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边境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吉林省珲春市为例

2016-02-14 06:33史晓普崔香淑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边境公共卫生人群

史晓普,李 铮,崔香淑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边境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吉林省珲春市为例

史晓普,李 铮,崔香淑*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目的了解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边境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现状,为实施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市440名边境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评价并了解影响因素。结果 珲春市边境居民知识、信念、行为及功能性素养得分分别为(3.44±0.70)分、(4.10±0.68)分、(3.54±0.82)分、(3.72± 0.73)分,在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文化程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健康素养得分影响因素,其中文化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β=1.202,95%CI:0.970~1.951)。结论 边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差异较大,应加大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及防护措施普及力度,提高边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边境居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全球化、人口流动大规模化的背景下,时有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恐怖袭击、SARS、日本地震引发的大范围核辐射事件等给公众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2]。边境由于地域特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其复杂,对边境居民的身体、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和衡量指标,直接影响人的生命与生活质量[3]。边境居民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急准备,维护自身健康已成为公共卫生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以吉林省珲春市为例,研究边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了解我国中朝边境居民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状况,探讨影响边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为今后针对性实施干预策略,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伤害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15~69岁吉林省珲春市常住居民(过去一年内在当地居住时间连续超过6个月的居民,不考虑是否为当地户籍)。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珲春市随机抽取4个街道或乡镇;在每个街道或乡镇中随机抽取两个行政村或居委会;以选取的每个行政村或居委会为单元进行抽样,完成440人的问卷调查。

1.2.2调查方法 由调查员和当地工作人员配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匿名、自填方式,当场填写当场收回。

1.2.3问卷设计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08年专项课题所设计的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调查问卷[4]、2013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经课题专家组讨论修改形成。该问卷由基本情况(人口学特征)、健康素养内容两部分构成。健康素养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健康知识性(13题)、行为性(12题)、信念性(8题)和功能性考查(12题),共45题。问卷采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5级评分制,分别赋值1、2、3、4、5分,分值越高,代表健康素养水平越高。

1.2.4统计分析 问卷由双人核对录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440人,收回有效问卷426份,有效回收率为96.8%。其中,男性197人(46.2%),女性229人(53.8%);民族以汉族为主,占77.1%,朝鲜族占19.1%;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54.2%;家庭人口以3~5人为主,占86.2%,超过6人的较少;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中专居多,占45.8%;多半居民健康状况良好;家庭平均月收入以5 000元以下为主。

2.2边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边境居民知识、信念、行为及功能性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知识性素养得分(3.44±0.70)分,信念性素养得分(4.10±0.68)分,行为性素养得分(3.54±0.82)分、功能性素养得分(3.72±0.73)分。在知识性素养方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中毒、核辐射事件的认知、防护、救治及传染病发病症状的知识得分较低,为(3.03±0.96)分;在行为性素养方面,居民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行为,如生病及时就医、不滥用药物等,但对基本紧急救助设备的配置及逃生方法较欠缺,得分为(3.14± 1.04)分;在功能性素养方面,多数居民能有效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健康信息,具备高水平的信息素养,但在应急救助行为,如正确的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压迫止血、骨折固定等方面得分低,为(3.15±1.37)分。而边境居民的信念性素养水平稍高于其他3个维度,表明边境居民具备较高的健康素养,但存在“知行不一”现象,说明知识、行为及功能素养之间转化存在问题,良好的健康信念,并不一定能转化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5]见表1)。

表1 边境居民健康素养各维度得分情况

2.3针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健康素养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

不同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的居民健康素养4个维度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4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将健康素养总分作为因变量,年龄、民族、家庭常住人口数、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和政治面貌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边境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其中,文化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β=1.202,95%CI:0.970~1.951),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见表3)。

3讨论

调查显示,珲春市边境居民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水平差异较大,在年龄、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3.1年龄方面

不同年龄边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25~44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在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渐上升。其中35~44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而4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15岁~人群多为学生,受文化及自身阅历的影响对公共卫生安全的认识及健康素养的概念未全面、深入了解;35~44岁人群处于生活、事业的稳定和高峰期,加上自身生理发展的成熟,有较强的接受、学习能力,易形成稳定的健康观念与健康行为;而55岁之后的人群逐渐步入老年人队伍,处于生活、事业的脆弱期,且常并发慢性病,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故健康素养结构不完善,综合水平较低[6]见表2、3)。针对年龄变化趋势,采取阶段性重点干预措施。国外民众防灾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有学校、社区等,例如在日本,政府将危机教育列入国民中小学生教育课程,每学期进行防灾演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对提高全民危机意识具有重要作用[7]。

