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宇
(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
浅谈利用充分预习促进语文课堂发展
◆孔凡宇
(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做到充分、有效的预习,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而且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自学的好习惯。
预习 课堂教学 语文
“课改”的大潮一波又一波涌动,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在大潮中不断尝试新的冲击。在不断尝试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把目光停留在了预习这一环节。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做到充分、有效的预习,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自学的好习惯。在有效的预习里,学生会体味到了做课堂主人快乐,用充分预习促进课堂发展。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充分地预习,可以更好地参与新课教学的课堂活动,把自己查到的资料展示出来,也是展现自我的机会。例如,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中,学生对于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两位人物很陌生,对于当时的历史时代距离较远,他们不能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更不能想象伽利略的“胆大妄为”。无论教师和课文怎样介绍都只是苍白无力的。但是学生通过充分地预习,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中学生会了解到人物的生平事迹,从而了解了人物在故事中的所处的地位,也了解了那个时代的背景。那么,文章中的“权威”“胆大妄为”这些词语的描述,学生都会深刻地理解。课上学生们为了“晒”自己查到的资料侃侃而谈,主动参与课堂,展现自我,一篇看似生僻、遥远的课文却勾起了学生们纵多求知的欲望。
课前预习作为新课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使学生较好地改变自己的认知前提条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容易,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学生对“笑谈碰壁”一段较难理解。在课前预习时,我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在课堂讨论“你是怎样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个句子时,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预习获取的知识畅所欲言,气氛活跃,通过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和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轻易就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而且还能更深地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充分的课前预习,能让学生轻易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是由于教学进度及教程的安排,学生在课上的朗读时间有限,一篇文章要想读熟、读透,就要在预习上下工夫。在预习的环节上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自己用字典查准生字的读音,可以减轻许多课上的负担。而学生在课上展示自己的朗诵水平,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教师更可以给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在篇幅比较长的课文讲解中更应该重视课前的预习朗读,让学生对课文的故事有足够的了解,课上才便于教师讲解文章的内容。如长春版教材中的长篇童话节选《骑着白鹅去旅行》,整篇课文的文字超过四页,如果完全靠课堂诵读文字时间会非常紧张,但是学生通过预习朗读了解了文章内容,所以课上可以通过复述、概述等方式讲述出来,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能力,更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根据课文的类型不同,预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预习古诗类的新课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查作者资料和写诗背景,这样课上对于学生理解诗词、解决重难点有很大帮助。预习《汉字家园》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在预习课文时要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对于散文名篇应该把其中的好词、佳句、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摘录下来。如在《科罗拉多大峡谷》一课中有许多四字词语:雾霭阴霾、扑朔迷离、孤峰孑立等,初读时的最大障碍就是生字、生词太多,但是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求学生摘录文章中的四字词语,不懂的查查词典。这样的预习指导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扫清生词的障碍,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所描述的大峡谷的奇特景物。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在预习环节中,指导学生充分地、高效地预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别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