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新格局下地方党报转型思路及对策

2016-02-14 06:12:36汤继文王敬东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8期
关键词:版面设计党报舆论

□汤继文 王敬东

(淄博日报社,山东  淄博 255000)

传媒新格局下地方党报转型思路及对策

□汤继文 王敬东

(淄博日报社,山东淄博255000)

近年来,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地方党报受到了很大冲击和挑战,其发展空间被挤压,主要表现在即时性、便捷性和互动性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受众分流、广告投放量降低。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地方党报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守住“主流”阵地。同时,要顺应潮流,积极同新媒体融合起来,优势互补,实现一体化发展,共同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新格局下地方党报面临的现状

地方党报作为党、地方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我国新闻宣传工作中的核心媒体,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今的党报在舆论场中的意见领袖身份和主导性地位,正越来越明显地受到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严峻挑战和强大冲击,社会影响力式微,舆论引导力弱化,读者流失严重,党报的受众满意度和忠诚度也在不断下降,这些问题都对党报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和影响,新媒体格局已然形成。

多年来积习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内因。党报一直以来采用这样一种“俯视”的视角安排稿件,则很容易变成“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局面,难以赢得广大读者的认同。

某些报道缺乏公信力,文风缺少亲和力。党报的公信力,就是党报所具有的能够赢得读者信任与信赖的各种专业品质和能力的总和。许多读者对党报所报道新闻内容的选择形成了固定成见,即“报喜不报忧”。这样的评价自然会导致人们对于党报报道的真实性、全面性以及准确性产生质疑。进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时代,特别是自微博、微信兴起之后,社交媒体极大地释放了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其传播及扩散力对党报公信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党报处理信息过程中筛选出来的那些被作为“不闻”或者“旧闻”的东西,已经很难完全简单地束之高阁,因为与此同时,事件的当事人或者知情者可能正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进行全程实时直播。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深刻、厚重的“文体”和文风,往往难以给人产生清新、贴近的阅读感受。

再者,版面编排形式难以获得较大突破。版面设计被人们称为“默默含笑的艺术”,在人们对于审美需求日益提高的当下,僵化古板的版面设计则可能使读者在最初的一瞥间,便将一份报纸拒之门外。《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曾表示:“报纸版面需要保持常格,有时也需要破格。”“应当学会把‘别格’的东西放在头条,久而久之读者就会注意我们的头条了。”可见,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党报应在保持不突破既有框架的前提下,实现“理性的创新”。

地方党报转型的思路及对策

在办报理念上,最首要的一条是要在恪守党性原则、树立党报权威的前提下,坚持以宏观的视角和冷静的心态组织报道。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其观点必须代表主流价值观念和思想,并应时刻注意对舆论的正确引导,党媒必须姓党,不可过于随意地安排报道、发表观点。党报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常常会有人根据党报报道的风向来揣测政策动向等。因此,党报必须坚定地走权威大报的道路,每临大事有静气,使人们感到可信、可靠、庄重。

改变语态,平视群众,提高对新事物、新现象的容忍度。党报应该真正回归“人民的报纸”这样一种定位,努力从更广阔的群众视角去组织报道,才能赢得读者的青睐。同时,党报应该提高对于社会上新事物、新现象的容忍度,不宜动辄采用说教、批判的口吻去评价新生事物或者社会上所谓的“俗”文化,这样势必导致其与民间舆论场之间的脱节,甚至对立。党报应尽量保持轻松的姿态,与民间舆论场、新媒体舆论场进行平等的对话,这样才有助于更好地融入民间舆论场,更加有效地引导社会与公众舆论。

报道内容上要保持报道面的“喜忧平衡”。新媒体时代,“旧闻”和“不闻”已难以找到生存空间。党报要想提高公信力,建立起读者对党报的信赖与信任,就需要注意保持报道内容的平衡,特别是要保持在“报喜”与“报忧”上的平衡,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现实生活,在群众中树立党报客观、求实的形象。在写法上,重视细节描写,凸显人情味,来表现更大的价值观。

版面设计上,要在既有框架内寻求创意。好的版面设计尤其是头版设计能够有效吸引读者,并进而为内容服务。由于党报需要追求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应在既有的框架和前提下寻求增量的突破。例如,善用头版图片,增强视觉冲击力,为版面内容附带感情色彩等。

传播手段上要多样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应该增强利用新媒体来改善报道手段,同时,要有更好地融入民间舆论场的意识。如今,开放的新媒体平台,吸纳了海量用户的关注和参与。这对于党报来说,并不都是竞争,而是极好地与民众互动、增强亲和力的平台。党报应该多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尤其是目前最蓬勃发展的社交媒体,来探测民意风向,了解新闻线索。

另外,党报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对人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监测,弥补与读者间互动不足,来进一步塑造党报良好的亲民形象,更好地改善和完善报道,并最终实现主流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真正融合,起到引导的作用。

网络越是浮躁,党报越是不能迷失心智、放弃操守。靠贩卖“假恶丑”、煽动民众的非理性情绪,固然也是网络世界“刷存在感”的一种方式,但这决不是地方党报探索全媒体转型的方向。地方党报必须时刻坚守价值,提升修养,更多满足受众需求,才能在新的媒体格局中站稳脚跟。

1、丁柏铨.《论党报改革》,《新闻界》

2、刘伯贤著.《入世背景下的党报运营——一种媒介生态学视角》

3、邵培仁.《传播学》

4、徐明晖.《报纸报道角色的社会经济地位分析》

(本栏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版面设计党报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 07:51:48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报纸版面设计问题探讨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4:12
论新闻出版中少儿图书的版面设计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5:12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浅谈户外大型展示牌的版面设计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7:04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40:23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