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宇
(江西省铅山县虹桥中学)
谈如何实现初中语文的高效阅读
◆陈春宇
(江西省铅山县虹桥中学)
新课改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对如何实现阅读教学高效化和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进行思考。
初中语文 高效阅读 阅读能力
1.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传播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扎根人文。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会产生的智慧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
3.尊重个体体验,鼓励个性化阅读
阅读活动是以对话为基础的。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展开关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阅读。
首先,以情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情感。初中学生情感化学习程度突出,这不仅表现在对教师的情感上,更多的表现在课程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符合学生心理情感的阅读内容进行教学,同时,针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情感性评价,如通过激励、表扬言语进行评价,以眼神传递肯定情感等,以提升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喜爱。
其次,提供兴趣材料,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材料的兴趣性以及与学生心理的需求性,是促使学生进行阅读的直接材料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供适应于初中学生心理阶段的感性化的阅读材料,使学生感到语文的趣味性、多才性。例如,在学习《春》时,教师通过春天景象的话语性描述,或是图片材料的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春之美,进而激发学生阅读情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多模教学,保持学生情趣。良好的课堂情境的创设,是多种教学模式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以高氛围课堂情境渲染学生阅读激情,是学生展开兴趣化阅读的最佳环境支撑。在阅读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以及阅读材料结构为基础,进行阅读教学模式的设置,以达到最优化教学结构的目的。
阅读中的想象是指把感知文章所得到的表象加以改造并进行重新组合,再造出原形象或综合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情境具体的课文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让情境画面在诵读、交谈中时刻浮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快速理解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有着丰富内涵的课文时,教师要创设合适情境,引导学生有依据地进行创造性想象,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教学一些情节比较曲折的小说或者寓言、童话类故事时,可以根据故事的某些不确定处或空白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推测可能产生的情节和新结局,故事的续写或改写过程便成为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例如,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让学生想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表现出来的秋色苍凉、人在旅途的孤寂与落寞,可以想象作者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感情。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找到文章的“空白”,引导学生运用想象的方法,将文章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想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从而使学生得到的体验更为深刻。
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叫学生阅读。但是老师只是要求学生去阅读而没有掌握学生阅读的成效,甚至不知道学生阅读了什么内容,那么老师所有的培养学生阅读的工作都是失效的,就像风筝断了线、马失去了缰绳。特别是课外阅读,因为在课外进行,更无法知晓。这时我们要掌握学生阅读的成效,怎么办呢?就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新课改下,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以基本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阅读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情趣化的材料支持、感情化的阅读方式、探究性的阅读体验、创新性的阅读思想、审美性的阅读情感等展开阅读教学,以实现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开拓,提升阅读质量。
[1]吴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