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
我国近代女子师范教育的重要成果
——评《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
魏晋
摘要:民国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奠定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其中师范类教育更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是一本记录当时学院章程、制度、课程、言论、文集等内容的综合类资料汇编。该书在探究当时师范类教育,尤其女子师范教育、学科设置、学生思潮、学界动向,乃至民国学制等都有相当丰富的资料支撑,其细致而全面的记录甚至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社会状况。
关键词:民国时期;女子师范教育;学科设置
我国的近代教育始于清代后期,其主要标志之一是光绪三十年(1904)清政府颁布并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①按:农历“癸卯”年,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学制》。[1] 31-32民国教育承前启后,使教育体制更规范和更完善。民国元年(1912)9月3日,中华民国第一个《学校系统令》颁布,史称“壬子学制”。②民国元年(1912)即农历壬子年。其后,教育部又相继颁布了各种较为细化的学校律令,统称“壬子—癸丑学制”,直到民国十一年(1922)“壬戌学制”为止,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统一学制系统。[2]111
在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进程中,师范类教育由于其特殊性一直备受关注。孙中山先生曾言:“欲四万万人皆得受教育,必倚重师范,此师范学校所宜急办者也;而女子师范尤为重要。”[3]146-147在“壬子—癸丑学制”中就有《师范教育令》[4]156和《师范学校规程令》等规定[5]143,对师范类教育进行了指导和规范。[6]其中《师范教育令》第十三条明文规定:“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造就女子中学校、女子师范学校教员为目的。”“壬子—癸丑学制”中也规定了女子有获得初等、中等、高等各文化层次教育的权利。[7]346在此历史背景下,相关女子师范大学、学院相继成立,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就是其中之翘楚,其在我国教育史尤其女子教育史上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但是,学术界对于我国近代女子师范高等教育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资料的分散、匮乏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戴建兵、张志永先生所编的《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8],是戴建兵主编的“晏阳初农村丛书”之一。《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制度等内容的记载,简言之可对当时师范教育尤其女子师范高等教育及地方教育提供相应的资料支撑,广言之可使民国时期教育以及近代社会问题获得更为丰富的研究资料。
《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是一部资料汇编型书籍,共计18万字,以梳理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教育教学基本情况、记录当时学院各类教学活动情况、记叙师生言行等资料为总体思路,主体内容分为《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章程》《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课程组织大纲》《女师学院周刊展览专号》以及《齐国睴文集补录》《王非曼教授文录》等五部分。
修订于民国二十年(1931)7月的《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章程》,分为总则、学制、行政组织、学则等4章58条,内容完整,条例清晰。其中总则规定了学院设立、名称、性质、宗旨等纲领性内容;学制记述了学院所设科系、学制、学部、学年等内容;行政组织陈述了各职位、部门人事设置和权责等,如“各课各设主任一人,商承院长及秘书主任办理各该课事宜,课员、书记若干人分理其事,均有院长任用之”。[8]2“学则”共分为课程、入学、转学、转系、纳费、学业成绩考察缺席、休学退学、奖惩、附则等10节42条。如规定:“本学院学生除学费暂行免纳外,应纳费用:预偿费五元。膳费,全膳者每月六元,午膳者减半。宿费,每学期六元。讲义费,每学期五元……”[8]5章程内容翔实、具体。再如,开宗明义指出了学院的设立的法律依据:“本学院依据北平大学区教育行政院提案,河北省政府委员会十八年四月第八十五次会议议案设立。”章程规定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英译为Hopei-Provincial Girls’Normal College)。[8]1如此规定,符合国际规范,比较正规。
章程所制定的学生管理规则和各课会办事细则更为细致周全。学生管理规则分别有通则、教室规则、图书馆规则、宿舍规则、食堂规则、浴室规则、盥室规则、外出规则等八部分,共计87条,几乎将学生日常遇到的所有细节都囊括其中。如盥室规则第六条规定:“盥洗毕需将污水倾出,不得留在盆内。”[8]11与此相对,各课会办事细则共有十二则、上百条款,内容涉及对行政组织和各课会运营、工作内容的具体规范,如舍务课办事程序中调查学生外出告假中规定:“每学期开始时须列寄宿生之姓名于循牌,按照宿舍号数挂于循牌框内,以便学生请假者即携此牌外出。”[8]16内容十分细致,可以说是从学生生活、课程、学院运作等多个方面逐一规范的。
除上述所列,课程组织大纲内容尤为重要,所占篇幅较多,有30余页,其内容包括各院系课程、学分设置,选课要求、毕业要求等,记述当时学院采取学分制,并将公修课、各学科必修课、选修课、每年课程、学分等按科系制表分类,并将所修课程与其学分相对应,一目了然,十分清晰。每科系课程表均有文字说明,如“本系暂设副系三组,学生须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时,选定一组,于前三年修满规定科目及学分,三组学分数分列与左,其科目详见各该系科目一览。”[8]46-47科目详细,一一对应,便于操作。
