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英 颜 南
(沈阳医学院医学应用技术学院康复教研室,沈阳110034)
多元智能理论在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杜立英 颜 南
(沈阳医学院医学应用技术学院康复教研室,沈阳110034)
传统康复方法学是一门具有自身课程特点的学科,它既需要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作为背景,又强调临床实践性。本研究着重从传统康复方法学的教学实践出发,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该学科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利用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培养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全面开发学生智能,提高教学质量。
多元智能;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缩写成MI)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Dr.Howard Gardner)1983年在他的专著《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1]。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身上的智能是各不相同的,当面临解决问题或难题时,个体就会调动自身所蕴藏的智能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之所以会有殊途同归或另辟蹊径,就是因为个体的智能系统并不相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系统是由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8个板块构成,而个体在这8个板块的能力表现上却千差万别,这就为教育者针对不同智能水平的个体进行综合智能潜力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可能[1]。近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教育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它被应用在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对素质教育的理论改革、学生智力评价的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培训的改革等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3]。然而,将该理论应用在康复医学的教学改革上却很鲜见,《传统康复方法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包括中医针灸、推拿、中药内外治法以及传统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治疗方法和措施。鉴于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对现代康复治疗师的培养要求,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传统康复方法学》的教学改革中,以期开发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既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又注重临床实践能力,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康复方法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大三上学期的考试课,因为之前他们对中医学知之甚少,缺少中医思维,所以对建构在中医理论基础之上的这门学科感到很难学习,因此,利用多元智能理论,首先构建《传统康复方法学》理论知识背景显得尤为必要。
《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因此,把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即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作为背景知识进行建构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以“五行学说”为例,它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与“藏象学说”密切相关。对于康复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很难理解的新知识。首先将“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关系图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出来,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并配合多媒体课件的图示,使学生自觉运用语言智能及视觉空间智能掌握五行的特性及归属,明确人体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华、五志、五液、五神、五声与五行的配属关系。比如,肝之性喜舒展而主升,故肝归属于木;肝与胆相表里,主筋,开窍于目,故胆、筋、目等属肝,肝属木[4]。前者体现了直接归类法,后者为推演络绎法,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才能初步建立起中医思维。
其次,讲授“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相邻两行是相生的关系,间隔两行是相克的关系,即,木生火,木克土,五行制化实质就是五行相生相克关系的正常联系。当相克的关系发生异常变化时,就会出现相乘、相侮的反常现象。比如,木这一行太强,就会发生“肝木乘土”,即肝气过强横逆犯脾胃;或者肺虚出现肝木侮肺的病理传变,称为“木火刑金”。这一教学过程必须要调动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才能进行推理,获得结论,进而理解《传统康复方法学》治未病的思想[5]。
经络腧穴这一章包括经络腧穴总论及分论,奇经八脉及其常用腧穴,常用经外奇穴。针对康复专业学生的特点,强调未来康复工作中的实用性及操作性,既要满足学生对一些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的掌握,又要从整体上了解腧穴所在经脉的循行路线,从人体的整体性原则上形成一个经络系统。因此,在教学中遵循这样一个教学思路:从一个个点——穴位开始,形成一条条线——经脉,最后经脉、络脉纵横交错,内达脏腑,外行体表,形成运行全身气血的网络系统。
以“足阳明胃经”为例,先播放教学视频,利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直观而形象地呈现该经络的循行路线,它上接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头面,循行于下肢外侧前缘,进入足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续。接下来采用教师口授与教学视频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介绍该经络的重要穴位,例如,足三里穴的定位,结合视频中介绍“当外膝眼下3寸是穴”,示范学生用“横指同身寸法”定位该穴,同时与学生保持良好互动,使每位学生摸到解剖标志与准确的腧穴定位,做到模仿取穴,模仿过程即是身体运动智能在发挥作用的学习过程。在实验课上,要求学生分组练习,相互在对方身体取穴,教师在各组之间巡视,考察所定穴位是否准确,手法是否规范,并随时纠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6]。这一过程又是利用了人际沟通智能,在沟通过程中正确取穴,完成该教学内容。据此思路依次介绍该经络的其它穴位的定位及主治,这些重点穴位连线,形成该经络——足阳明胃经。进而完成整个人体网络系统的讲授。
康复专业的学生以掌握传统的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为康复工作服务为宗旨,所以对《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学习更侧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把握。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才能完成学生对中医传统技能的学习和应用。
