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琳
(天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津南 300350)
“绿色发展”理念研究综述
杨晓琳
(天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津南 300350)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有其重要的历史渊源,其不断演进和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围绕“绿色发展”这个主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绿色发展”的历史演进、概念界定和相关领域等,总结“绿色发展”研究进程,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
绿色;绿色发展;绿色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到“生态文明”、“生态建设”,再到“绿色文明”、“绿色发展”,不同的名词诠释了共同的主题: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正如蕾切尔·卡逊所说:“‘控制自然’是一个傲慢的措辞”[1]265,“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给世人再一次敲响了警钟,世界经济的发展不能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否则会给世界的发展带来苦难的“枷锁”。
“绿色”最原始的意思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它的代表意义为自然、和平、希望、青春、环保等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绿色”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和感情色彩的不同,“绿色”在中西文化上的象征意义也是不同的。“绿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低贱的颜色”[2]143,而“在当代汉语中广泛用绿色寓与环保有关”[2]144;在英文中,“green”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它代表“春天、希望”,象征“胜利”,表示“新鲜的、精力充沛的”等。由此,不难看出,“绿色”在中西文化上是有差异的,它包含了各国的文化与民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绿色”被赋予了新的象征与意义。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萌芽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朴素的“绿色”思想。“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天有其自身的时令季节,地有其独特的物质能源,人只能通过这些客观的条件去利用和治理,这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规律和联系。“道法自然”是道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主张万物平等的基础上,顺应自然、自我完善。佛教中的“一切众生皆可佛”体现了众生平等的思想,人类同自然万物都有其“佛性”,都有其生存的权利,主张善待万物。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但“绿色发展”的思想一直蕴含在他们的思想理论体系中;马克思认为,自然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并与自然界共同发展,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进行了强烈的批判;马克思认为,“文明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对比之下,它所起的相反的作用,即对森林的护养和生产所起的作用则微乎其微”[3]272,资本主义的逐利本性使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暴露了其反生态性,最终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主张人类社会要尊重规律、利用规律;自然界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应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期
毛泽东的朴素绿色发展思想。毛泽东认为自然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自然资源,农业和工业活动都将无法顺利实施,“总之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4]34。
邓小平的协调发展观。“邓小平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的思想,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5]17。邓小平认为,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自然资源,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要追求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这种情形,江泽民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6]463。他认为,发展不仅要关注当前社会,更要关注子孙后代,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三)“绿色发展”理念的成熟期
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与“绿色发展”紧密联系,“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科学发展”[7],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使其全面发展,最终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提法“体现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世界潮流,是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8]102。十八大报告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文明”与“和谐”强调国家富强不仅只关注经济,还要注重文明、生态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国梦”。梦是理想与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9]。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经济富强梦、社会和平梦的支持,更需要环境友好梦的保障,让人类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环境中,以小梦铸大梦,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问题”是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开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给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引起人类的反思,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掀起了一股“绿色”浪潮。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是美国环境保护运动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伦理的角度提出人和自然关系的标准”[10]37,利奥波德提出的观点为工业文明中困惑的人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美国生态思想形成和环境保护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催生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她是生态文明的先行者和领路人。
1968年4月,来自10个国家的科学家、教育家等在罗马山猫科学院成立了罗马俱乐部。1972年,罗马俱乐部向国际社会提交了一份令全世界震惊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增长的极限》让人类重新认识了发展,“即发展不仅仅是一系列关于经济、社会指数形式的增长,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发展要保持在地球系统可以承载的极限内,并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增进地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促进人类社会进步”[10]42。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后,受到世界各国各地的推崇,逐渐把发展引向一条“绿色发展”道路。
1992年,第二次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此次会议上对“可持续发展”定义取得共识。这次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充分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全人类对环境的新思想与新认识。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会议通过《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等重要文件,呼吁团结全世界人民的力量,促进全人类的发展与和平,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6月,时至可持续发展20周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召开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此次会议上提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和新方法。“绿色发展”逐渐被运用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绿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国际发展的大趋势。
