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策的思考

2016-02-15 16:47莫兆宗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硬币小明生活化

◆莫兆宗

(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新港小学)

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策的思考

◆莫兆宗

(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新港小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心理学家也强调,儿童学习动机是在外界的影响下发生起来的,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由此可见,创设生活化的和富含趣味的情境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最用。论述几种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以期通过这种方式引发大家的思考,与同仁共商榷。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对策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将数学学习回归于儿童的生活,这已经成为当今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课题。数学学科相对乏味单调,会让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原本的主动意识就不够强烈,加之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比较跳跃,如果没有趣味性,会让他们失去想要学习探寻的动力。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关注到,儿童是从自己的生活实践认识数学的,所以,就要将儿童的数学学习真正的回归的儿童的生活中去,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自己寻找、发现、探索中认识和掌握数学。而现在的小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仍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设疑引思,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一、依托生活情景,渗透数学思想

学习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更是体会到了创设生活情境的重要性,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情学生广泛参与的主动性,同时也能是学生们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之一。在之前,我发现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提不起什么兴致,课堂效率非常低,精神注意力很分散。针对这一现象的出现,我在课堂之后开始思考,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这样的情况,怎样才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全身心地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数学思想在小学生中的渗透和初步建立往往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发现、探究过程中形成的。因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来渗透所要表达的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这样能看得出哪种颜色积木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哪种颜色积木搭得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简简单单地就把统计中蕴涵着的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这样,学生不但印象深刻,而且学得轻松。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赋予学生学习生动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

如小丁放学回到家,发现自己的笔袋不见了,突然他一拍脑袋,他把笔袋落在课桌上了,他很着急,还要做作业。所以小丁就只能一个人拿着存钱罐里的钱去买笔。店员告诉他笔要3快钱一只,而小丁的手上有一毛的、五毛的、一块的。讲完这个故事后,我就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付这三块钱呢?看到学生们都集中注意地听着,我的问题提出之后,他们更是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人说,直接给三个一元的;有人说可以给他六个五毛;也有人说一块、五毛、一毛的都给他一点。学生们热烈的反响,远远超乎我的预料。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决定在课堂中多融入生活化的实际场景,让教学形式以多元化的形式促进内容的丰富性。情境的创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它大大拉近原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以生活故事的形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运用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教学应当成为一种学生去亲身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活动,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整理、辨析极其处理与应用的基础能力,并能用数学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初步考察、区分、组织和模型建构,从而获得最基础性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

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纸币。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纸币亏不亏?为什么?我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等于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但我们可以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实践操作,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还可以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能够与生活紧密联系,他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化的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值得反思和研究的课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总结,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使学生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学会用自己的想法去判断现实的世界,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这才是新课程对我们的期盼。

总之,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多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景,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纯粹的数学,而是一个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建构过程。

[1]汪新凡.数学中“悟”的教学策略探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S1).

[2]于宏,宋延敏.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4,(06).

[3]熊宜勤,莫文.教师教学策略知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导刊,2006,(05).

[4]刘丽永.找数学关系五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04).

猜你喜欢
硬币小明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小明照相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硬币巧入盘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不翼而飞的硬币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