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概念的沿革及现代教材中喉痹的内涵※

2016-02-14 17:45刘大新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务部郑州4500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北京0007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喉科耳鼻喉科内经

申 琪 刘大新(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务部,郑州 450000;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北京 00078)

喉痹概念的沿革及现代教材中喉痹的内涵※

申琪1刘大新2△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务部,郑州450000;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北京100078)

论述了从《内经》以来对喉痹含义的认识,指出《内经》中咽部、喉部的解剖概念与现代的咽部、喉部相近,称咽为“咽”“咽喉”,称喉为“喉”“喉咙”;病名喉痹的病位偏向于喉,不是咽,但不能判断喉痹到底是什么疾病。后世医家所论喉痹有三层的含义,分别为:一是咽痛,二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险恶、出现咽喉梗阻的危重证,三是咽喉牙舌诸病症、其中包含现代的咽炎。建国以后的教材为规范病名,喉痹即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理清喉痹历史源流和演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典籍,指导临床。

喉痹;沿革;咽炎;咽;喉

现代中医教材及专业书籍对喉痹定义为因外邪侵袭,壅遏肺系,邪滞于咽,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或虚火上灼所致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咽痒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咽部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纵观历代医籍对喉痹的论述,有必要分清喉痹病名含义的演变。

历代对于喉痹的概念较复杂,喉痹一词在医籍记载中其内涵几经变迁[1],甚至古今“喉痹”概念已迥然不同,如果不了解其演变过程,认为喉痹只是急、慢性咽炎,再阅读历史典籍时,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其论述和含义。所以,理清喉痹历史源流和演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典籍,指导临床。

1 《内经》时代

1.1病位 喉痹的病位偏向于现代解剖的喉,不是咽。

古代解剖与今日之解剖不可同日而语,考察历史,阅读典籍,可以看到内经中关于咽喉解剖方面有如下论述:《灵枢·经水》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府之大小……皆有大数”。咽与喉各异,也皆有大数:“咽门重十二两,广二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喉咙重十二两,广二寸,长一尺二寸”。

《内经》称咽为“咽”“咽喉”;称喉为喉”“喉咙”[2]。二者决不混称,其生理功能也截然不同。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称咽曰:“咽主地气”“喉主天气”“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素问·忧恚无言》:“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素问·胀论》:“咽喉小肠者,传送也”。《素问·邪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张氏医通》对《内经》喉痹病位问题曾指出:“凡经言喉痹者,谓喉中呼吸不通,言语不出而天气闭塞也;云咽塞、云嗌痛者,谓咽喉不能纳唾与食,而地气闭塞也。”

在《内经》中咽与喉的解剖定位与生理功能概念已经区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起,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一统指导思想,儒家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于是不再进行人体解剖。因此,可以认为,喉痹的病位偏向于喉,不是咽。

1.2症状 喉痹病名首见于《内经》,《内经》共有16处提到“喉痹”。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湧。”

《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甚至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

《素问·咳论》:“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素问·厥论》:“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痓,治主病者。”

《素问·缪刺论》:“邪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

《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乃为丹熛疮疡,呕逆,喉痹,头痛,嗌肿,耳聋,血溢。”

《灵枢·经脉》:“足阳明之别,名日半隆……其病气逆,则喉痹瘁喑”。《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灵枢·经脉篇》:“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渴唇胗,颈肿喉痹。”

《灵枢·热病》:“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灵枢·本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灵枢·杂病》:“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以上论述中,没有任何关于症状的描述,所以不能判断喉痹到底是什么疾病。

2 《内经》年代至清代

后世医家对喉痹的理解:

2.1咽痛《伤寒论》334条说:“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张仲景以“咽痛”释喉痹。余二田《喉症指南》:“凡喉间肿痛,统名之曰喉痹,”王肯堂《证治准绳》亦谓:“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汤治暴寒中人咽痛,此外感风寒作喉痹之治法也”。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指出:“喉痹,痹者,痛也。”

