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立,
医学文献检索隶属于医学方法学范畴,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性广的科学方法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1]。其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除了让学生熟悉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和数据库知识外,还需学生掌握实践操作,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因此,实习课程作为文献检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教学效果的关键。从对已开设文献检索课程的部分院校的调查统计来看,大多数学校教学设计中的理论与实习课时设置比例在1:1左右。由于实习教学内容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以第四军医大学图书馆开设的医学文献检索课(以下简称“文检课”)为例,介绍教学中采用的“竞赛型”医学文检实习课教学模式。
作为本科通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第四军医大学的文检授课专业涉及五年制的临床医学、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心理学、营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四年制的生物技术、护理学、制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课程开设在本科二年级的春季学期,授课学时为40,考核方式为考试课程。授课过程采用理论与实习课程交替的形式:理论讲授18学时、上机实习20学时、考试2学时。其中理论课程统一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实习课则根据实际内容在互联网电子阅览室进行。
早期文检实践课多采用学员独自练习统一习题,遇到问题由教员个别指导的形式,主要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然而受每学期教学任务量大、学制层次及专业多样、教学资源与教员数量有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实践课较难达到预期效果,个别不擅提问的学员遇到难题时索性放弃练习的情况多有发生。为调动学员参与和动手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组在小范围多专业班级中先后开展了实习课程试点,融入了临床医学中常用的PBL、CBL等“以学员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内容的教学模式[2]。实践中根据不同专业学员的课堂反馈,教员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逐渐发现“打擂”这种激发军校学员参与性与主动性的实践形式更能得到大家的接受与认可,为此我们试着将这种混合型的“竞赛”实习模式引入到教学实践中,统称为“竞赛型”医学文检实习课教学模式。
“竞赛型教学法”又称“比赛教学法”、“竞赛式教学法”、“实战教学法”等,源于体育运动项目训练,指在竞争条件下,按照统一的比赛规则,以最大强度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法[3]。该教学法具有鲜明的竞争性、趣味性和娱乐性,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热情和内在学习动机,使其在紧张状态下集中精神,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探究潜能,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20世纪 80年代,英国洛夫堡大学教授嘉和霍普(Bunker&Thorpe)倡导在球类运动教学中采用“比赛教学法”代替传统的“技巧教学法”[4];美国匹兹堡大学亚当斯教授(Joel C.Adams)着力将竞赛教学模式引入计算机编程课程[5];西班牙维戈大学教授(Juan C.Burguillo)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嵌入比赛竞争形式的教学更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欲望[6]。此外该模式还被应用于语言学[7]、工业设计[8]等专业的教学中。
国内很多院校和专业也尝试了该模式。于世东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中采用了“实训+竞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并评估了其实施效果[9],冯世庆等在骨科临床七年制教学中开展了“竞赛性考核”[10],刘德荣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融入了竞赛模式[11],曾媛等利用自行设计的竞赛辅助系统在文检课中采用了竞赛教学的方式[12]。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实战导入式”的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紧贴科研的课题项目,深化设计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注重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积极孕育,突显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发挥动手操作的能力[13]。其特征与文检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一致,因此将其引入文检实习课程教学具备一定理论基础。
通过总结试点经验,我们将“竞赛型”医学文检实习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归纳为实习准备阶段和课堂竞赛实习阶段两部分。实习准备阶段作为整个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实习效果优劣的关键,需耗费教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堂竞赛实习阶段是具体实施过程,分为分组协作解题、竞赛解题汇报和教师点评等环节。
“竞赛型”文检实习课程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吸取了案例教学法的经验,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检索案例,通过教员的积极引导,启发学员理解检索理论知识,熟悉检索逻辑思维方法及检索工具的操作方式。
3.1.1 学员分组
课程学员数量以60人为宜,学员自由组合分成8-10组,每组设立组长1名。教员事先向组长和学员说明实习开展方式和规则,引导学员从“分析题目”、“工具选择”、“检索式拟定”、“检索”等方面分配角色,促进其熟悉和掌握检索流程。在完成小组实习题目时由组长记录每个成员负责的具体任务,练习结束随机抽选组内一位学员作为答题汇报员。
3.1.2 实习题目设计
为激发不同专业学员的信息意识,丰富课程实习内容,我们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及题目难度设定实习题数量,既保证学员有充足的练习题目,也避免出现因题量过大而出现无法完成的情况。最后采取“必做题”+“选作题”有弹性的题目设置方式[14]。
