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红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安山镇实验学校)
浅谈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的读写结合
◆万晓红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安山镇实验学校)
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的读写结合就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使他们主动、自觉阅读文本,感悟文本,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 生本课堂 读写结合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课文,创设情景,每一册书的单元主题即使有所重复,也是呈螺旋式上升情况,由易及难,由浅入深,每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彰显单元主题。如果仔细推敲每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就会发现篇篇都有习作练习的结合点,或结构,或表达,或遣词用句等,均循序渐进地展示了作文练习的线索,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表达。如果能在生本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对应的主题充分挖掘习作点,顺利实现从阅读实践到习作实践的迁移,就能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语文课文中学生所学到的语言和写法,必须通过表达才能提高说、写的能力。因此,每一节课都应有训练,口练、笔练都应该兼而有之,既练词句,又练写法。练词句,就用一个词写一句话,或用几个词写一段话;练写法,就练习写一些比喻句、抒情句、描写句、排比连用句、各种形式的开头(如托物起兴式开头、记叙和描写引入正文、抒发感情、开门见山式开头)和各种形式的结尾(如自然式结尾、点明中心式结尾、首尾呼应式结尾、总结全文式结尾,等等)。
在语文生本课堂中,我们应紧扣写作,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学习《火烧云》时,课文在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是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就可以让学生仿照这种描写方法,想象天空中的火烧云还会出现什么、会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变化、怎样消失的,写下来。还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具体情况练写一个场面、一个人物的肖像、一个人物的行动举止、一个人物的语言、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或练写一件小事,或练写表明自己看法的一段话,等等。每次练笔,写几十个字,或写百来个字,都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练写的机会就多,写作兴趣就得到培养,写作能力也就跟着提高。
每一篇课文,都必须抓住课文中最突出的一个写作特点,作为该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设计出精妙的教学法,使学生明确学课文的特点,领会课文的写法,以致运用。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十分明显的写作特点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突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学习运用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表达文章主题。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如父亲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这样学生就会较深刻地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学习这一写作特点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如导学课文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了解其作用特点,教给学生写作时,内容不同的段落中间可以用这样的语句连接;学习游记一类的文章时,让学生找出描写游览路线的语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这些语句就像一根线把散落的珠子穿在了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
“言虽尽而意无穷”,文中总有空白,及时捕捉这些空白点,可以丰富文本内涵,把人物形象读高大、厚实。如《女娲补天》一课,在描写女娲冶炼五彩石时,作者用了“五天五夜”一词高度概括了其炼石的过程。可是这“五天五夜”女娲究竟是如何度过的?课本中并没有写出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借助想象的翅膀将这个空白点真实地“再现”出来:当她累了的时候,当她被神火烤着的时候,当她饿了、困了的时候,她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炼好五彩石的呢?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抓住这个“五天五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身处地地思考,以写促读,不仅能够体会女娲为民造福的精神,而且在练笔中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感受女娲的高大形象的同时提高写作技能。
抓住文本的拓展延伸点,开阔学生思维,用我手写我心。拓展延伸点是文本理解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脚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事物,总之,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生本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要想收到实效,要想达到高效,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既要重视预设,更要注重生成。教师要注意抓住时机来引导,多鼓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读写融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在互动中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