2.2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险恶,出现咽喉梗阻(水浆不得入、或呼吸不畅)的危重证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得入也…风毒客于喉间,气结蕴积而生热,致喉肿塞而痹痛…七八日不治则死。”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说:“喉痹,痹者,闭也,必肿甚,咽喉闭塞,为天气不通。”张子和《儒门事亲》:“十二经中,言嗌干、嗌痛、咽肿、颌肿、舌本强,皆君火为之也.唯喉痹急速,相火之所为也……喉痹暴发暴死者,名走马喉痹。”薛己《口齿类要》:喉痹谓喉中呼吸不通,语言不出,而天气闭塞也。龚廷贤《寿世保元)亦指出:“气热则内结,结甚则肿胀、肿胀甚则痹,痹甚则不通而死矣。”袁仁贤《喉科金钥》:“痹,咽喉闭结,汤药不通,有形之物已难下……。”楼英说:“喉痹,谓喉中呼吸不通,言语不出。”

2.3咽喉牙舌诸病症 其中包含现代的咽炎 张子和说:“《内经》之言‘喉痹’,则咽与舌在其间耳,以其病同是火,故不分也。”清代一些喉科世家多赞同此说,如江苏无锡尤氏曾云“喉痹,总名也”。石顽《咽喉症类》:“喉痹乃喉症之总名。”张介宾《景岳全书》谓:“喉痹一证,在古方书虽有十八证之辨。”尤乘隐《尤氏喉科秘书》亦谓:“喉痹者,总名也,书中所列咽喉口齿二十六症,不复有喉痹一证。”林佩琴《类证治裁》说“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其症喉痹为总名,有缠喉风,乳蛾、喉癣,喉痈,喉菌,喉闭,……等症。”

明清以后在《本草纲目》 《医贯》 《古今医统》《圣济总录》等诸多医著中可以查到“急喉痹、慢喉痹”至少有一百多处记载。

清代外来传染病增多,是中医喉科发展最鼎盛时期,喉科专著虽多,惜乎中医没有条件作详细局部检查,仅能从中医证候推断,故而对喉痹病症阐述各家不一,命名庞杂繁多,定义错综复杂。有些医家将喉痹作为一种独立疾病而与喉风、乳蛾、喉痈等病区分开来,如《喉科心法》:“凡红肿无形为痹,有形是蛾,”从形态上加以鉴别;又如《医林绳墨》:“近于上者,谓之乳蛾、飞蛾,近于下者,谓之喉痹、闭喉……近于咽嗌者,谓之喉风、缠喉风,”从发病部位不同加以区别。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喉痹病名含义比较混乱,一是由于对解剖及局部检查手段不足,多是单纯通过症状确认疾病,所以对于疾病认识不够深刻,没有明确的诊断观念,加之多数民间医师并没有较高社会地位,行医技术在家族内部相传,缺乏学术交流。而太医院中训练有素的医生只为官府和皇家服务[3],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医学名词就显得混乱而不统一,加之当时学者多比较保守,更不可能有统一公认的病名标准,各医家论述中根据自己对喉痹的理解各执一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喉痹不是单指咽炎。

3 建国后

1960年的一版教材《中医喉科学讲义》[4]有喉痹门,是这样描述喉痹的:“是指咽喉肿痛。后世引申为多种喉病的总名,因而与喉风、乳蛾、喉痈等病的界限混淆不清。现在为了教学和临证诊断的需要,根据喉风、乳蛾、喉痈的特点,分别各立一门来叙述。这里所称的喉痹是指咽喉肿痛和功能不正常的症状(吞咽感觉不顺或困难,声低音哑,讲话费力等)”。分为风热喉痹,寒伏喉痹、虚火喉痹、酒毒喉痹、帘珠喉痹。

1964年的二版教材《中医喉科学》[5]有喉痹病名,“是咽喉肿痛诸病的总称。痹者,闭塞不通之意。因为咽喉肿痛的形成,都具有轻重不同的气血瘀滞痹阻的病理变化,所以历代医家就习以喉痹来代表咽喉肿痛诸证……历代有关喉科书籍中,每将喉痈、喉风、乳蛾、白喉等病,包括在喉痹之内。这种编列方法,范围广泛,不易辨证。因此本章所称的喉痹,其临床特点主要是:发病及其病程演变不危急,咽喉红肿疼痛较轻而不剧,并有轻度吞咽不顺或声低音哑等证候,如不再为邪毒侵犯,一般多无严重的发展”。分风热、阴虚证型。