题目内容设置方面,我们结合学员的专业知识,突出其专业特点,同时兼顾学员的知识掌握深度,尽量避免专业面过窄或生僻的课题[15]。如在练习学术搜索引擎“Medical Matrix(http://www.medmatrix.org/index.asp)”内容时,针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要求其检索Medical Matrix中有关“急诊医学”的资源种类,并列举出该学术搜索引擎推荐的有关急诊医学的OA期刊名称;针对五年制航空航天临床医学专业,拟定其检索该平台上“航空航天临床医学”主题学术资源的种类,列举可在线免费获取全文信息的学术刊物;针对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则要求其检索“护理学”相关学术资源种类,列举报道康复研究信息的新闻网站等,使学员带着有区分度的题目去熟悉本专业的资源,增加其学习兴趣。
3.1.3 理论回顾与导引
由于教务管理部门课程编排等客观原因,部分班级理论课与实习课经常会间隔多日,加之学员课前没有复习,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现象非常明显。因此,教员在实习前带领学员回顾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非常重要。如引文数据库实习,教员可对引文数据库的概念、主要中外文引文数据库类型等进行简单复习;结合实习题目从课题分析(关键词提炼、布尔逻辑关系设定等)、引文数据库检索途径选择、实习作业书写格式等[16]角度给予一定引导演示。
课堂竞赛实习充分吸收了PBL学习法以解答问题为驱动,以分组、讨论、阐述、展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的精髓。不同之处在于在实践过程中增加了竞答环节,将学员置身于相对紧张的竞赛氛围中,成为该情景的主导,通过“必答”、“抢答”、“挑战”等形式让学员主动去思考、探索、验证并最终解决问题。
3.2.1 分组协作解题
教员引导演示完毕即进入学员分组协作解题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员与学员已事先约定好,除教学硬件问题外一概不回答任何与实习题目有关的提问,鼓励学员主动尝试应用学习资源,以共同合作和协作学习的方式讨论、思考并最终解决实习题目。为及时掌握并督促学员完成练习的进度,我们规定在有限练习时间内将完成的实习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在线提交的方式发送至教员事先指定的公共邮箱,按照发送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设定相应加分奖励机制。
3.2.2 竞赛解题汇报
实习课程结束前40分钟,小组以作业提交先后顺序于规定时间内汇报必做实习题目,通过抢答加分形式鼓励小组积极解决有难度的附加题。小组解题以现场演示形式开展,汇报学员除了要在有限的5分钟内演示解题思路、解题过程,还需简述成员分工和表现,回答完教员和其他小组学员的疑问后由教员评定成绩。教员在此环节中着重观察学员分析题目的思路及检索词选择的准确性、汇报表达的流畅度等,并记录解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2.3 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主要围绕协作解题及竞答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明疑点难点,指导学员透彻理解解题方式。在完成常规题目点评讲解的基础上,教员还可对学员做进一步拓展引导。如结合“WOS引文数据库检索”实习题,可从“为什么有些刊物通过‘基本检索’途径无法检索到,但选择‘被引参考文献检索’途径却可以找到”,以引发学员对这两种检索方式异同的思考;从英文检索词翻译问题引出“中英文检索词该如何实现更准确的转换”等。通过以上点评进一步拓展学员对数据库和检索的认识,促进其真正理解并学懂WOS引文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经过两个学期的试点,教学组对实习效果进行了总结,并于2015年3-6月针对2013级各专业授课学员(726名)开展了一次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文献检索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15份,收集汇总了学员对实习课教学的多项意见和建议。对于今后如何完善“竞赛型”实习模式,我们认为除了精心的前期准备、有序的竞赛实施及全面透彻的教师点评外,还应不断增强竞赛规则的公平性、趣味性与时间分配等。
公平性主要考虑竞赛模式中学员个人和团队成绩的评分依据。目前竞赛答题强调以团队合作为主,每道题目根据难易度设置不同分值,教员根据小组参与实习讨论的学习态度、完成练习题目的思路设计、检索工具选择、检索策略制定、检索结果筛选、小组汇报表达等指标给予定量考核评分。个人成绩评定主要通过小组长对学员分工合作时的表现记录和教员观察实现。由于每个学员对本组竞赛的贡献大小不一和小组组长对学员的表现记录带有一定感情色彩,加之教员难以顾及每一个学员的实习表现,因此主观的评价极易造成对个别学员量分不公的情况出现。相对客观的期末闭卷考试就显得尤为必要了,然而,如何实现实习成绩与考试成绩比例的合理分配,科学合理地具体考核量化到个人,做到既能保证考核公平又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员的实习积极性,是我们亟待探索和思考的课题。
尽管实习课程一旦开始竞赛模式就必须按照比赛规则执行,但不妨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员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教员在理论回顾与导引环节,抛出一些问题供学员抢答,回答正确的小组会获得相应的“解题锦囊”。锦囊作用大小不一,有些可增加平时成绩,有些则提供检索提示机会。针对积极性不高、比赛成绩表现平平的小组,我们设置了“大家来找茬”的提问环节,鼓励学员以寻找错误的方式提高小组成绩。总体上竞赛实习过程应以多夸赞、善意提示的方式,鼓励学员大胆假设,细心检索,勤于交流。未来如何准确定位学员的学习兴趣,将趣味性融入到竞赛实习中,真正做到“寓赛于乐”,是我们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在100分钟的实习课程中,为了使理论知识与实习训练紧密结合,教员需要占用5-10分钟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本次实习课案例,加上最终学员汇报和教师点评所需的30-40分钟,留给课堂练习的时间不足50分钟。这对教师课堂组织、控制及实习题目设计的难易度和针对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网络环境、数据库并发用户等外部因素影响教学和实习效率的情况偶有发生,因此除了教学管理部门及时督促电子阅览室做好准备工作外,教员对于处理临时突发情况的方法和预案也需要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竞赛型”文检实习模式是基于PBL和协作式教学的一种模式,我们希望借鉴吸收更多优秀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让这种模式变得更加生动、成熟。作为小型实习检索课的尝试与探索,未来需要我们在指导式教学、案例研究、课堂演示和小组讨论环节倾注更多的创意和精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看似枯燥的文检技能实践课程显得“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