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景 付建军
赵家栋
付家宁
妙用虚实写华章
张景付建军
虚与实是一切文学艺术广为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虚,多指空灵超脱或引人生发联想、补充的笔墨,其形式主要有三:一种是虚幻、虚拟的表现,如写人物的想象、梦境和幻觉等;一种是侧面的记叙和描写,如场景烘托、人物对比、他人评价、客观影响等;一种是议论抒情,即作者对人和事物直接发表看法和吐露情怀。实,则指真实具体地描绘的文字,也就是对人或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实实在在的摹写。它们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体,虚并非虚无飘渺,而总是依托于一定的实;实也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实,而是艺术再造的实,导向一定的虚。构思行文过程中,虚笔与实笔兼使,二者密切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种技法即所谓虚实相生。它的妙处在于能够充分地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艺术形象更加丰满充实;同时打破结构的平板,增强文章的波澜,从而极大地释放出艺术魅力。
我国小说美学家的奠基人金圣叹论诗时有言:诗家写景“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这其实是对诗贵虚实相生的强调。宋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堪称典型一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的前两句俱为实写,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到园内春花。后两句则一虚一实,妙用拟人辞格,从“一枝红杏”想见“春色满园”,情景交融,富于理趣,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出深刻的哲理:所有新生事物都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们必然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起来。因此显得意境幽邃,耐人寻味。
同样,文艺理论家们所谓“写得太实则无诗”的理论,也完全适用于散文和小说。请看《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关羽 “温酒斩华雄”的一段精彩描写:
(其时董卓的先锋华雄搦战寨外,连斩诸侯数将)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臂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洪钟,立于帐前……关羽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候听得关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文字绘声绘色,撼人心魄。其中关羽请战、出战以及回营是直接描写,属于实笔;而两军交锋则以众诸侯的听觉和神情作侧面烘托,属于虚写。整个情节,虚实映带,紧密配合,不仅将关羽大义凛然、勇冠三军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而且避免了行文的平易直露,收到婉转曲折的艺术效果。
这样虚实兼备,双璧生辉的例子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俯拾即是。譬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既有自然风物和捕鸟情趣的实笔描写,又有迷人传说的虚笔讲述;《紫藤萝瀑布》中写紫藤萝,既有紫藤萝盛开景色的实笔摹绘,又有其象外之象的虚笔联想;《故乡》中写故乡,既有闰土、杨二嫂等人物悲惨命运的实笔刻画,又有“我”对未来希望之路的虚笔思考。这些都造成了文势的跌宕起伏,使结构富于变化。
实笔兼容虚笔,关键在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实笔是基础,没有一定的实笔挥洒,虚笔就无所凭依;虚笔是补充,没有必要的虚笔涂抹,实笔就黯然失色。