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
(祁连山报社,青海 海北州 810200)
从《祁连山报》的实践看会议新闻报道的改进
□吴萍
(祁连山报社,青海海北州810200)
会议报道作为报纸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在反映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及重大决策,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传播时政信息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的会议报道,可以让广大受众及时而准确地知晓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当前的中心工作,从而可以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实践,可以说,会议新闻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指导意义。
但是另一方面,目前许多地方报纸特别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党报,由于所处的环境和人员素质的原因,会议新闻的报道还停留在较为单调呆板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会议报道千“会”一律,文字冗长枯燥、形式呆板模式化、内容突出会议讲话,令读者厌倦,极大地削弱了会议报道的作用,降低了会议新闻报道的整体宣传质量和传播效果。
改进会议新闻报道,为受众所接受,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读者的呼唤。因此,在会议新闻报道中,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从纯会议新闻中跳出来,力争通过对会议的实质性内容的把握,通过提炼、概括等方式,挖掘出大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从一般的报道会议向报道会议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转变,突出广大受众的关注点、利益点和兴趣点,突出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作为民族地区党报的《祁连山报》,近年来在改进会议报道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创新。
首先,在重大会议报道中,可以选择会议的重点,深入挖掘主题。采取化大为小、化长为短的方法,采用“阶段式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的方法予以报道。如在报道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等重大会议时,《祁连山报》在做好常规的会议报道外,还突出会议的主要内容,分别采访各阶层的代表,让代表就会议内容进行通俗易懂的阐释,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会议内容产生的背景进行说明,使读者迅速而明确地了解会议内容。同时,就重大内容进行纵深报道,发掘会议外的新闻。选择会议的一个方面、一个问题单独、分别进行报道,使报道主题更鲜明、突出,更具有说服力。
其次,转变采编人员的观念,让记者认识到:会议只是一种形式,会议内容才是新闻。不管采访什么会议,记者要了解这个会议是为什么开的、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会运用会议新闻价值分析、取舍会议内容,站在受众的角度上写会议新闻。如,会议出台了一些什么政策,老百姓们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了多少,在惠农政策上老百姓得到了哪些实惠,而不是写成会议纪要。
会议新闻报道改进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贴近受众,把最有价值的信息报道出来。重要的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往往具有很直接的舆论导向作用,能及时公示党和政府重要的方针政策,实现“上情下达”。但是,我们许多民族地区党报,报道会议采用的是文件传达式单向传播的做法,收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祁连山报》在报道的内容上,首先要看会议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会议是否具有重要意义,如部门一般性工作会议和总结会议,完全不具备普遍价值的,只适宜于发简讯。会议是否与上级党政会议同类,一般同类会议只是传达上级精神,因上级新闻单位已作过详细报道,因此可以考虑报道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的措施。由于遵循了以上几点,《祁连山报》的会议报道既减少了会议新闻的长度,又减少了不必要的会议新闻数量。
其次,《祁连山报》做到运用会议新闻价值分析来取舍会议内容,力求把受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站在受众的视角去审视每一条新闻。在报道方式上多一些百姓的视角,报道策略上提倡更多地选取政务活动中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题材。比如,在会议报道中,《祁连山报》重视从会议中挖掘与群众相关的民生新闻进行报道。以这种策略报道会议新闻,不仅使舆论导向的针对性、时效性更强,而且改变了会议报道“居高临下”、脱离群众的面目。
重要的会议越来越成为新闻信息资源的“富矿”。关键是如何从“富矿”中深入而敏锐地挖掘出事关某个地区、某个领域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趋势,以及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
《祁连山报》首先从新信息入手,截取某一侧面。采取局部切入法,具体地说,就是先抓住一个点,或具体的一个侧面进行报道。一般来说,会议要传达或讨论、研究或解决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有的以前曾宣传或报道过,如再报道也仅仅是“强调一下”而已;有的内容只与个别部门单位有所联系,真正与受众相关的不多,在报道时必须进行筛选,截取与广大受众关系较为密切的新信息。诸如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重要决议等,抓住会议的最新信息进行报道是非常必要的,能使受众明确当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就事情的发展来说,截取其中的某一要点或某一侧面的具体内容、具体场面,比泛泛而谈的概括、全面而不漏的扫描,更能把握事情的基本特征,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其次,要从会议的材料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会议的召开就是为了总结成绩、部署工作、研究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大事,会议报道要想在形式上作较大创新是不太容易的,而受众又不喜欢平铺直叙的模式化报道,要求记者们借会议东风,把会议内容化整为零,选择重点采写专题专访、特稿,变长篇为短篇的方法,将会议讨论的重要内容和所作的重大决策逐一采编、刊发出来,既做活了会议报道,又避免了单调冗长。
按照新闻的定义和规律,只有鲜活的,为人所关注的、所感兴趣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祁连山报》对会议新闻报道进行创新实践,除旧布新。增加对那些直接来自会议的材料和新闻通稿,穿插一些背景材料,融合一些现场花絮,并使会议落脚点的含金量体现出来,采用新颖的形式使会议材料变为活新闻。这样处理,既能突出会议的主体,又能及时表达政府的观点。同时,会议新闻报道中结合当前当地干部群众对此的反应,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把会议报道放在深化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以达到行动统一的目的,使会议报道更加充实、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总之,改进会议新闻报道势在必行,这是读者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祁连山报》作为地方党报,在更新观念,树立读者意识,突出广大群众的关注点、利益点和兴趣点上下功夫,努力做到“三贴近”。做精做实做活会议新闻,初步适应了新时期广大受众对纸质媒体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出了党报宣传政策、指导工作、动员群众、传递信息的作用,也充分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