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新
(河北省乐亭县乐亭镇吉祥寺中心小学)
如何开展科学课的探究性实验教学
◆张 新
(河北省乐亭县乐亭镇吉祥寺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探究实验是小学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科学课 实验教学 探究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科学教学中大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发现规律、理解和运用知识.而科学实验教学是以实验观察和活动操作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活动,获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的关键所在。尤其在新课改形势下实验过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科学教学工作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实验教学。
科学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材料的选择最好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例如,上《空气流动实验》和《风的形成实验》实验时,由于缺少器材而无法上实验课,如果只凭教师讲,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是根本不能理解和弄清空气的流动和风的成因。如是我就找来“可口可乐”饮料瓶、透明的小饮料瓶各25个;又买了蜡烛、橡皮泥、细铁丝、火柴、蚊香,还自己制作了纸风车等,把这些材料按照教材上的说明和要求,制作出了能直观演示的实验装置。同时,根据农村教学资源丰富这一特点,积极发动和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学生通过自己准备过程,会更加熟悉实验材料,初步了解器材的性能,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完成科学实验教学任务。
实验课应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自行探究,自主拓展,在亲身实践中探索知识,领悟科学的真谛。如在引导学生探究《萌发的种子》一课时,对于蚕豆种子四个部分在萌发过程中分别起什么作用或变成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了种种预测,老师则把学生们的猜测一一记录下来。综合各种猜想在学生们的心中产生了想法,这些猜测有的可能正确有的可能是错误,往往现实与推测发生了矛盾,此时,我们的老师该把矛盾交给学生去思考、研究、解决,尝试着自己获得结论,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实验和独立的思考(分析、比较、概括、综合、抽象、推理等)。从这里可以看出,放手让学生自行实验,方法灵活多样,方式不拘一格,实验中学生不受任何外加条件的约束,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科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多内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但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就能直观、形象地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日食和月食》一课,学生对于日食、月食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过程很难理解。在教学时,我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先播放日食发生时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发生日食时太阳被某个球形天体逐渐自右向左地挡住并复原的真实片断。期间天色由亮到暗再到亮的景象,让学生感到惊奇不已,此时再让学生结合日食发生时的现象分小组讨论:日食时太阳最有可能被哪个天体挡住了?然后再从现实中来推测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日食,并尝试做模拟实验,最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地、月三个星球的运动过程,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时,这时日食就发生了。这样,学生学的有趣、轻松、牢固,比单纯讲解的效果好得多。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实验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探究性实验教学,重在探究,学生是探究主体;贵在引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主动实验、仔细观察、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亲历整个科学探究过程,进而逐步地、全面地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