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则说得尤为精粹:“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不过一般来讲,运用实笔并不太难,重要的是如何展开虚笔,需要掌握几种技巧:可以引用诗文、传说,作横云断岭式的穿插来营造虚境,就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怪诞离奇,引人入胜,为百草园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它作为儿童乐园的无比情趣;可以驰骋联想、想象,借助比喻、象征等来传达虚境,就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描绘盛开的紫藤萝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是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充满生机,催人奋发;可以适当抒情和偶发议论,通过倾诉、表明见解来点染虚境,就如《故乡》一文中树立踏出希望之路的警策——“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仿佛奏响一阕高亢激越的美妙乐章,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坚定的信心;可以变换描写角度,从侧面烘云托月来表现虚境,就如上述“关羽温酒斩华雄”一例中渲染“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的失惊之态,犹似万绿丛中高高擎起一枝红艳,有力凸显了关羽的骁勇无敌。
虚实相生,婉而成章,笔下必然花团锦簇,光彩溢目,芬芳袭人。
【名家示范】
雨中拾贝
赵家栋
预报中的雨,如期而至。朦胧中,电闪,雷鸣。微风起,疏雨落窗,似鸟啄木,笃笃有声。这山雨别有风韵的协奏曲,把大地和我焦渴的心唤醒。
骤雨后,知时的春雨,弹起了乡间催眠曲。梦中的雨,落在诗人的键盘上,便有了“多情的土地,慷慨地敞开了胸怀,母亲——大汶河的乳汁开始充盈”的佳句。
雨脚儿渐慢。晨曦里,窗外的山乡,氤氲,朦胧。我走出老屋,不思“雨不大淋湿衣裳”,不想“话不多伤断心肠”,踏上大汶河弯弯的河道。神奇的毛毛雨,浸润出“潜入夜”的氛围,弥漫出“随风”“润物”的记忆。雨蒙蒙,不思任何人;雾漫漫,不想任何事,带着初中的《历史》课本,到大汶河踏青、拾贝、觅石,一直走下去,就好。
春雨贵如油,贵如油的春雨落在庄稼人的心田,喜在庄稼人的眉梢。我欲过汶河村头,去河边。那儿,雨打过的贝壳格外鲜亮。
“喂!歇会儿吧,他大叔!”好客的汶河嫂,浓浓的乡音,似那化不开的春绿。
雨脚儿渐紧,几位似曾相识的乡间大嫂招呼我避雨。“好人耐不住三劝”,何况我这雨中无伞人。
湿润的风,飘来阵阵似丁香、像桂花的芳香。见我好奇,房东大嫂说:“进院里看看吧,既不是丁香,也不是桂花,是一棵我们家栽了十多年的野生樱桃,这樱桃的果实像桃样儿,只是花香、花早、落叶晚……”
为与樱花和樱桃树相区别,居泰山下、大汶河边的这家主人,把自家这棵树称作“泰山香花樱桃”。
小雨初歇。我用手机拍下尚带着水珠儿的樱花,运用编辑、修剪功能,补光、加亮,分离出黑白、暖色调的诸多泰山香花樱桃的倩影,老嫂子们看了我的即兴之作,赞叹不已,“看这原生态的花儿,‘汗毛儿’也那么清晰!”
花香蜂蝶来。房东大嫂告诉我,她老伴儿到村口去接采访香花樱桃的记者了。不一会儿,匆匆引记者进院子的男主人向我们介绍说,他的香花樱桃已发展到1万多棵。他递给我一张名片,眼前的这位干巴老头儿——李文安,原来是拥有500多万人口的泰安市泰山樱花协会的会长、高级农艺师,他的梦想是,在不久的将来,让泰山香花樱桃遍植祖国大地。
李文安,一个中国农民的梦;李文安,一个农民的中国梦,让前来大汶河拾贝的我,轻轻地、轻轻地拾起。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5月18日)
[点评]这是一篇构思精巧、意境深邃的散文佳作。作者善于驰骋联想,将虚实处理得出神入化。读过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人,无不惊叹于其中两句之妙:“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它们视觉鲜明而又耐人寻味,实在堪称绝唱。何以产生如此效应?关键在于诗人化虚为实,以实代虚,令读者从一枝出墙的红杏想见到满园关闭不住的春色。本文则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采用了化实为虚,以虚补实的笔法,从前来大汶河拾贝写到路经汶河村拾起一个农民的中国梦。于是“拾贝”与“拾梦”,虚实相生,彼此辉映,熠熠闪光,璀璨夺目,不仅打破文势的平直,使结构跌宕生姿,而且将主人公的樱桃人生和创业精神凸显得无比美丽。
【佳作演示】
回报
付家宁
盼!她盼眼欲穿!
徘徊在仙桃宾馆的大厅里,她心中焦灼,犹如一锅滚沸的水。每天,“寻人启事”在电视台上频频播出,民政局长用电话向四处打探。她在急切的等待中挨过了一周,却一直杳无音讯。“无名战士,您在哪里?”她的眼神流露出失望。此情难酬啊,她纷乱的思绪飞向了影片《元帅之死》中的那永远令她感激涕零的一幕——
空前的浩劫,无边的暗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北京西郊的一个阴森的小土房里,囚禁着她年逾古稀的父亲——曾经威慑敌胆,勋劳卓著的共和国元帅。他那战场上的飒爽英姿已被红墙内的阴谋诡计扭曲成憔悴,在枪林弹雨中锤炼得十分顽强的生命正一步一步地走近死神。千古奇冤,一腔怒火,无限悲凉……他辗转难眠。忽然,门外响起了亲切而悠扬的歌声,将雷声和雨声一起淹没:“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看守他的仙桃籍战士一肩扛着莫测的风险,付出一片真挚的爱心,给了他抗争的力量。父亲的眼中泪光闪烁……
特殊的年代,“重囚”的身份,使父亲当时无法知道战士的姓名而含恨去世。劫后余生、重见光明的母亲念此就深深地叹息:“多好的人呵,在我们最不幸的时刻雪中送炭,何日能回报呀!”
