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进取甘奉献 科研创新报国情

2016-02-16 20:41刘岩松马玲舒鹏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盐类钾盐罗布泊

刘岩松+马玲++舒鹏

总有一个想法,就说有幸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尽可能把基础与实用挂钩,这样有可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一句朴实而颇具奉献精神的话语,却是一位八旬老人用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始终践行的承诺。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一位致力于盐类矿产地质和盐湖综合资源及热水矿产研究近60年之久,对我国各类盐湖区和盐类矿产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盐湖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高知学者。

几十年如一日,郑绵平院士长期奔走在雪域高原、藏北无人区,历经坎坷,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参与发现、评价了青海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主笔撰写首份柴达木盐湖钾硼科考报告,为建立我国最大的钾盐基地和建立陆相成钾理论作出了贡献;他三次率队赴罗布泊考察,首次发现钾盐矿物;为了开发扎布耶盐湖,他研究了适用于青藏高原特殊地理环境的“太阳池”和淡水浸取法选矿的独特技术,为扎布耶提锂项目提供了主要技术支撑;他创立了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盐湖学(盐类学),为推动盐湖科学的综合研究和资源利用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为西部地区大盐湖产业的发展殚精竭虑,为如何开展“盐湖农业”出谋划策。他的先进事迹被人赞誉,并得到国家的认可,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10多个重大奖项,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了妥帖的平台。

不畏艰难,跋涉在为民谋福的道路上

195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郑绵平就被派往柴达木调查盐湖钾硼资源,在他主笔的调查报告中,首先发布察尔汗卤水高含钾,大柴旦卤水高含硼。在别人眼中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而这一年对他来说,却是对他明确人生方向起到重要作用的一年。1957年,他随著名化学家柳大纲教授(队长)考察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时,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独有的判断力,他首次在察尔汗盐湖发现了钾盐矿物——新沉积的光卤石,并最终在柳大纲教授的带领下,他和伙伴们最终确定察尔汗盐湖为我国最大的钾盐基地,打响了人生第一场攻坚战。

成功的开端是令人喜悦而激动的,然而,沿着这一成功之路继续行走50多年,其中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在此期间,郑绵平曾三次带队深入新疆罗布泊腹地找钾,并在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干涸盐湖中进行科学考察。因为罗布泊就像一个神秘的潘多拉宝盒,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根据经验判断,在罗布泊那一望无际的干盐壳下面,很可能蕴藏着更为丰富的钾盐资源。只要能把罗布泊的钾盐资源探寻出来,尽快综合利用,就能缓解国家严重缺钾的燃眉之急。

经过三次试探性的挺进,郑绵平等人终于到达罗布泊的湖心地带。经过紧张的踏勘取样,化验分析,确定罗布泊的盐卤中含有钾盐矿物。在地科院简报中指出,罗布泊地区是“第二个柴达木钾盐远景区”。经后人进一步勘察查明,罗布泊的卤水钾矿达到较大型规模。不仅证实了他当初的论断,更为我国钾盐资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郑绵平对我国境内各类盐湖区和盐类矿产地进行创新性研究的过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对青藏高原盐湖进行的研究。自1958年起,他曾10多次率队进藏调查,带领盐湖团队1982至2006年深入位于西藏高原腹地的扎布耶盐湖调研,他运用“多级盐湖成矿模式”,经过反复实践,发现扎布耶盐湖中含有锂、硼、钾等重要矿产资源,尤其是锂的含量位居世界盐湖前列。这一发现揭开了长期悬而未决的盐湖微细沉积锂赋存状态之谜,引起国内外科学界的关注。之后,他又经过潜心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太阳池积热沉锂”技术。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直接获得品位高达60%以上的锂盐精矿,而且每吨较硬岩型锂矿提取成本降低了一万多元。