1980年《中医耳鼻喉科学》[6]列风热喉痹和虚火喉痹两个病名。对喉痹进行解释认为喉痹是多种疾病的总称,书中把喉痹范围缩小。分别与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对应。附有风寒喉痹篇。

1985年《中医耳鼻喉科学》[7]与1980年版类似。

其他较有影响的1988年谭敬书编写的函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8]认为相当于急慢性咽炎,并对其历史源流做了解释,认为古代喉痹的概念较为复杂,其一,系指咽喉肿痛,水浆难下,或呼吸不通为主证的一类咽喉危重症的总称;其二,系指咽喉、牙、舌诸病症的总称;其三,系指咽喉疼痛。内容较为详实。分急喉痹、慢喉痹两种。辨为肺经风寒(风寒喉痹),肺经风热(风热喉痹),肺胃热盛(火热喉痹),肺肾阴虚(阴虚喉痹、虚火喉痹),脾胃虚弱(气虚喉痹),肾阳亏虚(阳虚喉痹、格阳喉痹)。

2003年新版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9]定义喉痹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咽部红肿或者喉底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西医学的咽炎及其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可才能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指出包括范围甚广,界限混淆不清,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咽喉口齿疾病的总称,而是咽喉肿塞、水浆不入等为主要症状的咽喉急重症,后世医家逐渐将喉痹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而与喉风、乳蛾、喉痈等病区分开来。分为外邪侵袭上犯咽喉、肺胃热盛上攻咽喉、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脾胃虚弱咽喉失养,脾肾阳虚咽失温煦,痰凝血瘀结聚咽喉。

2012年《中医耳鼻咽喉科学》[10]认为“历代医家对喉痹的认识不尽一致,其包括范围甚广,界限混淆不清,不易辨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咽喉口齿疾病的总称……其中亦包括喉风、乳蛾、喉痈等。二是指咽部疾病,近代医家多宗此认识”。认为西医学的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可参考该篇进行辨证论治。辨证分型与2003年版相同。

综上所述,现在的喉痹的概念和急慢性咽炎相对应了,大大缩小了古代喉痹的范围。如此统一了病名,确定了概念,有利于学术交流,但在查阅有关喉痹历史文献时,应根据历代有关喉痹的概念,并结合作者的前后论述来具体分析,以求得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1]谭敬书.中医耳鼻喉科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7:153-160.

[2]郑日新.内经“喉痹”浅识[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1,11(1):46-48.

[3]肯尼斯·F·基普尔.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M].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313.

[4]广州中医学院喉科教研组.中医喉科学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16-19.

[5]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喉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21-27.

[6]广州中医学院.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72.

[7]王德鉴.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72-74.

[8]谭敬书.中医耳鼻喉科学[M].函授教材·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8:153-160.

[9]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56-162. [10]熊大经,刘蓬.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49-154.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the Throat Obstruction in Modern Teaching Book

SHEN Qi1,LIU Daxin2
(1.Academic Departmen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450003,China 2.ENT Department,Dongfa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87,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roat obstruction since Neijing,pointed out that the anatomy of pharynx,larynx concept in Neijing is similar to modern pharynx,larynx,called pharynx as"gullet",called larynx as the"throat". The name of disease throat obstruction tends to larynx,not pharynx.But which disease throat obstruction is could not be determined. The later doctors have three meanings of throat obstruction as followe:the first is sore throat,the second is critical syndrome manifested by acute,rapid progress,dangerous,throat obstruction,and the third is the throat teeth and tongue disorders,including pharyngitis.The throat obstruction is equals to acute and chronic pharyngitis,in order to specify the name of disease after the founding.Sorting out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roat obstruction can understand classics better,and guide the clinical medicine.

throat obstruction;historical origin;pharyngitis;gullet;throat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6.019

1672-2779(2016)-16-0048-03

��张文娟 本文校对:刘大新

2016-04-0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河南中医学院课题医学专业的通识教育研究(No:2013JX10)

△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喉科耳鼻喉科内经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你得了“晕屏症”吗?
更正:
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的通知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更正启示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