《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一书中详述了其院刊。主要记录了展览会相关文章,学生成绩、成果展示,零星院闻摘录、启示等,承载形式包含刊文、文章、作业、表格、表演公告及通知说明等。展览会相关文章不仅记录了序言、引言、祝词、感想、收获等文章,还收录了关于社会等关联性论述,使读者既能一览学院活动,又可一窥当时师生思潮和社会反响。
学生成绩、成果展示则是先将各院系、学年、科目分门别类,再列举出课程、实习等方面的习得成果,如家政学系展览项目有营养学、化学、衣服洗染学笔记,食物微菌实验报告,食物烹饪报告,营养学实验报告,家事实习及育婴展览。[8]84同时,还通过学部整理,将学生成绩及纪律遵守情况进行展示,如展示算术练习本、平面几何练习本、几何模型、缝纫项目等。
此外,在“院闻、展览拾零”部分,将学生活动如音乐、戏剧、诗歌、舞剧表演的剧本、人员安排等具体的情况进行记录,如体育会成立中所载:“春光明媚,万物勃发,诸位同学们!……你们的身体,也应该做一些有兴趣的动作。体育学会能使你们精神焕发,使你们身体强健……;音乐的预演会……听来吧,有悠扬的钢琴,婉转的歌喉,低回的旋律;……全体合唱《划船夫歌We’re Called Gondolier》……”[8]134-136这些记述足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当时学院的文艺创作和学生风貌。特别是在女子大学生音乐课程中,内容包括英文歌曲和英文戏曲等内容,反映了当时该校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
由上不难看出,《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的内容涉及较广,涵盖了当时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学生学习程度、文化生活及关注内容等方面。
《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对当时学院教育家齐国睴、王非曼先生的文章、呈文、教学计划、建议、聘书等均有记载,内容丰富,既有他们所撰文章,又有随行人记录,同时还包括相关文件、申请等。
齐国睴,直隶(河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院长,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女子师范教育奠基人之一,致力于女子师范教育达34年之久,并为此做出重要贡献。[9]69《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中齐国睴文集补录记述了齐先生赴江浙参观交流之详情。做了多篇文章系列性的记录,内容颇为翔实。尤其是关于职业教育问题,齐国睴指出:“余曾由沪而杭,与彼中教育者接谈,并叩其对于职业教育之意见。据云,普通教育自有普通教育之目的(身心陶冶、生活知识之准备),绝不可以以职业概之。”[8]148“改良职业教育使与社会实况接近者也。”[8]149作为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院长,齐国睴认为:“普通学校之目的在注重学生身心之陶冶而兼为学问深造之过程,勿论生计如何艰难。既为独立之国家不能不留此以为少数优秀国民深造之地,而况希望学生升学之家庭率皆家道充裕,绝不欲其子弟以此小职业谋生活乎,夫矫枉不可过正,而过当犹乎不及。”[8]150比较准确地表述了齐国睴教授的教育思想。
王非曼,山东省济南市齐河县人,在美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曾任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教授,为中国大学设家政学系的开先河者之一。[10]1741937年抗战中随校内迁,先后执教于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师范学院,任教授并兼系主任。《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收录部分王教授文录。王教授在《家事教育之重要及其实施》一文中强调:“家庭是国家的基本组织。一个国家若要强盛,则其国内家庭必须良好。”“殊不知家事在今日已不仅是一个常识科目,也是一种专门的科学,它的复杂和高深,并不见得在其他科学之下。”[8]153
书中呈现,为对任教10年以上的程克敬、孙之淑、王非曼3人进行褒奖,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特向教育部呈文请示核准发放1500元的奖学金的报告文书[8]161,体现了当时重教的社会风气及该校校风。
从所收录的文章、计划、呈文中,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当时教授、教师们的真知灼见,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一些具体情况,以及教职员工良好的修养和素质。
《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中体现出了严格规范的管理。一是从学生的衣食住行到课堂纪律、图书借阅建立了学生管理规则。二是行政后勤管理制定了相关的各科会、舍务课办事细则,从新生入学注册及学籍管理到校舍分配与课程设置,一应俱全。三是建有财务管理制度,“会计课细则中有凡购物有庶务课经收者,五元以下物品其单据须课员盖章,五元以上至五十元者须经主任盖章,五十元以上者须经院长盖章,本课方能照付。”[8]171
《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课程设置大纲不仅有课程设置说明,亦有学分要求。从课程设置来看,当时的学制中已经明确划分了全员公选课程、各科系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等内容,还对自习、课外活动等进行了规定,并据此提出需要达到的学分。如音乐学系课程中“必修科目15个,分别为2—5学分;专修科目25个,分别为1—5学分;辅助科目3项,意大利文、德文,学分各2分;选修课程22个,包括各种乐器、昆腔等”。[8]53-56这些较为细致的资料对于了解当时社会情况以及民众需求和社会认同等提供了丰富资料。