锂作为手机电池、动力电池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重要原料,开发前景远大。目前,扎布耶盐湖是世界已开发的五个超百万吨级的锂资源盐湖之一。经推算,扎布耶盐湖蕴藏的锂、硼、钾、铯、铷、溴等矿产,潜在价值在1500亿元以上。这其中最大的功劳应归功于郑绵平,西藏地勘局副总工程师李金高表示:“郑绵平院士在资源开发研究方面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郑绵平用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跑遍了我国主要盐湖区,行程相当于完成三次二万五千里长征。对于这个行程中的艰辛,他认为地质工作苦中有乐,这个“乐”是常人难以获得的乐趣,“作为中国地质工作者是十分幸运的,他们是这块大好河山矿产的开拓者和发现者,可同数千万年的岩石对话,可透视大地的沧海桑田和惊天动地的地球变迁。有着无限的地球奥秘等待他们去探索,有着丰富的宝藏等待他们去发现”。因为在他心中,能够科研报国、为民谋福就是他的最大的心愿。

创新求变,综合利用盐湖资源

青藏高原盐湖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构成中国地貌上最高的“一级台阶”。是国内盐湖数量最多、类型全、矿产最为丰富的地方。各类盐湖约334个,以丰富的钾、硼、锂、镁矿产而引人注目。然而,传统的盐湖资源开发仅限于盐类矿产开采利用,并且常常是单一产品的开采。众多盐湖企业并不重视综合利用与产品高值化开发,因此造成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尾矿处理及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成为沉重负担等结果,企业规模也得不到有效发展。

因此,郑绵平提出,必须重视多矿种综合利用、高值新产品开发、生物资源与环境资源的综合开发,实现盐湖资源的物尽其用和良性开发,大力发展大盐湖产业。为了实现盐湖资源产业化发展帮助西藏人民脱贫致富,他率领科研人员进行了一场持续近20年的盐湖锂资源开发研究,虽然沉淀法、碳法、离子交换法等多种不同方法都可将碳酸锂提取出来,但都因成本过高逐一被否。最终他们靠着“艰苦奋斗、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就地取材”的指导思路,以实验盐湖学现场攻关克难,巧用高原独特的冷资源和优越的太阳能,首创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低成本卤水提锂新工艺,获得品位60%~80%的碳酸锂精矿,并优化了工艺路线,为西藏和我国的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在郑绵平的牵头带领下,令世界瞩目的“西藏扎布耶锂资源开发产业化示范工程”于2006年建成投产,设计年产5000吨,可生产百年。由他主持研究的一整套生产、工艺技术,均为国内外首创。这不仅是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件,也打破了国内外锂产品市场被南美垄断的格局。

除了具备丰富的矿产资料,盐湖湖水还因含有很高的各类离子组分而呈现出美丽的湛蓝色或蓝绿色,湖中碧波荡漾,湖面白云倒映、湖底积盐似雪,湖边常有大片湿地,水草丰美、生机盎然。盐湖或与雪山、草地相辉映,或与戈壁、沙漠相依伴,风景独特,成为很好的景观资源。

另外,由于盐湖水盐度高,比重大,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轻松地漂浮于水面,享受轻于鸿毛、入水不沉的独特感受。盐湖湖底淤泥丰富的盐类物质和微量元素,使其不断被开发成最佳的美容护肤品。卤水漂浮浴、盐湖泥疗等是具有盐湖特色的旅游项目,为此他在山西应城倡办“盐湖与健康”试点,为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指明了新的方向。

拓宽思路,促成大盐湖产业的建设

盐生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孕育着新型盐水养殖业和盐碱种植业的诞生,是传统农业活动范围的扩展。通过对盐湖中盐藻、菌、盐卤虫和耐盐植物的系统考察,郑绵平打破常规,大胆提出了具有全新创意的“盐湖农业”新概念,建议发展我国的盐水域水产业和其他食品业。

我国盐湖众多,分布地域广阔,既有世界海拔最高的盐湖,也有海拔-154米的内陆盐湖,水化学类型齐全,具备从高寒缺氧到高温干旱等各种极端环境,盐生生物种类多,基因资源丰富。

同时,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有限,“盐湖农业”的实施,不仅可使范围广大的盐湖、盐田和盐碱滩变为“良田”,有效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多种食品来源,对世界粮食生产是一个重要的补充。“盐湖农业”的研究,还得到了钱学森先生亲笔来信的肯定:“盐湖农业是21世纪的产业”。

