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子无为思想及其与中医学的渊源※

2016-02-14 18:45:25黄子彦申淼新刘大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渊源道德经素问

黄子彦 申淼新 申 琪 刘大新

(1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3班,郑州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务部,郑州450000;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北京100078)

浅析老子无为思想及其与中医学的渊源※

黄子彦1申淼新1申 琪2*刘大新3△

(1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3班,郑州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务部,郑州450000;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北京100078)

本文分析“无”、“为”二字,指出老子的“无为”是实现“无不为”的方法;阐述“无为”的顺应自然、少私寡欲、适度而为三个主要内涵,指出“无为”与中医三因制宜、因势利导的治疗理念、恬淡虚无的养生理念和适度治疗的理念有一致性,并提出“无为”思想与中医理论有一定渊源。

无为思想;中医文化;渊源

本文分析“无”、“为”二字,指出老子的“无为”是实现“无不为”的方法;阐述“无为”的顺应自然、少私寡欲、适度而为三个主要内涵,指出“无为”与中医三因制宜、因势利导的治疗理念、恬淡虚无的养生理念和适度治疗的理念有一致性,并提出“无为”思想与中医理论有一定渊源。

1 “无”和“为”

1.1 “无”汉·许慎《说文解字》[3]载:“無,亡也。从亡,無聲”。“无”古时写作“無”,即没有。字形用“亡”作边旁,用“無”作声旁。《汉语大词典》[4]中,“无”包含“没有”、“不论”、“不”、“不要”等义。

1.2 “为”汉·许慎《说文解字》[3]载:“爲,母猴也。其为禽好爪(抓)”。“为”古时写作“爲”,“爲”的部首是“爫”,即“爪”。“爲”正如一只母猴,猴尾在左,猴面朝右,爪子放在头顶抓耳挠腮。故“为”,有“猴子”义,可引申出“抓”的意义。《汉语大词典》[4]中“为”的含义包括“做”“造作”“治理”“陈设”“选择”“医治”“学习”“撰写”“种植”“穿着”“求取”“给与”“担任”“当做”“变成”“使用”“成熟”“算是”“致使”等三十余种释义。“为”的含义丰富,用法灵活,总的看来,“为”在《道德经》内可理解为“做”、“作”等义,可视为抽象的广义的“行为”“动作”,几乎包括人类的所有行动[5]。

2 “无为”的主要内涵

从字义上看,“无为”似乎就是“没有作为”。但《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七十三章也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可见老子的“无为”绝非“没有作为”,而是为了“无不为”,并且能够产生“无不为”的效果。老子“无为”的思想蕴含以下三种主要内涵:顺应自然,少私寡欲,适度而为[6]。而中医学的天人合一、保全真气、适度治疗等原则,与无为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一定相似之处。

2.1 无为与顺应自然

2.1.1 顺应自然《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化生和养育了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所以人应取法天地自然之道,顺应自然,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状态,要求我们在顺应大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因循事物本身自然的的发展势态[7]。如《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而

不敢为”(《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2.1.2 顺应自然与三因制宜“人以天地之气生”,指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与人体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必然受着诸如时令气候节律、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个体差异,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必须根据这些具体因素作出分析,区别对待,从而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即所谓因时、因地和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即顺应大环境的自然变化,因人制宜即因循事物本身发展势态之自然。这是治疗疾病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8]。

因人制宜,即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例如《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即根据患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乃至工作、家庭的小环境调整治法方药[9],例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西方者……北方者……南方者……中央者……”因时制宜,根据时令气候节律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即顺应一年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病情在一日中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等规律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治疗方法[10],例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1.3 顺应自然与因势利导顺应人体正邪斗争方面产生的治法就是因势利导,即根据疾病邪正斗争的自然发展势态而及时通利疏导邪气,因循患者的不同病位,虚实、寒热的状态,采取不同治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栗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灵枢·逆顺》载:“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顺应邪气盛衰的变化规律,在邪气盛时避其锋芒,在其衰时及时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 无为与少私寡欲

