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土著时代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方式

2016-02-15 19:25:58于敬岩
职教通讯 2016年17期
关键词:党员教育学生党员高职院校

于敬岩



数字土著时代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方式

于敬岩

摘要:主要专注于数字土著时代做好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问题。通过阐述数字土著的特点及其独特的学习方式,提出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在教育环境中增加可用的技术设施,创新活动载体、灵活应用数字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员教育;党员学习;数字土著时代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伴随着新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由于新技术的影响,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习惯于或者沉迷于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网络游戏、电子书等数字工具,他们喜欢在虚拟社交网络,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信息技术和自媒体对他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们被一些学者创造性地称为“数字土著”。[1]

一、“数字土著”的特点

(一)向往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

“数字土著”不喜欢被限制在教室这种最传统的学习环境中,他们喜欢既能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又具备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向往着那种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数字土著”想成为学习这种活动的主体,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教育。

(二)追求个性化

“数字土著”无乱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不喜欢千篇一律,他们喜欢依据自己的特长和喜爱,追求具有明显个性的学习或者生活方式。而且,他们非常自信,但易受微信等自媒体的影响。

(三)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字土著”对任何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其先辈相比较,“数字土著”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是学习和创新的源动力。

(四)随时接受外界信息

由于微信等自媒体的存在,使得“数字土著”能随时与外界保持紧急联系,与各地的联系人保持实时聊天,把快捷的信息相互传递,实现信息共享。

二、“数字土著”的学习方式

(一)泛在化学习

“数字土著”学习泛在化,“数字土著”以各种连接方式和各种终端设备链接起来,按自身的需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颠覆了过去那种“固定地点、固定设备”的学习方式。

(二)学习时间并行运用

“数字土著”不是将时间看作线性的,他们不在特定的时间点仅仅专注于一件事情,大多习惯于同时做多件事情;“数字土著”为了更弹性地使用有限的时间,他们一般采用多任务型学习方式,一般会同时完成多个任务。例如,一边学习、一边休闲,在学习中穿插很多娱乐时间。

(三)网络化联通学习方式

互联网已经成为“数字土著”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数字土著”通过互联网与外界保持广泛的联系,通过互联网这种媒介,“数字土著”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

(四)实践性学习

“数字土著”更多地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知识,“数字土著”习惯于针对自身周边环境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实现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扩展主体的认识范围,使得主体接受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不断加强和提升。

(五)盲目学习

在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学习过程中,有时候“数字土著”表现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当,容易在网络中迷失自己。形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停留在表面,无法进行深度思考,选择学习资源存在盲目性等问题。

三、数字土著时代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的对策

(一)适应学习者的需要

“数字土著”容易接纳新技术,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强,“数字土著”急需要一个张扬他们个性、支持他们体现主动学习的机会,他们需要在更广泛的空间内自由学习,而不仅仅限于传统的课堂,这需要对学生党员的教育进行变革,以适应学习者的呼吁和需要。[2]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既要保留传统教育模式,又要充分发挥新载体新平台的作用。

(二)在教育环境中增加可用的技术设施,创新活动载体、灵活应用数字资源

在“数字土著”时代,由于任何人都可以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畅所欲言。学生党员受外界影响和冲击很大,为了提高学生党员教育质量,需要更多地运用的技术手段和形式,把新的载体、新的媒介,把“数字土著”喜闻乐见的形式应用到学生党员教育去中去。

当前,在学生喜好的学习方式和学校能够提供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未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智能校园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对能够灵活使用智能校园和具有数字学习资源开发能力的教师培养不够;教师自身也安于现状,缺乏自我提高的意识,不愿意尝试任何新鲜事物;而学生却越来越依赖新媒体,他们更期望更多的个体学习机会,更愿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更愿意使用灵活多样的数字教学资源。最终导致了教师和家长对自己学生和孩子的行为不理解,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的孩子那样专心学习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所以,必须加快学生党员教育改革,(1)建立必要的技术设施,建立其设施数字化教学的必备的基础设施;(2)加快对教师数字学材开发能力和数字资源使用能力的培养;(3)加快课程改革对学习体验进行新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体学习机会和选择。

(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数字土著”具有多源头快速接收信息的能力,“数字土著”擅长多任务和平处理,“数字土著”喜欢图片、声音和影像,但“数字土著”也存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学习研究停留在表现而不够深入、学习带有盲目性等诸多问题。所以,在教育环境中增加可用的技术设施,创新活动载体、灵活应用数字资源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多元的网络社会文化中、在多样的网络社会形态中,多种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彩的网络生活等必然带给学生不同的人生影响。学生党员年龄小、党龄不长,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成熟,如果不正确引导,必然给学生党员的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把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能仅仅沉迷于网络,提高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质量。

“数字土著”出现,是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产物,“数字土著”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数字土著”及其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出现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提高了党员教育的工作难度,影响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影响受教育者知识学习深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数字土著”的需要,在教育环境中增加可用的技术设施,创新活动载体、灵活应用数字资源,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顾小清,林仕丽,汪月.理解与应对:千禧年学习者的数字土著特征及其学习技术吁求[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23-27.

[2]荆林燕.面向“数字土著”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2):22-24.

[责任编辑秦涛]

基金项目: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数字土著时代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研究”(项目编号:GXDJ2015-B140)

作者简介:于敬岩,女,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7-0053-02

猜你喜欢
党员教育学生党员高职院校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0
开展“两学一做”,要抓住三个关键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6:37:55
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研究综述
新闻界(2016年7期)2016-12-23 15:02:03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党课”的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