在发展盐湖产业和农业的同时,郑绵平提出,不能忽视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国家必须加强监管,注意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淡水、排放老卤,积极应用太阳池等绿色环保新技术。

如今,以盐湖矿业、盐湖农业和盐湖旅游业为三个立足点,建立“大盐湖产业”体系构想已经展开。对发展大盐湖产业,郑绵平有两个明确目标:“一是合理利用盐湖综合资源,发展盐湖高新科技产业,促进西部大开发;二是建立盐湖生态平衡体系,改善荒漠环境,促进荒漠化治理。”大盐湖产业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更为盐湖产业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开拓创新,创立全新的盐湖和盐资源学科

作为我国盐类资源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郑绵平用自己的一生履行着科研报国的承诺,并不断深入对中国盐湖和古盐资源的研究。在实践中他发现,盐类资源领域广阔,盐沉积年代涵盖上下十多亿年,不但赋有丰富多样的无机盐类(钾、锂、硼等),而且在现代盐湖中还盛产盐生物资源,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中国盐湖,从而更好的进行开发利用,让盐湖为人类谋福,他为之苦心求索。

他通过深入实践和对学科把握的敏锐性,将盐湖沉积成矿的基本过程与化学和生物学的基本过程联系起来,建立了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盐湖学(Salinology)。得到学术界人士的一致赞誉,“他创立了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新学科——盐湖学,而且以成熟的理论有效指导了盐湖矿产的勘查与开发,在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堪称典范,并已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1999年8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盐湖会议上,郑绵平的论文《论盐湖学》作为大会特邀报告,得到与会同行的一致好评,并被刊登在国际著名刊物Hydrobiologia(《水生生物学报》)中。

新世纪肇始,他就指出,盐类科学从广度和深度上已进入空前扩展的崭新时代,不但在地球科学盐科技日益深入和扩大,而且在其他生物学、环境生态学、航天星球科学等也有引人入胜的新发现。其研究对象包括星球上古今湖海、港湾、沼泽、盐碱地及盐泉和人工盐田等的盐类聚集体,概称为盐体系研究和保护管理阶段。因之,他将盐湖学扩展为盐类学(SALINOLOGY),它是以整体观、系统论和多学科方法研究盐类聚集体的化学、物理和生物与其环境和资源的性质和特点,并推进其工程化的一门边缘应用基础科学。他先后以中英文著文发表,并在澳门科技大学等三所大学应邀作了报告。盐类学(盐湖学Salinology)的开创,为推动盐湖科学的综合研究和资源利用产业化奠定了一块基石。

近六十年栉风沐雨,半世纪风雨兼程。在负责“西藏重点地热田含铯硅华调查与成因研究”科研项目时,年近花甲的郑绵平带领考察队曾翻越海拔5300多米的雪山,无数次趟水过河,在无人区骑马连走五天五夜。汽车陷入泥潭,他拿铁锨挖;马帮过不去的险路,他走在最前头;冰雹砸在身上,他却忙着科研工作;从马背上摔下来,他坚持实地考察。在考察错尼湖时,为了取到湖冰下的准确数据,他在16公里长的冰面上爬冰卧雪,每行进四公里,便挖冰水下分层取样一次,直到取得科学的依据为止……。这些经历在常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的,而在他看来却是再平常不过。他的执着令人们敬佩,他的信念值得学习。而今,郑绵平院士仍怀着满腔热情,行走在科研创新道路上,为我们唱响了一首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桑榆歌。

猜你喜欢
盐类钾盐罗布泊
三千年前新疆罗布泊的神秘部落
传奇罗布泊
石盐类矿物药的矿物学探究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众德集团:联手德国钾盐 共拓镁肥市场
运用平衡常数 理解盐类水解
环保型钾盐快速镀锌工艺的研究
钾盐镀锌长效低消耗光亮剂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
二元羧酸盐类聚丙烯β成核剂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