怨什么,一心一意与丈夫奋斗。

“我不在乎物质上的东西,我只在乎精神上的安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是用金钱、用物质换不来的。”杜成国如是说。他的一次次捐款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积攒下来的,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次次将“嘉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相伴中国梦,奔走两岸间

虽已年逾古稀,杜成国仍然奔走在海峡两岸,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华侨归侨的合法权益贡献着力量。杜成国说:“当前中国梦是社会的主旋律,中国梦是爱国梦、是教育梦、是每一个人的梦。因此我认为,弘扬‘嘉庚精神,同样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丰功伟绩,会在新时代体现出新的价值,延伸出新的内涵。”

2013年10月21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举办了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纪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弘扬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缔造美丽厦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中来。杜成国专程回母校参加,他用最质朴的行动表达了对母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杜成国的义举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得到诸多赞誉。2013年9月22日,“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十周年年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杜成国及妻子应邀出席,并被授予“中国公益事业杰出贡献人物”、以及“2013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荣誉称号。11月17日,他再次受邀来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13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并荣膺“2013中国经济人物”殊荣。这是对他数十年如一日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嘉奖,更是对他弘扬嘉庚精神的充分肯定。

从陈嘉庚到杜成国,再到千千万万的华侨华人,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不竭的力量,杜成国说:“没有海外华侨的帮忙的话,我们国家不可能那么强盛,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不会这样顺利。我们有理由让国家树立一个世界华侨日,让国人能够铭记华侨的力量,能够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

而今,国家更加重视华侨的力量。2013年12月2日,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发表了题为《团结动员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独特贡献》的祝辞。祝辞中说,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今天,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

10月21是陈嘉庚诞辰,众多华侨呼吁将这一天定为“世界华侨日”。在这个繁荣发展时期,我们更应该传承“嘉庚精神”,重视华侨归侨的呼声,解决他们的困难,保护他们的权益,不忘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让他们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嘉庚陈嘉庚集美
赓续百年嘉庚学脉勇担师范教育使命
——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建院105周年
陈嘉庚选采办
在线教学法在大学健身健美俱乐部的运用研究——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汽车手绘作品选登
“金鸡”璀璨嘉庚故里“华语电影展望”高峰论坛在集美大学举行
悼念许集美同志
勿忘初心不改其乐——许集美同志生平简介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