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建军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党政办公室,江苏 南通 226011)
基于高职生语文能力提升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万建军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党政办公室,江苏 南通226011)
摘要:结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培养目标,针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直面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课程教学改革发展定位,并制订优化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建设方案,即修订校本化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建构人本化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的主渠道,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学现状剖析
1.1课程设置现实处境尴尬
现代职业教育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受传统职业教育思想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轻视公共基础课程,尤其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大学语文课程。一些高职院校院系因专业课程挤压而取消大学语文;有的视专业课程开设情况随意地开设文学欣赏、口才训练、应用文写作等某一分支选修课程,且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尴尬的课程设置使课程教学改革滞后,动力不足,更不要说立足职业岗位需求培养语文能力了[1]。
1.2高职院校毕业生语文素养偏低
当前,因高职院校弱化大学语文课程,毕业生“所用非所学”,语文素养每况愈下。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学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力、判断力、鉴赏力偏低,大多数学生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较弱,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语文素养较不满意。应着力推进大学语文课程改革,针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岗位职业语文能力的具体要求,制订切实有效的培养方案,通过实践性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改革传统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以期改变高职学生语文素养偏低的现状。
1.3教学内容、模式及评价方式传统固化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重学科知识技能传授,轻实践运用能力培养;教学活动囿于课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定位不明,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轻形成性评价,重结果性评价。教学改革需要面向岗位职业语文能力需求,围绕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及人文素养,切实革除大学语文课堂存在的虚浮弊病,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以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专业应用文写作能力[2]。
1.4教材缺乏高职教育专业特色
传统大学语文学科特色明显,弱化了为学生专业学习、职业成长服务的功能,与职业教育联系不紧密。目前公开出版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材数量颇丰,既有大而全的所谓“实用语文”系列,又有“文学欣赏”“口语训练”“应用文写作”等学术专业性较强的单项系列。但因为高职院校专业类型众多,教材内容多大而全、笼统,没有细化专业特色,缺乏具有明显指向性的专业门类的语文教材,语文课程服务专业的授课理念与教材体现的思想不相吻合,缺乏针对专业门类实用性强的教材。
另外,目前高职院校资深大学语文教师从事的研究大多是文学类专业研究,满足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发展需要,因看不到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广阔而深远的发展前景,教师很少涉及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不作深入探究性教改研究。
2教学改革发展定位
2.1融入职业性,实现“高素质”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应融入职业化意识,“教、学、做”一体化,贴近高职学生实际,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内涵,要加强大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研究,结合职业岗位需求,在培养高职生技术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及人文素养,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3]。
2.2凸显创新性,构建职业语文能力培养模式及评价方式
以形成职业语文能力为目标构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以系统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成熟的实践实战经验引领大学语文教学。教学内容突出针对性、实用性,结合毕业生职业岗位需求,根据“所学即所用”的实践性教学原则,整合优化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分设“文学专题讲座”“实用口语训练”“专业应用文写作”三大模块,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职业语文能力;教学模式体现实践性,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引领,组织课内外、校内外语文实践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拓展到校外,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及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职业语文能力;教学评价方式讲求科学性,教学评价发挥着风向标的导向作用,应注重全面性,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倾向于过程性评价中能力的形成发展过程,重在考查学生职业语文能力的提升。
2.3体现实践性,生成高职生的职业语文能力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职业性的统一,体现了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语文素养。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紧扣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特点,改革目前大学语文课堂虚浮低效的弊病,进行实践性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引领学生从学业走向职业,凸显职业导向。将语文的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4]。
3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3.1调研职业岗位对毕业生职业语文能力的需求
面向高职生就业岗位指向,凸显大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应对接毕业生职业语文能力需求,调研高职院校各专业职业岗位对毕业生职业语文能力的需求,查找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对毕业生职业语文能力需求的差距,形成职业岗位对毕业生职业语文能力需求的调研报告,并分析其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根据“所学即所用”的实践性教学原则,修订校本化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保证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为学生就业、创业以及终身学习发展服务,为培养“高素质”的高职毕业生服务。
3.2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毕业生职业语文能力的需求,调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开设的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平台,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分设为“文学专题讲座”“实用口语训练”“专业应用文写作”三大模块,以培养学生职业语文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职业语文能力。
1) 鉴赏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根据职业岗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语文能力需求的调研报告,制订针对学生职业语文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方案,举办文学专题讲座,赏析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分“仁者爱人”“和而不同”“以史为鉴”“胸怀天下”“故园情深”“礼赞爱情”“亲和自然”“关爱生命”等若干文学专题,借助文学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内在品质。
2) 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按照口语训练实践活动方案,拟定训练专题,明确每次的训练目标,保证训练效果。搭建训练平台,采取课堂专题训练与校园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安排诸如介绍家乡、诗歌朗诵、作品推介、亲情故事会、低碳宣传、热点报道、主题演讲、对抗辩论等课内实践活动,结合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实践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开展拓展训练,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提升口语实战能力。
3) 训练应用文写作,培养学生实用写作技能。结合学校高职专业门类,面向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需求,确定需要掌握的文种。分常用性事务文体,即各专业学生均需掌握的文体,如常用书信、求职信、演讲稿、邀请函、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等;专业应用文,因专业而异,如财经文书、经济文体(合同、市场预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行政公文、法律文书等。通过设计活动方案,模拟活动场景,训练写作技能。
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实际,编写校本教材《经典诗文选读》,内容涵盖古今,丰富现有教材;针对财会金融、经济贸易、物流管理等不同专业方向,分专业模块编写校本教材《实用口语训练》《专业应用文写作》,满足不同专业职业岗位对职业语文能力的需求,生成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语文能力,达成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3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应对接学生职业语文能力培养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采用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引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以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大学语文教学,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环保意识、服务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搭建语文实践活动平台,采取课堂实践与校内实践、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文学专题讲座,开展朗诵、演讲、辩论等口语训练活动,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活动策划书、调查报告,结合毕业求职写作求职信、竞聘书、制作简历,结合社团活动写作通知、请示、报告、计划、总结,利用文学社团,编印文学刊物,设计校园文学网页等。实践活动中要求联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注重在社会实践、生活体验中培养人文素养,在各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5]。
3.4建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应对接职业语文能力培养。教学评价要求科学、全面、多元,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细化职业语文能力构成,打破一次性结果评价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职业语文能力的形成发展过程,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职业语文能力进行度量,以反映教学实效为旨归。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对高职语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精心设计每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认真组织细化每一项实践活动,编写实践活动方案,分析活动项目实施效果,反思实践活动中的得失。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维度拟订评价标准,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自评、互评方式有机结合,建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且不断充实优化[6]。
参考文献:
[1] 易前伟.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5(8):181-183.
[2] 万建军.五年制高职语文实践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语文,2014(3):107-109.
[3] 尹传芳.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6):19-21.
[4] 张合霞.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功能定位及特色教学模式的探析[J].语文建设,2014(10):13-14.
[5] 伍海霞,付玉东.基于学生职业语文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6-18.
[6] 万建军.五年制高职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评价[J].职教通讯,2014(8):72-74.
〔责任编辑: 张敏〕
Practice and reform of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improving Chinese proficiency
WAN Jianjun
(Administration Office, Jiangsu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Nantong 22601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kill target “high quality” language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thesis presents the problem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proposes teaching reform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optimizes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at is, to revise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o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 to innovate teaching mode, and to build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imed at student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llege Chinese; curriculum stardard
收稿日期:2016-01-21
作者简介:万建军(1973—),男,江苏海安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16)02-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