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征文化的科学涵义及基本特征

2016-02-15 11:44:56鲍中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长征精神文化

鲍中义

(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

论长征文化的科学涵义及基本特征

鲍中义

(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

长征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时期创造出来的,民族特色鲜明、时代内涵丰富的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文化,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长征时期的特殊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使长征文化具有了革命性、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等特征。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长征文化这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继续指引中国人民夺取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长征文化;长征精神;基本特征;中国梦

【主持人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本栏刊发的《论长征文化的科学涵义及基本特征》具体地对长征文化的科学涵义和基本特征,作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作者认为这些在时代熔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伟大精神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为我们这一代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红色文化育人研究》从广义上对红色文化的内涵、传播,基本特征和育人功能、育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论证。认为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用先进的红色文化来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带来了新的契机。两篇文章对我们特别是青年一代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把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指战员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更好地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较高参考价值。

(遵义会议纪念馆研究员:费侃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1]长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时期创造出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和财富。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应当进一步发掘长征文化,深入研究长征文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让长征文化在构筑中国梦的新长征途中继续绽放光芒,实现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一、长征文化的科学涵义

文化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与“自然”相对,是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逐渐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从产生来看,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学术界对文化的界定大多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文化作了这样的界定: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广义的文化总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以与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相区别”。[2]从广义上看,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术界对广义的文化主要有两种划分。第一种是“二分法”:如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实体文化与观念文化、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意识到的文化与意识下的文化等。”[3]第二种是“三分法”:如“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或物质文化、观念文化与政治文化,物质文化系统、精神文化系统与文化价值系统,文化的物质层、理论制度层与心理层面,等等。”[3]长征文化作为红军长征时期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的科学涵义是什么?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不多,以下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周巍峙指出,长征文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是长征中艰苦生活的特别需要所产生的,是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工作的延续,特别是苏区文化的延续”,长征文化是革命文化传统的发展,是文化史中的特殊阶段,它是在战斗非常激烈、非常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4]周巍峙从长征文化的形成入手,将长征文化界定为长征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对长征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巨成认为长征文化由“长征的历史和精神,有关长征的文献或文本,多年来人们对长征的历史叙事、宣传、纪念活动、学术研究等等”构成,它“主要是精神文化,以实现高尚价值为目标”。[5]张巨成对长征文化主要界定于“历史和精神”、“文献或文本”等精神文化范畴,在物质文化方面尚未涉足。故要准确地界定长征文化,须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文化范畴入手。李安葆指出,长征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汉文化为基本特色,充盈着生机魅力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章”,它主要包括“长征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文艺宣传、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活动”。[6]

李安葆从革命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特色等方面对长征文化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界定,从狭义上来理解长征文化,这是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但他所界定的长征文化主要是指长征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文艺宣传、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活动等,对于长征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形态亦有所忽略,因而还应当从广义的角度来定义长征文化。

杨金龙认为,长征文化“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伟大壮举中形成并积淀而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性和丰富历史内涵的特定文化概念。其主要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形的、可见的实物遗存,包括革命旧址、战斗遗址、文物资料等,这是长征文化的载体和见证;另一方面则是无形的各种价值的总和,也就是作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特殊内容和标志”。[7]杨金龙将长征文化理解为有形的实物遗址和无形的各种价值总和,对上述将长征文化仅仅界定为精神文化的观点有所突破,他将革命旧址、战斗遗址等实物遗址也纳入到长征文化范畴,相较而言他对长征文化内涵的理解更为全面。但是杨金龙在文中主要谈及长征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并未给出有关长征文化的完整定义,故对长征文化的界定尚须深入研究。

概而言之,学者们对长征文化科学涵义的界定,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但也有一些不够完整之处。例如,有的学者把长征文化主要界定在精神文化方面,还不够全面;一些学者对长征文化的界定未能将长征文化明确纳入红色文化范畴,亦不够完整。笔者在分析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认为长征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时期创造出来的,民族特色鲜明、时代内涵丰富的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文化,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红色文化范畴。长征文化应当包含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长征文化的物质形态是有形的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实体文化,主要包括:长征时期红军使用过的物品,长征文献资料,对敌斗争的活动场所(根据地或战役发生地),长征文化纪念馆,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会址等。长征文化的非物质形态虽然是无形的,但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它主要有两类:其一,红军长征过程中产生的以规章制度、组织原则等存在着的制度文化。例如,红军长征时制定的各种制度、作战方针、组织原则、工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其二,红军长征过程中产生的以观念形态存在着的精神文化。它主要包括红军长征中产生的政治法律思想、文学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精神文化,其核心内容就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异常艰苦的长征途中产生和凝练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8],即一种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一种牢记宗旨、心系人民的精神,一种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精神,一种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一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长征文化的基本特征