3.2婚姻状况方面

已婚组和离异/丧偶组边境居民的信念性素养水平最高,均高于未婚组。与胡晓云[8]的研究不符,这可能是与未婚组相比,已婚人口的跨境流出态度较保守,形成稳定的家庭结构,对健康信念的认识及理解更深入。另外,生活中多了另一半的关怀,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增进了对健康的重视。此外,该群体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也与25~44岁年龄段人群健康素养水平高的结论相吻合。离异/丧偶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这类人群倾向转移自己不愉快的婚姻经历,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寻找弥补,如更加关注健康等[6]。未婚组人群大部分较年轻,负担轻,没有家庭及孩子的牵绊,加上较强的奋斗欲和不稳定思想,往往对健康关注度不够(见表2、3)。因此,加强未婚人群健康素养观念意识的转变是提高该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的关键,针对跨境流动人员,社区部门应做好监督及宣传教育工作。

3.3健康状况方面

健康人群与一般人群、健康人群与不健康人群之间在信念、行为及功能性素养方面均存在差异,可能与健康人群已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并主动寻求健康信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关。不健康人群中多数为老年人,受慢性病影响,他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及求医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多数人只是被动接受治疗,较少预防。此外,由于调查地区为朝鲜族居民聚居地,考虑到朝鲜族老年人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更愿意延袭传统的民族生活习惯和健康信念、知识及途径管理自身健康,不能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而这均会影响其健康素养水平[9](见表2、3)。因此,要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治疗及健康教育宣传,强化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和治疗意识,提高其慢性病防治素养。

3.4文化程度方面

健康素养水平与文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在知识、行为、信念及功能性素养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比本科以下学历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高。受教育水平及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居民健康知识的接受、理解及改变不良行为的意愿,学历越高运用“知—信—行”模式能力越强。因此,教育仍是促进健康素养强有力的手段,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是促进健康教育的关键。此外,朝鲜族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教育,相比其他少数民族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10],由于语言文化融通,边境居民在健康生活方式信息的选择及接受方面,受邻近国家文化的熏陶大于本国(见表2、3),因此,在信息传播的语言和途径选择上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表2 不同特征边境居民健康素养得分比较(n=426)

表3边境居民健康素养总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针对边境居民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素养水平,采取措施促进边境居民身心健康尤为重要,开展应急健康教育防病救灾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成本小、收效大的措施[11]。首先,根据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结合民族、文化、地域的特殊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充分发挥预警与防范作用[12]。就传播效果和受众范围而言,以政府为主导更能群体性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3]。其次,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宣传及急救措施普及,利用大众传媒采用朝汉双语宣传,加强安全、急救知识普及,通过学校健康促进工作,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给社区、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会带来正效应[14]。最后,根据边境地区特点明确检疫部门职责、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跨境流动人群健康登记及筛查,同时注重不同年龄段居民重点疾病筛查,倡导“预防为主”的健康行为,改变居民健康态度和生活行为方式,从而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15]。

[1]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2003.

[2]别如娥.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3]陈瑞玲,韩建华,宫春爱,等.沧州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9):1058-1060,1028.

[4]陈艳.北京市朝阳区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调查研究[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

[5]高健,袁焕欣,许阳阳,等.大学生中医保健知信行及相关因素对主观健康状态的影响[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6]王莹莹.广州市萝岗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7]顾桂兰.国外民众防灾教育多管齐下[J].城市与减灾,2013(2):17-19.

[8]胡晓云.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9]李现文,李春玉.延边地区朝鲜族老年人健康素养对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101-3102.

[10]杨雪,王化波,刘伟江,等.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跨境流出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13,35(5):63-70.

[11]高华,王潇怀,徐倩倩,等.宁波市菲特台风灾后应急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浙江预防医学,2015(8):851-852,855.

[12]张静.少数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3.

[13]峗怡,任正安,贺加.大传播观下我国健康教育的政府支持环境探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64-66.

[14]戎毅,来卫立,王小莉,等.2014年江苏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6):134-135.

[15]季鸿雁,李道兵,李萍,等.陕西省咸阳市县级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7):616-618.

(*通讯作者:崔香淑)

R195

A

1671-1246(2016)23-139-03

猜你喜欢
边境公共卫生人群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