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大家”之谈,感受数学魅力

2016-02-15 19:47王小霏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小棒一节课数形

◆王小霏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金沟中心学校)

聆听“大家”之谈,感受数学魅力

◆王小霏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金沟中心学校)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挖掘数学的魅力,进行创新性的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

小学数学 教学魅力 唤醒记忆

“全国小学数学示范课观摩交流会”于4月14日至16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教育专家及教师代表37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交流会设在云南大学体育馆和云南大学附属小学两个会场,向与会代表展示了31节有特色的现场课堂教学课例,专家对现场展示课进行针对性的评议,并做了专题报告,旨在对课例进行解读,贯彻落实《标准(2011)》的基本理念。

此次作课教师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大部分不是名师,不是专家,都是比较年轻的一线教师。他们有激情、有潜质,教学风格多姿多彩。可以说,他们辛勤的付出,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教学盛宴,每一节课都精彩纷呈,每一节课都让人回味无穷。

会议展示了31节示范课,来自天津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执教了一节示范课《数与形》。徐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他的数学课堂是富有多种元素的课堂,有对数学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对教学方法的探索等。

一、老师最“闲”的课——新疆何立娇《有余数的除法》

来自克拉玛依北师大附小何立娇老师的《有余数的除法》是本次观摩课上获得观摩老师掌声和互动信息最多的一位老师,她的课在这次观摩会上是独树一帜的,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她的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课前研究,还是课上讨论,都是学生在学习、在互动、在获得和在发现。何老师上课伊始就直接点题,这样做是因为课前已经发了研究单,学生已经先进行探究了,所以当然知道课题,直接点题省时省效。然后老师让学生小组活动,检查、交流、分享、发现,在互动过程中分享伙伴的智慧。接着在全班交流,看似学生自主完成,其实都是在老师不断引导性提问中进行的讨论。何老师完全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去争去交流,在争辩过程中得到统一认识,获得结论,并且巩固认识,还把结论串联起来。总之她让学生在讨论、质疑、互动中步步递进,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何老师的课不仅学生的课上交锋最多、而且还得到了专家的极大认可。

二、学具令人眼前一亮的课——吉林高倩《千以内数的认识》

在以往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都是利用计数器来让学生表示千以内的数,每次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时,总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要怎么做,学生对“满十进一”感受不深,学困生根本就没真正理解。高老师表示千以内的数时是运用了自制的学具,她让小棒在“数位”上“站”了起来!高老师用装满彩泥的盒子当成数位,每个盒子还在最前面贴上相应的数位名称,一根细长的小棒表示“一”,则个位上就可以放着一根一根的小棒;十根小棒扎成一捆表示“十”,一捆一捆的放在十位上;十捆小棒又扎在一起成一束,一束一束的放在百位上;最后用一个比较粗的大笔表示“千”。这样的学具,不仅令听课老师们眼前一亮,更让学生在学习数数,特别是跨十、跨百数时形象直观的理解掌握。

三、意外大餐:集知识、文化、精神于一体的课——徐长青《数与形》

大会闭幕式上,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以他幽默的风格贯穿课堂始终。他以“什么是数字”开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学会短时间内审题:审题不只是要读懂题意,还要记住题目的内容。课上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与形相互转化、不可分。徐老师在课上还渗透了中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善于动脑思考、动眼观察,不管多难的题目,都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把复杂的题目变简单。徐老师引用华罗庚大师的话,更是引起全场师生的共鸣:华罗庚大师留下的数学文化,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扬下去!你说,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爱呢?

徐老师之后还给全场老师提了很多建议,希望我们的数学课能让学生嘴、手、眼都能动起来,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数学的类他性知识,让我们的数学课能够滋养学生的大脑,为学生的明天负责!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他给学生营造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堂;虽然徐老师的课我们模仿不来,但是我们可以欣赏和学习以及借鉴。

四、专家点评更加精彩,听课外之课,收获更多

吴正宪、马云鹏、曹培英、刘加霞、梁秋莲、王永春老师,针对每节课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们不仅指出每节课中的亮点,还中肯的提出有的课做的还不够的地方,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的利用教材、处理教材。最后王永春给我们老师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深入教材,确定目标。接着思考一节课的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调控是否合理、重难点等是否突破。同时还要多向他人学习教法和教学艺术,完成从模仿到形成自己风格的转变,做到心中有人。最后要保证每一节课都要有思维深度和思维碰撞。

五、唤醒记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梳理学生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生涯就会发现:他们对数学的认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数形结合”的过程。“数形结合”以“无名英雄”的角色时刻陪伴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这是学生学习这节课的重要经验,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基础。课始,徐老师就通过“穿越”唤醒学生的记忆:“记得我们一年级的时候用小棒表示数吗?”“你能根据小弟弟、小妹妹们画的‘形’,猜出表示的‘数’吗?”“我们学习9+2=?时是怎么用小棒帮助凑十的?”学生在欢笑声中轻松地回忆出“数与形”曾经的陪伴,感悟到数与形的密切关系。

六、完善认知

“数与形”陪伴学生的“过去”,更要相伴学生的“未来”。它需要一个契机让学生去梳理与完善自己先前的认知经验,并形成自己的方法,以便于后续的学习。而即将毕业的六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正好能为完善这一认知提供这样的契机。所以,徐老师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数与形的世界!”通过“杂乱摆的形”得出“从1始连续奇数的和的式”,又到“有规律摆出的形”,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更直观地发现了正方形点阵中所蕴含的规律,并对几种规律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沟通,在解决相关的具体问题中让学生体会到了规律的作用和魅力。以这一问题为载体,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并建构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和思想。

七、感受其美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讲:“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怎样让学生感悟到其中的“百般好”?徐老师后面的进一步拓展中提供了较多的素材,如勾股定理的证明;等差数列的求和等,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数形结合呈现出的神奇之美!

再次聆听徐老师的课,又一次感受到了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进而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一节课若能配上风趣幽默的语言、动作、表情,这样孩子们一定会会心地大笑,在笑声中感悟数学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教坛无边,学海无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及数学课的课堂中。

应该说,每一次外出听课学习,对我的心灵都是一次感动,名师专家的课让我感觉到自己课堂教学上的差距。我的收获很多,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知易行难,行胜于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只有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学习、实践,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小棒一节课数形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巧移小棒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