长征文化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一)革命性

长征文化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文化,它是在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产生的,从它产生开始就具有鲜明的革命性。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之所以要进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就是为了摆脱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然后北上抗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长征途中所形成的文化,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文化还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其根本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战略大转移、北上抗日,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因此,从长征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根本目的来看,长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而产生的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质的文化。长征文化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坚持唯物辩证法,敢于和善于纠正“左倾”和“右倾”的错误,具有革命的批判精神。

(二)阶级性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9]在社会中,社会成员是社会文化的主体和创造者,都可以划归为一定的阶级,社会文化主体和创造者的阶级性必然决定社会文化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文化有不同的阶级属性,并反映不同阶级的根本利益。长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群众在长征时期创造的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文化,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政治思想、政治目标、政治心理、政治要求和政治观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三)科学性

长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它集中展现了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所处的客观形势和社会环境,它的指导思想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长征文化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全面、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当时的实际问题,科学地概括和总结了一系列对敌斗争的方针和策略;坚持实践决定认识的基本原理,把实践当作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政治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策略,等等。

(四)时代性

社会文化是社会存在的集中反映,也是时代精神的折射。长征文化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时期创造出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上了革命战争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虽然长征文化形成于长征时期,具有时代赋予的内容和特征,但长征文化并非封闭的文化,它是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具有开放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长征文化的内涵及形式都会获得新的诠释及丰富发展。从阶级斗争到暴力革命,再到和平建设及改革开放,时代主题的变换也会使长征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形式更加多样。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长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仍然会被时代赋予新的内容和价值意义,不断获得新鲜血液,不断指引着中国人民在新的长征途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五)民族性

长征文化是长征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中华大地上滋生起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革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外来优秀文化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最具民族特色的、内涵丰富的、影响深远的、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必然对处于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长征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吸收营养、获取精华、发掘资源,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诠释马克思主义思想,在长征时期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中国气派的长征文化。终于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建设社会主义、朝着共产主义这一崇高伟大的理想社会形态迈进。

(六)大众性

长征文化是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产生的,它植根于工农群众又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工农群众的解放事业服务,始终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连,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符合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具有较强的大众性。长征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反帝反封建为己任,它不仅能够指引革命战争年代的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勇前进,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仍然能够继续适应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继续指引中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形态迈进。

三、结语

80多年过去了,长征亲历者正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悄然离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伟大长征文化,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长征文化的核心即伟大的长征精神,她与建国后产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三峡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及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等,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在时代熔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伟大的精神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在今天构筑中国梦的新长征中,仍将继续绽放光芒,指引着中国人民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1]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EB/OL].(2013-12-31)[2016-03-23].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3-12/31/c_118788013.htm.

[2]欧阳淞.关于大力弘扬党史文化的几个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12,(9):5-15.

[3]丁恒杰.文化的本质及结构分类[J].中州学刊,1991,(2):48-51.

[4]周巍峙.弘扬红军传统做好革命文化的传人——在“长征中的文化工作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J].新文化史料,1997,(1):5-6.

[5]张巨成.论长征文化的历史启示及其意义[J].学术探索,2001,(1):92-94.

[6]李安葆.长征与文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7]杨金龙.长征文化的发掘与保护[J].政协天地,2006,(10):6-8.

[8]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23.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娄刚)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ng March Culture

BAO Zhong-y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 563000,China)

The long march culture is based on the Marx Lenin doctrine as a guide;the Chinese Red Army was created in the period of the Long March,with distinct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ch connotation of the anti imperialist and anti feudal r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and it is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the Marx doctrine of China.The special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e Long March have made the Long March culture characterized by its nature of revolutionary,class,times,nation,scientific and popular.Today,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we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valuable resources and wealth of the Long March,and continue to guide the Chinese people to win the great victory of the new Long March.

the Long March;the Long March culture;the spirit of t Long March;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the Chinese dream

K264.4

A

1009-3583(2016)-0001-04

2016-05-18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4XKS048);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SSD006)

鲍中义,男,贵州盘县人,遵义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贵州省高校人文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长征精神文化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 11:13:43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 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