“绿色发展”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对于“绿色发展”的研究,胡鞍钢可以被称为国内研究第一人,他(2005)认为,绿色发展之路,就是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与协调;马洪波(2011)认为,绿色发展是对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等词汇的综合归纳和高度概括;王玲玲和张艳国(2012)认为,绿色发展是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新型的发展模式和生态发展理念;蒋南平和向仁康(2013)认为,绿色发展的实质及内涵,应该定义在经济社会适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的基础上;胡鞍钢和周绍杰(2014)认为,绿色发展观,是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的系统协调性的第二代可持续发展观;黄志斌和姚灿等人(2015)认为,绿色发展是在资源承载力与生态环境容量的约束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达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由此可见,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绿色发展”的概念不断丰富和发展,同一学者对“绿色发展”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同学者对“绿色发展”的见解,使其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因此,“绿色发展”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变化发展的、不断完善的。
2015年初,党中央、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绿色化”发展战略,“所谓‘绿色化’,就是要求人们把维护生态平衡作为社会价值目标,减少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努力修补、恢复自然生态平衡”[11]2。
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之后,“绿色浪潮”逐渐兴起,促进了“绿色经济”的萌芽与发展。“绿色经济”最早出现于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David Pierce)的著作——《绿色经济的蓝图》中,强调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但并没有明确定义“绿色经济”。200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在《绿色工作:在低碳、可持续的世界中实现体面工作》的工作报告中,首次定义了“绿色经济”,同时围绕经济的“绿色化”,出现了绿色新政、绿色增长等概念。
“绿色政治理念最早可以追溯自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卢梭”[12]144,他呼吁让人回归自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发展环境相对和平与稳定,世界各国都致力于追求经济增长,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20世纪60年代,人们自发组织起来,上街游行、抗议、示威,进行着不同形式的绿色运动和绿色抗议。之后,各种绿色组织和机构不断涌现,以“绿色”为宗旨,支持绿色运动,不断给政府施加压力,从最开始的群众自发性运动演变为有明确宗旨和纲领的政治性运动。进入21世纪,人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绿色发展”不仅是经济上的发展,更需要政治制度上的保障。
“绿色文化”是伴随着工业文明前进和发展的步伐逐渐形成的,“绿色文化”从狭义来讲,是人类适应环境而创造的一切以绿色植物为标志的文化;从广义来讲,“绿色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并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13]4。“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精神源泉,为经济、政治、道德、教育等提供智力支持,它以绿色理念为基础,倡导绿色行为,规范人与自然相处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绿色生态”是“绿色社会”的自然前提,“绿色社会”是“绿色生态”的价值体现。“绿色生态”为“绿色社会”提供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保证农业、工业等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的更替与发展;与此同时,“绿色生态”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保证了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二者相互联系,共同发展。
“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绿色社会”、“绿色生态”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它们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从不同的领域方面影响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未来。
总结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与完善,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具有生命力和现实力。因此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绿色发展”理念,使其更好地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第一,“绿色发展”是一个历史性过程,发展是一个历史性范畴,任何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阶段,发展都是主要问题,因此要把握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第二,“绿色发展”是一个世界性过程,发展是世界的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在追求发展、追求科学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第三,“绿色发展”是一个必然性过程,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绿色发展”是对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与继承,是对现在发展状况的理解与阐发,具有自觉选择性,更具有发展必然性。
[1][美]蕾切尔·卡逊. 寂静的春天[M].恽如强,曹一林,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265-266.
[2]周银华.从“绿色”看中英语言文化的异同[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43-144.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2-273.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35.
[5]陈凡,白瑞.论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历史演进[J].学术论坛,2013(4):15-18.
[6]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3-464.
[7]习近平.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N].光明日报,2010-04-11.
[8]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感悟十八大——十八大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J].党的文献,2013(1):95-104.
[9]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10]郭艳华. 走向绿色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6-42.
[11]崔三常.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价值观探析——兼议“绿色化”发展战略的哲学依据[J].未来与发展,2015(10):2-7.
[12]王玲玲,张艳国.“绿色发展”内涵探微[J].社会主义研究,2012(5):143-146.
[13]车生泉.绿色文化探析[J].环境导报,1998(4):4-6.
A Research Review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YANG Xiao-lin
(Zhangjia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angjiakou 075000)
Five concepts for development,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 sharing”, is first proposed in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y are mutual penetr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 "Green development", as one of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has its important historical origin, and its continuou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have important impacts for the world's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ecological and other aspects. Based on "gree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systematically?related literature;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the concept definition, the relevant field of "green development";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green development", finally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green; green development; greenization
2016-10-16
杨晓琳(1992-),女,河北邯郸人,天津大学2015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X22
A
1008-8156(2016)04-0016-03
修回日期: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