正因为该书收录的资料较为丰富,便于对当时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所涉学科、课程、学年设置以及偏重性有所了解;对于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制、科系设置变化研究也有所帮助,而如中文、教育、历史等学科具体课程设置也可作为学科脉络研究。部分学科,如家政业,因其科目涉及之广泛,一方面可以对当今有所启迪,另一方面也可知晓当时社会需求和认知情况。
在内容涉及较为广泛这一特点上,全书不仅有规章制度、组织架构、人员权责等内容,还包含了一些较为“杂乱”的内容,如费用、采买、会计、讲义费、图书馆费、课费经收管理等,甚至连学院对于每班经费定为每月1000元[8]63这类极为具体的内容都有收录。而院刊中所收录文章多与当时时事相联系,内容不仅反映社会情况、学生观点、民众关切,如“我们不能不痛心我国学术的落后,缺乏制造坚船利炮的技能”[8]75,还有很多学生活动如乐器独奏、话剧、歌曲、舞蹈、英文朗诵等,可以侧面反映出当时学生综合素质和课余生活之丰富。
在学术的影响方面,由于研究民国时期学制的资料因时间、战争等原因部分损毁,尤其是女子师范类学院的资料十分少见,因此《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不仅对现有研究成果是一定的补充,而且填补了一些研究方向上的资料缺失。
该书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对原始资料进行了详尽的搜集,并不因为观点进行筛剔,其间有内容丰富的行为规范,有学生观点的文章,有教学课程规范,亦有教授对于学科的独特见地。另外,该书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把握。全书中条目分类极多,逐条收录难能可贵,文章中的说明性内容,以及很多表格注解和其间说明也都收录完整。
民国时期,学术兴盛,大家辈出,从《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一书中的规章制度、职权设置、文章观点等都可以窥见一斑。该书收录翔实,内容丰富,不仅对于民国教育特别是女子师范教育的办学特点、学科、课程设置等具体情况均记载详细,而且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有涉及。因此,对于致力于民国历史研究者来说,该书是难得的珍贵史料,对于推动民国时期教育史尤其女子师范教育史必然有所裨益。
当然,作为一部反映民国初期女性高等教育的资料书籍,《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如部分文中提及附录、图画不见书中,虽然或系年代久远资料遗阙所致,也不失为一种遗憾。另外,对于书中的一些关键人物,若对其生平给予必要的介绍,会为读者提供一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周会蕾.中国近代法制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刘兆伟,王雷,马立武,等.中外教育管理史略[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孙中山.总理全集(第二集)[M].上海:民智书局,1930.
[4]李友芝,李春年,等.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二册)[Z].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6]石静.民国初期的师范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03,(7).
[7]吴锋民.大国教师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朱有骔.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下册) [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8]戴建兵,张志永.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9]中国大学校长名典编辑委员会.中国大学校长名典[Z].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
[10]政协齐河县文史资料委员会.齐河文史资料(第5辑)[Z].山东省齐河县委员会,1997.
责任编辑:蔡锋
Reivew of The Teaching of Hebei Women’s Normal Colleg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I Jin
Abstract: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developing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One important was that the normal education ha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Teaching of Hebei Women’s Normal Colleg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a book about compilation of information, which included regulations, rules, courses, comments and corpus. This book wa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women’s normal education, which reflec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ituation of that period.
Key words:the Republic of China; women’s normal education; subject setting
DOI:10.13277/j.cnki.jcwu.2016.03.020
收稿日期:2016-04-11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98(2016)03-0125-04
作者简介:魏晋,男,北京华文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华文教育、经济史。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