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
开设《〈论语〉选读》校本课程有感
张晋
进入十二月,已是隆冬时节,但每到周四下午上《〈论语〉选读》校本课程的时候,我和来上课的孩子们却总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忘记了北风呼啸,忘记了天色已暗。
开设这门校本课程之前,心里多少是有些惴惴的。人所共知的经典,要怎样讲?我想,那就既要讲出自己的理解感悟,又要讲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论语》二十篇,这么大的容量,在十来节课里,是不可能全部讲完的。况且,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有些语句的确晦涩难懂,有些内容又不合时宜。所以我把《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按以下内容进行分类:仁、义、礼、智、信、孝、处世立身、交友、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论语》的基本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又便于学生从经典中汲取利于成长的养分。
《论语》成书二千年来,一直被奉为儒家的经典,有不少人做过注解,其中名家众多。但如果只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照搬给学生,难免拾人牙慧。况且现在网络普级如此之广泛,很多喜欢经典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可以搜集到不少关于《论语》的讲解,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自己的东西。于是,我以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为基础,又参照了其他版本对《论语》的注解,找出其中较为权威又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的阐释,加入自己的理解。在讲“孝”时,有这样一个句子,让我困惑:“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大部分注解都将此句理解为 “别人对于他爹娘称赞他的言语并无异议”,比较权威的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也这样阐述,而此处将“间”理解为“无异议”让我觉得不是很妥当。多方查阅后我发现有一种解释更便于理解,这种解释依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闵子骞为后母所虐,却从不在父亲面前表露半点委屈和不满,从而感动了父亲和后母,让家庭变得更和睦。所以我这样解释:闵子骞从不说使父母兄弟离间的话。上课时,我把两种解释都告诉学生,学生也认为第二种解释更易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除了对《论语》有了一个更加精深的认识之外,也深深体味到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之高。
经典的魅力,在于不朽,更在于它对任何时代都有指导意义。但倘若读它的人不知就近譬喻,那经典也就失去了它的灵动。所以,阅读经典,还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加上去,那样经典就活了起来。因此,我在讲解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找最新鲜的事例,最贴近他们生活的事例,让它们充分体味到《论语》中的微言大义,体味到《论语》对我们今天生活的指导意义。
比如《论语》中有一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这句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不符合道义的富贵,是孔子所反对的。让学生举例,学生们都说得很好,有的同学说坑蒙拐骗来求富贵是不可以的,也有的同学说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也是不可以的。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于是,我问学生:“能否说一说‘义而富且贵’的例子呢?”学生们最多也只能说一些勤劳致富的例子,但没有什么新意。彼时,正逢马云的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网坛名将李娜退役,我就举出这两个人的例子,告诉学生,像马云和李娜这样的大富大贵,是人人羡慕的,因为他们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握机会,靠拼搏努力摘得桂冠,他们是财富神话的缔造者,是时代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宁夏南部山区,他们朴实、善良、孝顺又较为敏感,来参加校本课程的大多数孩子都是高一新生。初来乍到,他们面对着乡村与城市的差距,承受着与父母亲人分离的痛苦,很多孩子只能在随笔里表达他们的焦虑。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讲授《论语》时,有意地选取一些能开解学生困惑的句子。
讲“孝”时,我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讲“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告诉学生,真正的孝,不在于你能否日夜守在父母身边,能否给他们提供物质的享受,而是在于“敬”,在于“和颜悦色”,而这恰恰是我们最易做到却又最容易忽视的。讲到这里,不少学生开始反思,发现即使是在父母身边时,他们也没能做到真正的“孝”,于是不再纠结在距离这个问题上,而是开始认真地考虑如何去做一个真正孝顺的孩子。
讲学习,我就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告诉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爱心的人,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要以学习为乐趣,这样才能拥有永不枯竭的学习动力;要博学志笃、多问深思,这不仅是求学的道理,更是在不断地向“仁”迈进。懂得了这些,孩子们开始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有了更为达观的心态,变得有自信、更坚强。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一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一是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一是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此次开设《〈论语〉选读》,我对此感触颇深。
开设这门校本课程之初,不少学生就是抱着提高文言文水平来的,并未想到《论语》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乃至人生有什么影响。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这部经典改变了他们的心态,他们的思想,而我自己,也被学生的热情感染着,仿佛真受到了圣贤的感召般,认真地研读,悉心地讲授。来上课的学生基本上从来没有落过课,倒是我这个老师,反而因为个人的原因推迟过几次课程,当学生得知课程要推迟,眼睛里流露出的那种遗憾,真让我不敢直视。有学生在课后的随笔中这样写到:“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而我有惑、有忧、有惧,看来我的自我修养还不够,我的知识学得还不够多,我的内心还不强大,我的心地还不够宽广善良,我还不够勇敢,但是,学了《论语》,我觉得我有了面对这些的勇气。”看到这样的句子,我心里不仅仅是欣慰,更是一种满足,甚至是一种成就感。
★作者单位: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