2.2.1 少私寡欲《道德经》四十六章载:“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无止境的欲望贪婪是最大的罪恶祸事,“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若人能没有欲念,就能减少纷争,天下将自然而然的平定。因此,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十六章)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第十九章)。

2.2.2 少私寡欲与恬淡虚无凝神静心、涤荡杂念能有效地保养精神、避免疾病的产生,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道德经》和《内经》均认为人应减少欲望,安住于当下,如《道德经》第八十章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又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相反,若纵欲过度,肆意妄为,追求享受,过度耗散身体的精气,最终会导致“半百而衰”,如《道德经》第十二章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攻猎令人心发狂”。又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2.3 无为与适度而为

2.3.1 适度而为《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老子发现了物极必反的规律,进而提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提示人们若要长久,应知满足,及时停止,不宜锋芒毕露、富贵而骄纵。

2.3.2 适度而为与适当疗养中医反对过度治疗,攻邪太过反而易伤及正气,应当在适当治疗后给机体自主恢复的机会,如《素问·六正纪元大论》所言:“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同样,补益亦当适度,古人生活条件恶劣,其虚证多为虚弱;如今生活水平提高,虚证多为人体某些功能不均衡,适当调节即可[11]。人们在温饱的基础上,不应该过分奉养、享受。《道德经》第五十章载:“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老子认为三成的人能长寿,三成的人会早夭,还有三成的人本来能长寿却早夭了,其原因正是补养太过、生活太过放逸。《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指出了奉养过分的后果:“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另外,适当地运动劳作能锻炼身体,延年益寿,但过度反而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3 “无为”与中医理论的渊源

综上所述,中医学的理论和“无为”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目前广泛认为,《黄帝内经》主要篇章形成于春秋战国至西汉后期,至西汉中后期编纂成书。这一时间段恰是道家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鼎盛时期;中

医发展史[12]中,历朝历代皆有“道医”,他们兼具道士和医者双重身份,医学与道学结合,对二者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效果,如董奉、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王冰、张景岳、傅山等可见。所以,道家的“无为”思想对于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无为”思想及其与中医理论的渊源进行探究,促进中医发展。

[1]老子.道德经[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

[2]黄帝内经[M].陈珞珈整理.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罗竹凤.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5]刘笑敢.老子之自然与无为概念新诠[J].中国社会科学,1996,6:139.

[6]欧阳波.《黄帝内经》道家无为思想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7]白永军.老子“无为”思想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8]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9]孙静.刘大新教授“无为而治”思想在医术中的体现[J].中国临床研究,2014(33):3-4.

[10]姜青松,王庆其.三才思想与《黄帝内经》的三因制宜[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9):2065-2067.

[11]刘大新.喉痹(虚证)与脾胃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生,2010(12):8-10.

[12]李成文.中医发展史[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Discussion on Non-interference Thought of Laotzu and Its Rela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ANG Ziyan1,SHEN Miaoxin1,SHEN Qi2*,LIU Daxin3△
(1.Class3 of Grade 2012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linical Medicine,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2,China; 2.Academic Affairs Office,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450000,China; 3.Ear-Nose-Throat Department,Dongfang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78,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literal meaning of non-interference("Wu and Wei"in Chinese),and indicated that Laotzu's noninterference is a method of achieving success.It explains three main connotation of non-interference including nature and non-interference,act with little selfishness or desire and moderate act.The article argued that non-interference resemble Chinese medical theory such as therapeutic method of three element deciding and intervening alo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regimen of unselfishness and little desire and idea of moderate therapy.Besides,the article assumed that there are relation between the former and the latter.

non-interference though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rel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1.014

1672-2779(2016)-21-0032-03

:李海燕本文校对:禹洋

2016-06-2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河南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No:2013JX10)

*通讯作者:1543040814@qq.com

△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渊源道德经素问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西夏学(2020年2期)2020-01-24 07:42:46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环球中医药(2020年9期)2020-01-11 03:19:27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音乐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 06:48:28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中国化妆品(2018年8期)2018-12-06 08:17:04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4
“正始之音”渊源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