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霞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工程实践改革研究
杨静霞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紧缺人才,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工程实践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关键环节,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研究如何开展工程实践改革。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工程实践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普通高等学校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面临了新的问题——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同时,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术性精英人才社会需求数量较少,而大量需求的是能够从事一线的工程技术人才,但普通高等学校还无法培养,所以就造成了就业结构矛盾突出,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两种现象同时并存[1]。
2014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同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发[2014]19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第六条“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强调“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而工程实践是实现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关键环节。
什么是工程实践?目前广泛采用的解释是指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在现场的实习,把自己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以此来巩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而笔者认为,无论是哪类专业,只要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某个真实的工程任务,真学、真做,最后达到掌握真本领的行为,都是工程实践。所以,工程实践可以用四个“真”——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来解释其内涵。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3],能够从事一线专业岗位的高级技术人员,即达到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的能力标准。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参加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型大学开展工程实践,一方面,工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的必要途径,学生在参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在解决实际工程项目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道和职业精神。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达到了预期的人才培养标准,只有通过工程实践来检验,即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应用型大学开展工程实践的关键在于与企业深入合作,获得真实的工程项目。计算机类专业包含软件、硬件和网络三个方向,根据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开展工程实践要有针对性,合理选择工程项目。
3.1 创办专业公司,寻找真实项目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就要求高校各专业要有行业领域内先进的设备(软件),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并掌握先进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与市场接轨,创办专业公司是有效途径,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专业公司在市场的环境中要寻求生存,就要遵循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
创办计算机类的专业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参与招投标,获得订单,拿到真实的工程项目。根据教学进度和工期安排,将项目进行分解成子项目,以工程任务的形式下达给学生,学生划分若干组,在指导教师(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程实践,经过集体讨论、团队合作、陈述汇报和评估取舍后,形成最优的方案(或作品)上交,并要完成工程实践总结报告,从而完成工程实践任务。
3.2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学交替
创办专业公司是获得真实工程项目的来源之一,学生也能够实际参与工程实践,但是,学生分组完成若干个项目作业,被采纳的往往只有一份,而项目的来源、数量也会受到限制,因此,为了更加有效的开展工程实践,专业还要做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学生定期到专业对口的公司进行工程实践,边学边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掌握专业技术,而且学生在工程实践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工程实践和教学环节交替进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相互补充,螺旋式上升,逐步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如计算机类专业的程序开发工程实践,学生在真实的软件公司,参与开发团队的项目研讨,按照软件工程生命周期的步骤,进行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等前期设计工作,团队反复研讨,最终与客户达成一致意见后,然后进行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最终交付给客户进行使用。学生在参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有了全局意识,需要全面的考虑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即通过实施工程项目教育,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4],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创办专业公司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则为工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参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真学、真做,掌握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真本领,从而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周巧云. 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探析 [J].人民论坛,2015,(05):178-180.
[2]庄西真. 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何转 转什么 怎么转[J].中国职业技术,2014,(21):84-89.
[3]邱晖,许淑琴.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实践 [J].东方企业文化,2012,(07):266.
[4]李培根.工程教育需要大工程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3):1-3.
(编辑 马海超)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Computer Majors in Applied University
YANG Jingxia
(Qiqihar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Qiqihar 161005,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become the talents of shortage, s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becomes the most common objectiv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And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is the key link to achieve this goal. Taking the computer major as an example, research on how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pplied university; computer; engineering practice
2016-09-16
杨静霞(1979—),女。软件工程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G712
B
1672-0601(2016)12-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