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重建研究

2016-02-14 18:52王丽华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多元化道德德育

王丽华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重建研究

王丽华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随着全球化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激荡和国内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使得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使高校德育环境受到极大的影响。本文在深入分析了社会价值多元化给高校德育环境带来正负效应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重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主要原则与建设路径,进而说明构建开放、多维、互动的环境体系是高校德育环境重建的必由之路。

价值多元化;高校;德育环境

随着全球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激荡和国内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使得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给高校德育环境带来正负效应。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如何通过德育环境创新、趋利避害,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成为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

一、价值多元化的内涵与社会效应

1.价值多元化的内涵

价值一般被定义为客体相对于主体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它反映了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及其影响,基于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的一定程度上的切合和人们对比的认知。价值观则是指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处理价值关系时所持的观点、态度和立场的总和。价值观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幸福观,即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人们需要处理好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两个基本关系。价值多元化一般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价值关系的多元化,第二层是指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本文所说的“价值多元化”主要指后者。人的行为,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和结果,而价值观念就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的目的,尤其是理想和最终目的的一种体现。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有很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所追求的这些价值目标也会不断地变化和丰富,新的价值目标也会不断地出现。价值多元化的实质是指一种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价值行为的社会实践状态。在影响人们价值观念形成的诸种价值要素中,有的是主体根据自身的兴趣、志向、需要和能力做出的自主选择,有的则是主体不可操控的、被动接受的,这其中有的是受突发性或偶然性事变的影响,但更多的则是受一定社会意识中既存的主流意识形态或主导性价值观的影响。

2.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效应

价值多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社会过程,对社会发展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即价值多元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可能存在消极的隐患。一方面,价值多元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一是促进多元利益主体的形成和协调。不同的利益群体形成过程中和基本定型后,都伴随着对各自利益的表达和追求,通过这种表达,不同群体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协调,实现价值观的整合和社会的团结。二是展示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价值多元化实质上是人类活动目的的多元化,展示了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三是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社会文化的发展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同时也激发了物质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物质文明的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价值多元化对社会发展也有消极影响:一是造成利益主体的分歧和冲突。价值多元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人们价值选择的不确定性和主体行为的多样性,这种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必然造成社会冲突,特别是造成利益冲突常态化。二是造成多元价值目标的断裂。多元的价值选择带来的是多个价值目标的并存,不免会造成混乱甚至本末倒置,呈现一种无序性的、断裂的局面。三是造成社会精神文明的空壳化。虽然价值多元化会带来社会精神文明的“繁荣”,但这种“繁荣”也有可能是形式上的。由此可见,价值多元化的这种正负社会效应,也必然会给高校德育环境带来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为此,高校应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为学生道德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开放、多维、互动的德育环境。

二、高校德育环境的内涵、分类与影响力

1.高校德育环境的内涵与分类

《辞海》中对“环境”一词的解释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环绕所管辖的区域;二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第一层涵义是狭义的概念,第二层涵义则是具有宏观意义的概念。高校德育环境就是“环境”的宏观意义在德育活动中的延伸,即能够影响德育教育对象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与因素的总和。高校德育环境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是一种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的复合体,一般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大类。高校德育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具有空间界限(城市、乡村、社区等)、职业归属(工人、农民、教师、军人等)和功能指向(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多种参数,它一般是通过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来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高校德育内部环境则主要是指学校的教职工、教育内容、学校文化、校风、教风、学风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境况,它是学生人格成长的培育园,是学生投身社会的预演场,更是学校实现德育目标的“软实力”。

2.高校德育环境的影响力

高校德育环境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多结构的复合体,不同的要素在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力。一是家庭环境的优先影响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它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品德情操、行为规范等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追求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家庭的精神风尚,特别是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子女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决定了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具有高频、隐蔽、亲切等特点,从而决定了它对学生道德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和持久的。此外,学校德育影响在校外能否继续辐射和强化,亦有待于家庭环境的配合与支持。二是学校环境的主导影响力。学校教育活动主要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学校一切人际关系的中心,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状态和道德面貌。学校教育教学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发展,这其中有相当部分来自教师的影响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威身份,使得教师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具有指导和控制作用。三是社会环境的强大影响力。社会环境具有强大的渗透功能,社会环境向校园环境的强势渗透,从外部模糊了道德教育环境的边界。复杂的社会环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环境中的媒体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增大,特别是网络的出现,由于它具有平等参与、交互性强、传播及时、交流便捷、范围广泛、系统开放、虚拟匿名等特点,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总之,高校德育环境中的各要素、各层次的排列越有序,目标越一致,配合越协调,对学生的影响力度就越大。

