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芝
(三峡商报,湖北 宜昌 443000)
深入大山挖掘典型力推乡村医生楷模
——《三峡商报》“只手村医”系列报道采编心得
□靳芝
(三峡商报,湖北宜昌443000)
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大檀村村医胡彪,虽然身残只有一只手,但他为了大檀树村村民们的健康,一直默默地坚守自己的岗位,用一只手为村民们撑起了一片天。22年来,他驻守大山深处,踩着山石为村民们看病,一条出诊路走出了10多万里;22年来,他6次搬家,初心不改,坚持把村卫生室办了下来;22年来,出诊路上,他无数次摔得鼻青脸肿,医者仁心始终如一;22年来,电话手机24小时在线,成为村民暖心的“120”。
2016年4月2日至5月17日,《三峡商报》连续推出10多期“只手村医”系列报道,通过报道胡彪克服重重困难,扎根深山22年为民行医的感人事迹,讴歌了大山里的乡村医生扎根基层、执着行医、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记者只有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职业素养,通过深入基层,才能采写出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作品来,并通过作品打动读者,提升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
2016年4月1日,宜昌市卫计委给《三峡商报》编辑部传送了一份“宜昌市扶贫功臣提名奖”材料。这份材料讲的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胡彪,在他3岁时,因为一次意外,左手的五个手指全部失去,落下终身残疾。正是这场意外,使他立下了要救死扶伤的志向。1989年,他跟随当地一位有名的老中医苦学医术,开启了他的行医之旅。1994年,他放弃了到外地优越环境工作的机遇,毅然回到镇上最偏远的大檀树村当上了一名乡村医生,这一干就是22年,扎根山村22年、穿破了80双鞋等关键词引起了三峡商报记者的关注,记者立即与宜昌市卫计局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有关部门进行电话联系,核实材料中人物的真实性和事迹的典型性。
经过系列前期核实,在掌握了该新闻线索后,《三峡商报》编辑部组织相关采编人员立即对采访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派出两名骨干记者赶赴胡彪所在的山村卫生室进行实地采访。通过扎实的实地采访,记者掌握了一批生动的素材,记录了大量鲜活感人的事例,并从胡彪的领导、同事、村民、家长等人的口中,深入挖掘他蕴藏于平凡细节中的可贵品质,为报道的深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掌握了大量素材后,《三峡商报》编辑部针对“只手村医”这一典型人物精心策划了报道方式:采用消息、通讯、特写、漫画、“双微”等表现手法,推出了专栏、专版,多形式、立体化传播。2016年4月12日,《80多鞋走出10万里巡诊路》刊登在《三峡商报》头版,并在第3版以通讯的形式进行了报道。之后的近13天里,除了双休日之外,几乎每天都有专版对胡彪的感人事迹进行后续的追踪报道。4月13日,刊发稿件《13个小时看了18个病人》(通讯),真实记录了村医胡彪忙碌的一天。他用一只手,或是为村民拿药,或是为村民把脉,或是上门为村民打针,用自己一只手、一双腿、一颗暖心为村民服务。4月18日,刊发稿件《我要扎根山村为民看病一辈子》,这是记者与胡彪的一则对话。虽然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了平凡村医的不平凡人格,他的可贵精神力透纸背,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4月19日,刊发稿件《奉献点亮人生“只手村医”感动社会》,以及各界对报道的反馈。其中,有他的同事、有他的父亲、有他的村民等,通过这些声音,再一次印证了胡彪从医的不易与其精神的可贵。4月21日,刊发新闻漫画专版,刊发六幅手绘漫画,换了一种形式去表现新闻,去吸引读者的眼睛,让事件再次得到关注和放大。用这种新颖的方式展现人物的故事,不仅有效缓解了读者阅读文字的审美疲劳,也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高度提炼。
连续近6个专版的推进式报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将读者的注意力持续聚焦于“只手村医”的感人事迹上,增强典型人物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组报道多角度、多方位,为公众呈现出一个执着、奉献的鲜活人物形象。在连续报道中,胡彪这一典型人物和新闻事件积聚了一股社会正能量。
《三峡商报》对胡彪事迹的系列宣传报道,抓住了其先进事迹的核心点,放大了人物典型效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是通过这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胡彪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质朴情怀。胡彪视百姓为亲人,对于贫困患者,胡彪一路“开绿灯”,帮助他们减免医疗费用。对于行动不便的村民,他随叫随到,从不收出诊费。22年来,他始终心系群众冷暖,牵挂困难家庭,自己帮扶贫困患者300多人次;二是通过这组报道,也让我们看到了胡彪身残志坚、执着追求的顽强意志。村医胡彪虽然身体残疾,但他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顽强的意志长期奋斗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第一线,勇于承担为一方百姓看病治病的重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22年来,他6次搬家,初心不改,把村卫生室坚持办了下来。22年来,出诊路上,他无数次摔得鼻青脸肿,医者仁心始终如一,没有一次医疗投诉,成为村民暖心的“120”;三是通过这组报道,反映了乡村医生在大山深处为民治病、救死扶伤的重要作用。乡村医生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农村防病、治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维护农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胡彪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长期扎根基层,恪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为农民群众服务,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这组报道推出后,胡彪所在的乡镇立即印发了文件,号召全镇人民向他学习,有力营造出传递正能量的良好氛围;宜昌市卫计部门将胡彪向湖北省推荐申报“荆楚楷模”;4月,宜昌市文明办推出的宜昌楷模榜日前出炉,胡彪榜上有名。5月15日,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组织2015级临床专业全体学生,学习胡彪的感人事迹,纷纷表示要向他看齐,以他为榜样,敬业奉献。