岁月无情。三十多个春秋的风刀霜剑将母亲雕镂成一支风前残烛。为使母亲在有生之年得遂心愿,她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万里迢迢,寻找“亲人”。
现在,事情竟是如此艰难。
她缓步走到门外的阳台边,凭栏骋望,似乎要从这莽莽大地上搜索到什么。但见瑰丽的朝阳把世界锻成了火样的颜色,那鳞次栉比的高楼,那纵横交错的马路,那亭亭耸立的碧树,那风驰电掣的车辆,那熙来攘往的人流,披着灿灿金光,一直绵延到天际,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好一颗江汉平原的明珠啊!”她脱口赞叹。刹时,一股温馨的风扑面而来,撩动她额前的缕缕柔发,点燃了父亲播在她幼小心灵里的记忆——
漫天乌云翻涌,遍野硝烟弥漫。长矛刺破死寂的湖水,飞溅朵朵雪白的浪花;大刀砍倒罪恶的旗帜,吹响支支嘹亮的号角。多少次精心的擘画,多少次殊死的战斗,父亲巨手一挥,将革命根据地映得绯红。于是,他用睿智和大勇写成的“龙”的神话,在这一块热土上流传不衰……
父亲呵,你那舍生忘死的付出总算赢得了这一片繁荣兴盛的回报!她无比欣慰。冥冥中,她仿佛看到父亲含笑走来,无数的人在夹道鼓掌。
可是,明天,明天就要驮着缺憾告别这可爱的小城!她便十分怅惘……
“同志,有消息!”她惊喜交加,回头看见民政局长一手高高举着一封信,风风火火地跑步而来。她迎了上去,如获至宝地接到手中,匆匆拆封展看,几行文字,热情洋溢,跃然纸上,使她强烈震撼——
阿姨:好!
我是您要找的仙桃籍战士的儿子。爸已于98年抗洪抢险中牺牲。他生前很仰慕元帅的崇高精神,时常说元帅为人民付出了很多,他那天能用一支歌回报元帅实在太荣幸,并且教育我们兄妹要像元帅一样只求付出,不计回报。所以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向国家伸手。您的真情我们领受了,请不必再找,谢谢!谢谢!
敬礼!仙桃籍战士之子
瞬间,她被一股无形的潮水严严地裹围,满脸泪水,默默地向这块土地深情地鞠躬……
[点评]这是发生于仙桃大地的一个真实故事。贺龙元帅之女贺小明曾于2002年来此寻找当年以一曲《洪湖水》慰藉其蒙难的父亲的仙桃籍战士表示酬谢而未果,作者将它加工创造,运用虚实手法编织情节,新颖别致,颇具魅力。全篇以她回报仙桃籍战士这一实笔为主线行文,重点描写她的复杂心理,展开翩翩联想,串起元帅和仙桃籍战士当年艰苦“付出”的一系列虚境,十分自然流畅,而结局处仙桃籍战士之子的信更是令情节峰回路转的绝妙虚笔,十分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崇高形象。文章紧扣“付出与回报 “这一话题,主旨鲜明,意境深邃,虚实相生,曲折有致,令人读罢击节赞赏。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向禅师请教怎样掌握更多的智慧。禅师笑了笑,从桌子上拿了一个苹果,咬了一口。过了好一会,禅师将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手掌当中,对着这个人说:“来,把这些吃下去。”
这个人惊讶地说:“大师,这——这怎么吃呢?”
禅师又笑了笑说:“我咀嚼过的苹果,你当然知道不能吃;正如汲取别人的智慧,必须经过你亲自咀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材料是一则故事,其中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学生和禅师,而主要事情是禅师嚼烂苹果让学生吃,但学生拒绝。禅师不是直接传授学生道理,而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所以我们可以从禅师的角度立意为“要善于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向禅师请教如何掌握更多的智慧这一角度可以立意为“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从禅师的话“必须经过你亲自咀嚼”我们可以提炼出“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立意。在进行这样的归纳之后,还要注意选取最符合命题者意图的立意来写作,所以我们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我咀嚼过的苹果,你当然知道不能吃;正如汲取别人的智慧,必须经过你亲自咀嚼。”其中“亲自”应该说是材料的关键词,所以立意时当紧扣这个词。
文章可以从 “智慧的获得”和“个人成长”两方面来入笔。如果从“智慧的获得”方面入笔则适合写成议论文,开篇引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举例论述亲自咀嚼的重要性,比如说亲自咀嚼的要求、结果等。如果从“个人成长”方面入手则可以写成记叙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安排内容或者编织情节时要注意突出人物的心理矛盾,最后在结尾点睛:应该做自己,亲自去咀嚼人生。倘能运用虚实相生的技法行文,比如在实笔叙写故事的基础上,或者引用诗文、传说,作横云断岭式的穿插来营造虚境,或者变换描写角度,从侧面烘云托月来表现虚境,就一定能使文章曲折有致,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市胡场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