三、高校德育环境重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高校德育环境重建的必要性

教育不能与道德脱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重建具有必要性。一是高校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环境”。高校作为道德教育的场景,就是要通过培养有道德的个体,促进社会的道德进步,同时还要使这些道德个体作为一种进步力量直接参与社会的道德建设,因此,高校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德性成长具有奠基作用和持久的影响力。二是高校是预防学生道德滑坡的“主环境”。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一些不公正、不道义的社会现象,不断侵蚀着学生的道德底线,成为干扰、破坏学生道德健康成长的“腐蚀剂”,这会使一些道德判断力弱的学生迷失正确的方向,出现道德滑坡现象。为此,高校应通过重建德育环境,提升学生抵御不良社会现象影响的能力,防微杜渐,使学生的德性向上、向好的发展。三是高校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环境”。高校道德教育的要旨在于调动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学生不仅是学校学习生活的行为主体,还是学校道德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校不仅要教育学生“懂道德”,更要引导学生“行道德”;不仅教育学生对自我道德行为负责,还要对社会公德承担责任,从而使学生成为日常道德生活的参与者、监督者和促进者。

2.高校德育环境重建的可行性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环境重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社会价值的多元化、离散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一定能够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消极影响为积极影响,探索出一条符合当代社会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规律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之路。一是高校德育环境可在价值冲突中寻求价值和谐。“和”是一种包含了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现实存在,是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基础上谋求协调、平衡和统一。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尊重价值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同时还要协调、平衡各种价值资源,引导各种价值资源朝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谐提升的方向发展,这是高校德育环境重建的重要内容。二是高校德育环境可在价值多元中寻求价值共识。尽管人们的价值生活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但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则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学校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氛围,通过对话、沟通、交流的方式来解决价值缺席和价值冲突问题,让学生在与那些价值观念不尽相同的人群的对话与交流中,达成价值共识,并学会与他人共同创建有意义、有道德、有责任的价值生活。三是高校德育环境可在价值规范中寻求价值自觉。学生在现实和未来的人生选择中需要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方式中自主的作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学校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和践行外在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还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和解决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道德冲突和价值冲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与价值的感受力、认知力和判断力,即提升自身的价值自觉或价值自决能力。

四、高校德育环境重建的原则与路径

1.高校德育环境重建的主要原则

高校德育环境重建需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导向。一是建立师生平等的德育氛围。学生与教师应平等地占有、分享道德资源。由于教师有着学生所不具备的知识积累和社会经验,有着学生所不具有的社会地位,因而在现实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扮演好“沟通者”、“对话者”的角色。师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宽容的双向交流关系。二是坚持学生主体的价值导向。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改变教师中心和成人中心的倾向,努力实现师生双方的平等交流、有效共享和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但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还要坚持价值主导,避免道德的相对主义倾向。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明辨是非,坚持正义。三是把握多元主体的价值立场。道德环境是复杂的,道德主体是多元的,其价值立场也是多样的。学校在构建德育环境时,必须关注德育环境中所涉及到的多个主体,由于各个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生经历不尽相同,需要坚持运用复杂思维,考虑多方主体的利益和立场,构建出适合多方主体和谐共融的德育环境。

2.高校德育环境重建的基本路径

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需要构建一个开放、多维、互动的整体育人环境,即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融动、相互策应的育人“环境场”和“环境链”,从而充分发挥德育环境的整体育人功能。一是家庭与学校融合互动。首先是家庭向学校迁移。家长要与学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向班主任、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不仅要关心子女的学习状况,还要关心他们的情感世界、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以及行为习惯。其次是学校向家庭辐射。学校要通过信息传递、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举办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拓展和延伸学校的育人形式,形成“家校一体化”的教育合力。二是学校与社区融合互动。首先是学校向社区开放。“学校教育社区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学校与社区融合互动的一种普遍趋势。而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校同社区将愈来愈融为一体。其次是社区向学校渗透。与“学校教育社区化”相对应的是“社区教育学校化”,即社区处处皆学校,成员人人皆教师。让学校教育寓于社区之中,发挥社区的教育功用、提升社区的教育地位,正在成为当代教育变革的主流方向。三是家庭与社区融合互动。首先是家庭向社区延展。随着社会开放度的不断扩大,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与其他社区成员之间就越需要建立起一种友好的、合作的、互助的关系。和谐的邻里关系、合作的社区组织、志愿的社区服务、和谐的人际交往、共享的集体生活,会对于学生生活、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是社区向家庭契合。社区向家庭契合,一方面会丰富、整合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展社会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会更加有利于家庭的差异化建设,促进家庭教育的不断完善。

[1]李景玉.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德育路径创新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5(21).

[2]亓凤香.论高校德育的整合性创新[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5).

[3]马瑞.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

[4]张世洲.高校德育建设的系统分析[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5]张向东.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6]张继尧.新时代德育的思考与实践[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姚歆烨)

Reco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alue Pluralism

WANG Lihua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Tianjin 300410,China)

With the worldwid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agitation caused by global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resulted from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rm domestically,the social value shows the tendency of diversification.The social effects of such a diversification can influence the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eatly.After analyzing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social value pluralism on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essay elaborates on the necessity,feasibility,key principle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alue pluralism.It also explains that to set up an open,multi-dimensional and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system is the only way to reconstruct the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alue pluralism;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G641

王丽华(1963—),女,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6JDSZK042)。

猜你喜欢
多元化道德德育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