推拿疗法的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理论知识的讲授及手法技能的训练。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讲授手法的定义、操作方法、动作要领、注意事项、适用部位、功效及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及视频,发挥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初步掌握上述内容,形成感性认识。比如对“法”的讲解,从着力部位上,手背近小指部或小指、无名指和中指的掌指关节部。教师示范,结合课件图片及视频,指导学生准确掌握着力部位,培养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从施术部位上,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使学生明白“法”在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观察智能。从动作要领上,强调通过腕关节的连续屈伸外旋活动,连同前臂的内外旋连续动作,手背呈滚动状。从功力的释放上,“法”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培养了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学生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思考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在实验课上开展手法技能的训练。首先通过回看教学视频及教师示范,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在头脑中形成该操作的图式,然后按照图式进行手法分解练习,学生先在沙袋上或选定肢体某一部位上进行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身体运动智能,掌握动作要领及操作注意事项。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手法的操作,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互相充当“施术者”与“受术者”,在进行手法训练的同时,彼此随时交流对手法的感悟,教师及时逐个进行手法指导。这个过程使学生的语言智能及人际沟通智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课堂也因为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互动变得生动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后,教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出某些推拿动作连续操作的韵律性,比如拿法、法、拍法、捏法、推法等,使学生在临床推拿技能的训练中能充分调动其音乐韵律智能,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在临床常见功能障碍的传统康复治疗的教学中,综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传统康复方法学》为康复治疗师提供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配合现代康复方法如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辅导与治疗等,在临床常见功能障碍的康复工作中发挥作用,共同提高康复疗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及时观察康复效果的能力。
以脑卒中后偏瘫的传统康复为例,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康复评定的方法正确地判断患者处于运动模式的哪一个阶段,是否适宜传统康复的强刺激手法或针法,如果适宜,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如下思考:用推拿疗法,其治疗原则——常用手法——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其中针对偏瘫的操作方法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如果要点穴通经,可以选哪些常用穴位,哪条经络;要舒筋通络,可以选哪条经络,分别用什么推拿手法;要关节助动,施用什么手法;要摩腹助动,注意大小之分,补泻之别。并且要讨论注意事项,拟定出操作思路。课堂上,学生在与同学讨论,教师评价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路,不断重新认识自我,实际就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过程。在临床带教的实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在不同疗程的康复效果,重新判断治疗原则、常用手法、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的使用是否恰当,并且根据需要适时做以调整,达到最佳康复目的,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
《传统康复方法学》作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一些语言智能及身体运动智能较好的学生外,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理论知识掌握一知半解,实际操作更是差强人意。鉴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7],笔者认为,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康复方法学》的教学进行改革时机已经成熟。本研究结合《传统康复方法学》的课程特点,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从知识的传输途径上,给予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以多种传输渠道,包括语言、图片、视频、动作等;从创建课堂氛围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不同智能优势,采用演讲式、讨论式、纠错式、点评式等;从实践技能的训练上,既注重实验室的亲身体验,又强调课外的重新自我认识及自然观察。总之,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优势智能,锻炼了劣势智能;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56.
[2]何莉.我国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研究综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1):67-68.
[3]于华.境外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3):92-95.
[4]高鹏翔.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0.
[5]陈立典.传统康复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0.
[6]徐基民.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针灸推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5):498-499.
[7]郑丰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院校高年级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模式探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4):743-744.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Methodology
DU Liying,YAN Nan
Rehabilit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College of Medical Applied Technology,Shenyang Medical College,Shenyang 110034,China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methodology is a course tha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s.It needs both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knowledge as a background,and emphasizes the clinical practice.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starting from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methodology,and applying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discipline of teaching.Using the advantages of intelligent driving inferior intelligence,we stimulated students'interest,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the students'theoretical knowledge level,training of clinical practical ability,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intelligence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multiple intelligence;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methodology;teaching reform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0.011
1672-2779(2016)-20-0023-03
杨杰 本文校对:吕爱平
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